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英文怎么說?為什么被叫作“dog days”?
“三伏天”的英文怎么說?為什么被叫作“dog days”?
一、“三伏天”被稱為“dog days”的原因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jié),而在中國,人們經(jīng)常用“三伏天”來形容這段時期的天氣。那么,為什么在英語中,夏天的炎熱天氣被稱為“dog days”呢?
“Dog days”一詞來源于古羅馬時期的拉丁語,叫作“dies caniculares”。它們起源于古代人類對天空的觀察,特別是與天空上的星球有關(guān)的事物。古代人們注意到,在炎熱的時期,太陽的運行路徑與sirius星的運動軌跡相重疊。sirius星是天狼星,它是最亮的恒星之一,在夏季通常與太陽同時升起。古代羅馬人相信,sirius星的光芒會加劇夏天的高溫,并帶來壓倒性的熱浪。

所以,在古代羅馬時期,這段時間被稱為“dies caniculares”,意思是“狗的日子”。這是因為在古羅馬社會,人們普遍認(rèn)為狗是炎熱季節(jié)的象征。很多人認(rèn)為狗最煩人的時候就是在天氣特別炎熱的夏季,經(jīng)常會看到一只只的狗躺在陰涼處或者喘著氣。因此,人們就將這個炎熱的時期與狗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了“dog days”的稱呼。
然而,在英語中,“dog days”并沒有涵蓋與sirius星相重疊的意思了。相反,“dog days”在現(xiàn)代英語中表示夏季特別炎熱的那段時間,通常是7月中到8月底的時期。這是一個固定的時間段,與太陽和sirius星的位置無關(guān)。盡管如此,英語世界里的人們?nèi)匀谎赜昧诉@個古老的稱呼,來形容夏天令人難以忍受的高溫天氣。
在國內(nèi),人們經(jīng)常用“三伏天”來形容夏季最炎熱的時期。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三伏天”在農(nóng)歷的七月、八月和九月的初九這三個時段,每個時段為十天,天氣最為炎熱,通常會有高溫、潮濕和悶熱的特點。這個時期正好與“dog days”重疊,但兩者的稱呼和起源存在明顯的差異。

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持續(xù)40天
頭伏10天: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20天: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10天:8月15日~8月24日
二、那么,三伏天用英文該如何表達(dá)呢?
除了“三伏天”被叫作“dog days”,還有其他說法:
sanfu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拼音來表達(dá),后面對其進(jìn)行簡單的解釋說明。
例:
sanfu, the hottest and dampest period of summer
三伏天,夏天中最炎熱潮濕的階段
“入伏”這一天也就可以表達(dá)為the first day of sanfu
在其他英語國家,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的不同,對夏季炎熱天氣的表達(dá)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澳大利亞,人們可能會用“scorcher”(灼熱者)、“heatwave”(熱浪)或者“sizzler”(炎熱天氣)來形容,而在美國,人們可能用“sizzling hot”(滾燙的)或者“sweltering”(熱得難受的)來描述。
總體而言,雖然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對于夏季高溫天氣的稱呼有所不同,但在各種文化中,對于這個時期的描述都能反映人們對于炎熱天氣帶來不適的共同感受。無論是“dog days”、“三伏天”還是其他名詞,它們都表達(dá)了人們對于夏季酷熱天氣的體驗和普遍認(rèn)同。

三伏天養(yǎng)生小知識:
保持清淡飲食
“夏季暑濕,適宜清補(bǔ)”,注意飲食,不宜吃過多冷飲,可以多吃些新鮮果蔬。
“三伏天”可以多吃養(yǎng)脾的食物,比如芡實、茯苓、蓮子、百合等可以煮湯食用,而茯苓、陳皮、白扁豆、甘草等可以泡水飲用。
防中暑
三伏天連續(xù)高溫(hot spell),外出要做好防曬措施,以防中暑(heatstroke),同時也要及時補(bǔ)充水分。
三伏天運動可以選擇在陰涼,涼快的時間、地點進(jìn)行,走路散步的方式,以微微出汗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