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沒有寫作的習慣》
提升表達能力做這一件事就夠了 一個月見效_嗶哩嗶哩_bilibili
視頻有感: 作為一個在高中大學階段經(jīng)常寫essay但畢業(yè)以后幾乎沒有寫過的工程師,我在近一兩個月接連看到了好幾個強調(diào)寫作好處的視頻。這些視頻讓我認識到了寫作的功效,特別是寫議論文essay,特別能提升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一方面蠢蠢欲動想一天就獲得寫作的能力,一方面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糾結與拖延中,想要先寫寫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沒有寫作的習慣。
寫作議論文,總分總模式,最鍛煉結構化思維。
主題一:工作復盤。說出過程、提出問題、改進方法。
主題二:讀書筆記。要有觀點、帶案例、說對現(xiàn)實的啟發(fā)。
主題三:生活評論。要有觀點、說啟發(fā)。

寫作是慢速的表達,表達是快速的寫作。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自然有很多表達的機會,從見面打招呼、開組會、發(fā)表視頻評論到吃飯聊天。也似乎有很多寫作的內(nèi)容,短信郵件、工作文檔、項目報告、周報月報等等。這似乎讓人有了種錯覺——我一直在表達,也一直在寫作。但這種所謂的日常生活中和一般工作中的“寫作”,不是這篇文章中所指的“寫作”。我想討論的“寫作”,是指essay writing,議論文,即針對某個特定議題的一種以文字作為載體的結構性觀點表述方式。在fightingmon的視頻里,這種寫作可以以工作復盤、讀書筆記和生活評論的方式呈現(xiàn)。那為什么我沒有這樣的寫作習慣呢?為什么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寫作習慣呢?
第一,如果一個人在教育過程中沒有結構性的學習和練習寫作議論文,那ta有可能因為缺少沒有寫議論文寫作能力而因此沒有寫作的習慣。中國的應試教育中比較缺少議論文的教學和練習。中國高考語文作文大多是散文,中小學更多的是教記敘文。我在新加坡上高中時所有的作文寫作則都是議論文,A水準考試中考的也是議論文,因此有較多的議論文寫作學習和練習的經(jīng)歷。大學學的是理科,學的更多是理論、公式、解題、應用,不是寫作文。如果一個人在中國接受教育并高中大學都選了理科,則也沒有多少寫議論文的經(jīng)驗。相對而言,因為文科的學習特性,在中國高中大學都讀文科的人,反而有可能有更多寫議論文的學習和練習經(jīng)驗,也因此習得了寫作的習慣。在“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下,很多高中生選了理科,自然離寫作就稍遠了。然而因缺少教育而離寫作更遠的還有更多的人——學業(yè)止步于初中職校的人,上一輩很多小學都沒上完的人,和上上輩不識字聽不懂普通話的人——這些才是現(xiàn)今人口中的大多數(shù)。成長在這樣環(huán)境里的下一代,自然不會因看到長輩積極寫作而得到耳濡目染的寫作教育。當人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的寫作議論文的訓練,自然很有可能沒有寫作的能力和習慣。
第二,當一個人認識不到寫作的重要性,ta便不會主動的堅持痛苦的寫作。鍛煉邏輯腦的過程不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而是認真的辯證、提煉、打磨。這很耗時間、很耗精力,有時也很打擊自信心。當沒有學校老師考核標準逼迫人寫命題作文的時候,是什么能讓一個人堅持去做不容易的事情?信念和價值觀指導行為——只有真正真心認識的寫作的重要性,從會有動力開始嘗試主動寫作。然而,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是有門檻的,上面提到很多人沒有學過怎樣寫議論文,有些人都沒有聽說過議論文,他們怎樣能知道寫作的重要性呢?即便高中生大學生學過寫作,在應試教育胃里達成任務而寫作的訓練下,多少人能認識到寫作除了考試得分以外的用處呢?沒有堅信寫作重要性的信念和認知,人便很難有心力去開始并堅持寫作。
第三,即便一個人認識到了寫作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寫作能力,但也可能因為負面反饋太多,無法開啟成長飛輪。理想中的正反饋飛輪是這樣的:1. 開始寫作,2. 提高寫作能力,3. 通過寫作獲得收益, 4. 更有心力投入新的寫作。有的人步驟1遲遲不能開始,太忙、拖延、完美主義;有的人想先學習如何寫作提升能力而遲遲自己不動筆;有的人在開始嘗試寫作的時候就因過程負反饋太多而止步,不知道寫啥、認為自己寫的太爛;有的人在嘗試提高寫作能力的時候受到打擊;有的人遲遲感受不到寫作帶來的自身體驗或者現(xiàn)實中的好處。結果就是無法堅持下去,自然不會養(yǎng)成寫作習慣了。?
