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十個暖聞主題,十個熱評人物!
【目錄】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
2、“最美高校輔導員”
3、北京大學保安
4、“最美大學生”
5、延慶海陀農民滑雪隊
6、冬奧場館建設者
7、“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
8、“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鄧小嵐
9、新疆阿勒泰地區(qū)自然保護協(xié)會會長初雯雯
10、2022年“最美職工”

1、寶貴的價值堅守丨暖聞熱評
何 娟人民日報評論2022-01-02?
【人物】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
【故事】顧誦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組織攻克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我國航空工業(yè)體系建設。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顧誦芬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把一生獻給航空事業(yè),令人敬佩不已,大會現(xiàn)場的兩個鏡頭也讓無數(shù)人動容:91歲的顧誦芬上臺領獎,85歲的妻子江澤菲在臺下深情凝視;大會結束后,江澤菲穿越人群,來到顧誦芬身邊,與丈夫的手緊緊相握。不少人評論,“這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圖源網(wǎng)絡
【點評】
“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边@是顧誦芬院士名字的由來。出生于書香世家的他,從小就愛上了機械工藝,并很早就堅定了航空報國的信念。1951年,大學畢業(yè)后顧誦芬來到剛組建的重工業(yè)部航空工業(yè)局,從此,他的人生和我國航空工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從殲教1、初教6到殲8、殲8Ⅱ,一次次歷史性突破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以至于有人感嘆“翻開他的人生履歷,就仿佛在閱讀一部新中國的航空工業(yè)史”。從青絲到白發(fā),70年來,顧誦芬將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的藍天,為我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上世紀50年代,我國航空工業(yè)初創(chuàng)。彼時的中國,飛機設計事業(yè)幾乎是“一張白紙”。面對重重困難,如何打開局面?“想要能做出新的創(chuàng)造,就要多讀書?!鳖櫿b芬夜以繼日地學習,抓緊一切時間讀書。接到殲教1氣動力設計任務時,聽說北航圖書館有相關資料,顧誦芬專程從沈陽來到北京,每天晚上騎自行車去圖書館翻閱、查找資料?!霸O計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常常需要到實踐中尋找答案,為此,他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為了解決殲8在飛行試驗中出現(xiàn)的抖振問題,沒有經(jīng)過專門飛行訓練的他三次上天觀察殲8飛行狀況,終于查清原因并解決了這一重大技術問題。成功沒有捷徑,理想信念引航,勤奮實干為槳,日復一日的刻苦鉆研,幫助他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向著航空科技的巔峰不斷攀登。
顧誦芬以身許國,離不開家人的默默支持。“你守望著祖國的藍天,我守望著你”,有人這樣形容顧誦芬和妻子江澤菲的愛情。江澤菲回憶,結婚以后,他們每一兩個月進一次城,顧誦芬每次都直奔書店,她則負責采購食品和其他家用物品,幾個小時后再去書店找顧誦芬,和他一起回家。數(shù)十年來,江澤菲就是這樣無言地支持著丈夫的科研事業(yè)。為此,顧誦芬心懷感激,“我后半生還能干點事都是靠她”。成功之花,背后常常浸滿汗水,但來自愛人的理解和支持,總能給人以超乎尋常的力量。所以,“敦煌女兒”樊錦詩總是感慨,如果沒有丈夫的支持,就不會有后來的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更有妻子的一半。我們贊頌科研征程上無悔的堅守,同樣要致敬那份平淡綿長的陪伴、義無反顧的支持、同心協(xié)力的前行。
如今,顧誦芬院士熱情絲毫未減,他說“了解航空的進展,就是我的晚年之樂”;攜手走過半個多世紀,顧誦芬院士和妻子江澤菲始終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愛一人、擇一事、終一生,這是兩位老人的人生選擇,也是這個時代寶貴的價值堅守。
2、與時代青年共奮進 | 暖聞熱評
劉家瑋人民日報評論??2022-01-12
【人物】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
【故事】不久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馬軍、劉巖、劉巍、劉國權、齊勛、張海玉、胡波、項淑芳、趙穎虹、薛冰等10名高校輔導員被評為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他們有的播種信仰,引導學生在學習黨史中堅定理想信念;有的善用“大思政課”,引導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增強“四個自信”;有的傾情奉獻,用心關愛,守護學生健康成長。他們以一腔熱血,詮釋了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的情懷與追求。
