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形體的演變:古文字階段(一)商代文字
1、秦代既使用屬于古文字的篆書,也使用隸書,實際上是跨越了古文字和隸楷兩個階段。
秦代使用的隸書叫做早期隸書。
可以把戰(zhàn)國晚期到西漢早期劃分為古文字和隸楷兩個階段之間的過渡階段。
2、古文字階段起始于公元前14世紀,結(jié)束于前3世紀,大約歷時一千一百多年。唐蘭根據(jù)時代先后和形體上的特點,分為四類: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國文字和秦系文字。這四類的分類界限并不明確。(秦系文字的上限是春秋,內(nèi)容和西周春秋文字有部分的重復(fù))
3、商代文字
商代甲骨文:
定義:占卜用的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書寫工具:刀刻、少部分毛筆朱砂書寫
發(fā)現(xiàn)地:商代后期王都的遺址——殷墟(河南安陽西北)
時間: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于殷
內(nèi)容:大多是商王的占卜記錄,小部分是和商王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大貴族的占卜
占卜材料:龜?shù)母辜?、背甲和牛的肩胛?/p>
兆:在準備用來占卜的甲骨背面鉆鑿出一些小坑,占卜的時候在這些小坑上加熱,甲骨因為受熱而裂開,這些裂縫就叫做“兆”
甲骨卜辭:用作占卜的甲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甲骨卜辭和在甲骨上用來記錄和占卜無關(guān)的事情的文字
價值:研究商代歷史、文字、文化的最重要的材料
商代金文:
定義:青銅器上的文字(鐘鼎文、吉金文)
時間:商代后期開始流行、周代達到頂峰
內(nèi)容:銘文簡單,器物擁有者的名字,所紀念先人的稱號;商代后期出現(xiàn)了一部分銘文比較長的青銅器
商代文字字形上的特點:
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上有著不同的特點。
首先,因為二者書寫工具不同,甲骨文為了效率,改圓為方,改填實為鉤廓,改粗筆為細筆。
其次,甲骨文為俗體字,金文為正體字,商代人在甲骨文上有時候會記錄一些和占卜無關(guān)的事情,這時候所用的字體,一般和青銅銘文類似。
早期甲骨文一般比晚期甲骨文象形,記名金文一般比記事金文象形,記名金文不管是見于早期銅器還是晚期銅器,一般都比早期甲骨文還要象形。
記名金文的象形性,一般是由于古人對待族名的保守態(tài)度,以及對待祖先的崇敬造成的。
歷來統(tǒng)治者一般都輕視俗體字,但是俗體字的某些寫法也會被正體字吸收,或者明顯促進了正體字的演變。
商代文字的字形象形程度依然很高,因此寫法也不是很固定,但是晚期比早起要穩(wěn)定許多。
商代文字的字形方向也很不穩(wěn)定。一般向左或者向右都可以,甚至還可以側(cè)著寫或者倒著寫。這也是因為它的象形程度很高
商代文字的排列方式,自上而下的直行排列(甲骨卜辭偶爾也有橫行,只限于單行),從右向左的排列法也在商代后期的晚期確立(商代后期龜腹甲左右兩半的卜辭,或者左右肩胛骨的卜辭,行次方向往往彼此相反)。
從右往左的行次排列方式延續(xù)了三千多年,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左右,才被自上而下,從右往左的行次排列方式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