孩子語言溝通能力欠缺,這幾點家長必須懂得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信息、思想與情感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不僅包含了語言表達,還有溝通的行為和溝通時語言表達的技巧和策略,溝通最終的目的是與人順利交流。
1、孩子需要具備的能力
為了能夠溝通,孩子需要具備許多不同的能力。從孩子出生并發(fā)出第一聲啼哭時,這些能力就開始發(fā)展了。
如果把溝通看做房子,溝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聽力、模仿能力、輪流互動、游戲能力、理解能力、肢體語言以及言語能力。
那么這些就是建造房子的磚塊,就需要把所有磚塊拼放在一起造成房子,即各項溝通能力一同發(fā)展能使孩子使用口語來溝通。
2、溝通能力如何發(fā)展?
再次強調溝通能力不是獨立發(fā)展的,而是彼此依靠的,每項能力都是按照自己的發(fā)育階段來發(fā)展的。
在孩子第一次看到媽媽的臉時,注意力就開始發(fā)展了,并能發(fā)展成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一個活動的能力。
3、兒童語言溝通功能的發(fā)展
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是為交往而產生,在交往中發(fā)展的。
從其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主要有四個特征:
第一特征:
從對話言語逐漸過渡到獨白言語
對話是在兩個人或者更多人之間進行的言語活動,而獨白是一個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獨自進行的言語活動,所以,獨白言語比對話言語更為復雜。
在嬰幼兒時期,兒童基本上都是在成人的幫助下和成人一起進行活動,兒童與成人之間的言語交流都是在某種協(xié)同活動中進行,他們的言語往往都是回答成人提出的問題或者向成人提出一些問題或表達自己的要求,所以采取的都是對話的形式。
?
第二特征
從情境性言語過渡到連貫性言語
情境性言語與對話是緊密相連的,對話是在交談者之間相互進行,大家對所談的內容都有所了解,不需要連貫和完整;所以情境性言語只有在結合具體情境時,才能使聽者理解說話人所要表達的內容,而且往往需要說話人運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勢作為自己言語活動的輔助手段。
#語言障礙如何干預比較好#、#語言干預機構哪家效果比較好#、#語言障礙干預殘聯(lián)定點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