圖源網(wǎng)絡
【點評】
黨建思政、心理健康、群團工作、獎勵資助、班級建設、職業(yè)發(fā)展……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幾乎涵蓋了大學生成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年輕人亦師亦友、和時代青年共同奮進,他們是為學生排憂解難的知心人,也是帶領學生認識中國社會、投身偉大事業(yè)的引路人。這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就是全國高校輔導員奮斗群像中的杰出代表。
哪里有輔導員,哪里就有關愛。讓每一位大學生順利成才,是“最美高校輔導員”不變的信念;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更是他們一以貫之的實際行動。薛冰帶班的學生分散在12家教學醫(yī)院,她堅持每周到醫(yī)院走一遍,和每名學生見一面,每年奔波近萬里,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張海玉成立“心理解憂雜貨鋪”,回復所有來信,并堅持每個工作日撰寫一篇網(wǎng)絡工作日志,累計已有52萬字……無論是經(jīng)濟資助、心理輔導還是職業(yè)規(guī)劃,“最美高校輔導員”為學生總有操不完的心。而這份深沉厚重的守望、不計回報的付出,就是托舉青年人展翅高飛的力量。
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需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以青春方式講好信仰故事的胡波,到通過原創(chuàng)歌曲、微電影走進學生心田的劉國權,再到創(chuàng)建“馬蘭工作室”、注重挖掘黨史和紅色故事的項淑芳……多種多樣的思政教育形式背后,是“最美高校輔導員”堅定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也是他們對“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問題的響亮回答。
“我希望每名學生都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是趙穎虹的愿望,也是廣大輔導員的期盼。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作為離大學生最近的人,高校輔導員應引導青年更緊密地與時代相連、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不論是帶領學生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支農,還是引導學生畢業(yè)后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最美高校輔導員”的最美答卷,體現(xiàn)在用愛連接育人夢和學生的成才夢,書寫在青年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的同頻共振之中。
有人說,高校輔導員,就是要給予學生學習生活上的“輔”助、成長發(fā)展上的指“導”,并且融入青年群體、成為年輕人的一“員”。為青年護航的日日夜夜,高校輔導員也與青年一同成長;學生的喜愛與信賴,匯聚成激勵他們繼續(xù)堅定前行的力量。以“最美高校輔導員”為榜樣,甘于奉獻、奮發(fā)有為,廣大高校輔導員定能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3、把夢想刻寫在奮斗的坐標 | 暖聞熱評
鄒 翔人民日報評論2022-01-23?
【人物】北京大學保安
【故事】在北京大學,老師和同學們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一群人:無論寒風中還是烈日下,他們都在堅守崗位、維持秩序;校園內,他們不斷穿梭巡邏;閑暇時,他們也會出入教學樓聽課,抓緊時間捧書苦讀,汲取知識、豐盈人生……用心守護校園、懷揣對知識的渴求;既能用英語和留學生熟練交談,也能冷靜處理各類突發(fā)狀況,他們就是北大保安。
【點評】
北大保安,是一個普通而特殊的群體。說他們普通,是因為工作內容和一般的安保工作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有老師的手機不慎掉入湖中,保安員在雨中持續(xù)打撈3個小時,終于保住了手機中的重要資料;有同學因為受傷行動不便,保安員便幫忙運送行李,背受傷的同學上下樓,為他們送菜送飯。小到日夜巡邏、失物招領,大到守護整個校園,北大保安用熱情飽滿的工作狀態(tài)和細心周到的服務,為師生們帶來滿滿的安全感。而說特殊,是因為他們往往“身懷絕技”,前段時間,北大保安才師傅因為在電子屏上創(chuàng)作精美圖畫而走紅,讓網(wǎng)友贊嘆不已。

(圖為才志堅師傅)
“用心就能畫好。只要用心,啥事都能辦成?!边@是才師傅對自己繪畫技能的感悟,也道出了北大保安這個群體的共同特質。“愛鉆研”“愛學習”“深藏不露、勇敢追夢”,是多年來人們對北大保安的突出印象。他們中,有人英文單詞量超過1.5萬個,能夠用純熟的英語和留學生溝通;有人自學編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有不少人利用業(yè)余時間通過自學考試完成學業(yè),實現(xiàn)了深造的夢想,并在后續(xù)的崗位中不斷播撒終身學習的種子。愛崗敬業(yè)、拼搏向上、努力奔跑,讓平凡的崗位綻放出不平凡的光芒。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路,勾勒出奮斗最好的模樣。