總而言之,一個人需要有對寫作重要性的認知,經(jīng)歷過相關的寫作教育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并在實際實踐中能持續(xù)獲得正面反饋,才有可能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這個門檻很高。隨著AI工具的出現(xiàn),很多學習中和工作中的寫作要求有了方便的生成方式,未來主動鍛煉堅持寫作的人會更少——相對應的有寫作習慣的人更會在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的方面有競爭力。寫作是個長期投資,從今天起開始每天寫800字吧。

以下是AI作文:
ChatGPT: 題目: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沒有寫作的習慣
一、缺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人們面對著激烈的競爭壓力,要同時處理工作、生活和社交等多重任務。因此,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寫作。寫作并非一項輕松的任務,它需要深思熟慮,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很多人可能會選擇以更直接的方式,如交談、觀看視頻或閱讀,來獲取信息和知識,而不是花費時間在寫作上。
二、寫作技能的缺乏
寫作是一項需要長期鍛煉和學習的技能。有些人可能由于在學校階段沒有接受到足夠的寫作訓練,或者由于缺乏實踐機會,而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另外,寫作還需要批判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需要能夠清晰、連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技能的缺乏,也可能讓人們對寫作感到困難和挫敗,進而影響他們形成寫作習慣。
三、缺乏寫作的動機和價值認識
在現(xiàn)代社會,信息的傳遞方式多種多樣,寫作并非唯一的溝通和表達方式。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寫作的價值,不明白寫作能帶來的個人成長和思考深度。他們可能認為寫作是一項繁瑣、無趣的任務,不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此外,他們可能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領域和話題,因此缺乏寫作的動機。
總結,大多數(shù)人沒有寫作習慣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三:缺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寫作技能的缺乏,以及缺乏寫作的動機和價值認識。然而,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寫作是一項能夠提升思考能力、提高溝通效率,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的重要技能。我們應該努力克服這些困難,培養(yǎng)寫作習慣,從而享受寫作帶來的種種益處。
Bing: 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沒有寫作的習慣
寫作是一種能夠鍛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但是大多數(shù)人卻沒有寫作的習慣。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寫作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而大多數(shù)人都缺乏這兩樣東西。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沒有空閑的時間來靜下心來寫作,或者沒有足夠的精力來思考和組織自己的觀點。寫作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享受。
第二,寫作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巧,而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寫作。寫作不僅僅是把自己的想法隨意地寫出來,還需要遵循一定的邏輯和規(guī)范,以及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表達的效果。很多人沒有掌握這些知識和技巧,或者沒有足夠的練習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寫作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而不是一種樂趣。
第三,寫作需要有一定的勇氣和自信,而大多數(shù)人都缺乏這兩樣品質(zhì)。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多人會擔心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是否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贊賞,或者是否會遭到別人的批評和反對。他們害怕自己的寫作暴露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或者引起別人的誤解和反感。寫作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冒險,而不是一種表達。
綜上所述,我認為大多數(shù)人沒有寫作的習慣,主要是因為他們?nèi)狈r間和精力、知識和技巧、勇氣和自信。如果他們能夠克服這些障礙,培養(yǎng)起寫作的興趣和習慣,那么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寫作是一種有益的活動,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