有人說,北大保安“臥虎藏龍”離不開良好環(huán)境的熏染。的確,“大師身旁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讀書”,北大保安守護著學校的安寧秩序和濃厚的學習氛圍,而北大也為他們提供著友善的氛圍和“加油充電”的便利。從同學熱心提供學習資料,到學校為他們開展各類培訓,再到為保安小哥開通圖書館讀書閱覽權限……不因身份而有隔閡,不因差別而生嫌隙,北大保安與北大學子同是追夢人,在同一方天地互相學習、一起成長,追逐知識與夢想,用汗水與付出共同書寫了一個個溫暖的追夢圓夢故事。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尊重,每一分努力都值得贊美。從由山坳窮學生變成計算機博士的黃國平,到每日練球運球如飛的獨臂少年張家城,再到北大保安……每個人追夢圓夢的足跡,映照著社會的變化與活力,也為逐夢而行的時代寫下生動注腳?;虼蠡蛐?、色彩斑斕的夢想,在不棄微末、不舍寸功中開花結果,在日復一日、一點一滴的堅守中逐漸可感可及。把夢想刻寫在奮斗的坐標上,向著更美好的生活進發(fā),這是一個又一個追夢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
4、讓青春綻放最美光彩 | 暖聞熱評
尹雙紅人民日報評論2022-01-23
【人物】2021年“最美大學生”
【故事】不久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劉宸、劉耀東、楊倩、宋哲、張建、阿卜拉江、周杰、周錦宇、黃君婷、梁榮浩等10名在校大學生被評為2021年“最美大學生”。他們有的攜筆從戎,主動請纓到條件艱苦的邊疆;有的奮力拼搏,在奧運賽場為國爭光;有的矢志科技創(chuàng)新,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他們的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展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的最美風采。
【點評】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懷揣一腔熱血,劉宸應征入伍,主動請纓到艱苦邊遠地區(qū)服役,實現(xiàn)自己衛(wèi)國戍邊、歷練人生的從軍夢想;潛心科研的張建,參加“博士村長”計劃,投身脫貧攻堅戰(zhàn)場,創(chuàng)制出成熟的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為當?shù)睾献魃缤旎亟?jīng)濟損失300多萬元,用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誓言;站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楊倩沉穩(wěn)自信,憑借穩(wěn)定發(fā)揮屢次扭轉戰(zhàn)局,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首金,留下中國運動員的颯爽英姿……一個個年輕的身影活躍在各個領域,散發(fā)著蓬勃朝氣,讓人們看到了青春的強大能量。

(圖源網(wǎng)絡)
什么樣的青春最美麗?參與碳化硅陶瓷膜應用領域的相關研究,在制備及其集成裝備設計方面實現(xiàn)突破,為企業(yè)新增效益900萬元,這是劉耀東的回答;坐在珠寶加工工作臺前,專注于一道道工序,將看似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這是梁榮浩的回答……在“最美大學生”各不相同的青春經(jīng)歷中,一個相同的答案呼之欲出:青春最美的模樣,就是矢志追求夢想、為祖國為人民不懈奮斗的姿態(tài)。
青春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閃光,理想在創(chuàng)業(yè)奮斗中升華。作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有生力量,新一代青年大學生正瞄準“卡脖子”難題,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征途中留下奮斗的身影。從立足衛(wèi)星通信測量國家重大需求、攻克北斗系統(tǒng)相控陣天線測量項目中技術難題的宋哲,到數(shù)次在國內外大數(shù)據(jù)挖掘比賽中摘得桂冠的周杰,“最美大學生”身上,無不充滿著敢為人先、勇于突破的志氣和銳氣,洋溢著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中服務社會、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貢獻國家的活力和熱忱。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每名“最美大學生”背后,都有無數(shù)的努力以及日復一日的堅守。心懷家國、心系社會,這是他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來源,也是當代青年的精神寫照。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更多精彩的青春故事等待書寫。從“最美大學生”的事跡中汲取前進動力,愛國愛民、錘煉品德、勇于創(chuàng)新、實學實干,廣大青年學生定能讓青春綻放最美光彩,譜寫壯麗的青春之歌。
5、家門口的“冰雪奇緣”丨暖聞熱評·冰雪人物①
李忱陽人民日報評論2022-02-07?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如期而至。從運動員到志愿者,從場館建設者到冰雪運動愛好者,無數(shù)人攜手冬奧,一起向未來。今天起,本欄目推出“冰雪人物”系列,與讀者共同關注那些溫暖人心的冰雪故事。
——編??者??
【人物】延慶海陀農民滑雪隊
【故事】2017年7月,北京市延慶區(qū)張山營鎮(zhèn)的18名農民組建了延慶區(qū)第一支農民滑雪隊。4年多以來,這支遠近聞名的滑雪隊實現(xiàn)了一項又一項突破:隊長郎恩鴿取得了國際滑雪教練資格認證,超半數(shù)隊員取得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人數(shù)也增加到百余人。滑雪隊還定期開展義務培訓,講解滑雪知識、滑雪技巧,累計培訓逾萬人次。如今,多名隊員已經(jīng)參與到北京冬奧會的志愿服務之中。

農民滑雪隊合影,圖源網(wǎng)絡
【點評】
隆冬時節(jié),海陀戴雪,一片銀裝素裹。山腳下,海陀農民滑雪隊的隊員們身著鮮艷的滑雪服,沿著雪道時而彎腰加速、時而左右搖擺。自由馳騁的滑行身影,優(yōu)美漂亮的軌跡,折射出中國紅與冰雪白的美妙相遇。
因為北京冬奧會的籌辦,滑雪隊員與冰雪再續(xù)前緣。“羊倌”郎恩鴿丟掉放羊鞭,響應保護生態(tài)的號召,把一方青山綠水留給冰天雪地;伴隨著依山建起的冬奧場地,他與十幾位伙伴重拾滑雪板,組建起第一支農民滑雪隊。從接受專業(yè)培訓到獲得專業(yè)資格認證,“野路子”逐漸滑出了“國際范”。隊員們也逐漸掌握大回轉、小回轉、側滑等高級技巧。童年“摸爬滾打”過的家鄉(xiāng)雪地,留下了更加瀟灑矯健、飄逸自如的運動身姿,見證著隊員們人生軌跡的精彩轉變。
因為農民滑雪隊的努力,更多人與冰雪結下不解之緣。郎恩鴿和隊友們取得專業(yè)資質后,就想著讓更多人了解滑雪,走進滑雪場??吹叫∨笥巡皇煜は嚓P知識,滑雪隊便義務走進學校,從認識和穿戴雪具教起;看到初學者對空曠的雪場心生怯意,隊員便作出示范,一招一式講解滑雪要領。這支日趨專業(yè)的農民滑雪隊,一點一滴助力冰雪運動推廣開來。讓各個年齡、各行各業(yè)的人“感受滑雪樂趣,爭取少摔跟頭”,玩得開心更玩得安全,是海陀農民滑雪隊筑夢冰雪的美好心愿,也是他們助力冬奧的務實行動。
從山下務農,到山上滑雪,再到參與北京冬奧會,農民滑雪隊正在留下更多的冬奧印記:有隊員成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安全防護員,有隊員在冬奧測試賽中擔任助理裁判,還有多名隊員參與北京冬奧會城市志愿者服務工作……滑雪隊在家門口服務冬奧的愿望成為現(xiàn)實。隨著冬奧會的到來,越來越多海陀山腳下的村民,不僅擁有了參與感,還體會到獲得感:取得專業(yè)資質的隊員當起滑雪教練,收入輕松翻番;許多當?shù)卮迕穹昭﹫霰U?,掌握制冰等技能;延慶、崇禮等地的旅游、民宿等相關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速。家門口的“冰雪奇緣”,與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冬奧配套工程一起,助力當?shù)卮迕竦牡缆吩阶咴綄挕⒃阶咴綇V。
海陀農民滑雪隊的故事,成為冬奧效應的生動寫照。如今,北京冬奧會點燃冰雪激情,越來越多冰雪愛好者與志愿者們共赴一場又一場冰雪之約。我們相信,“一起向未來”,不僅在于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更在于全面提高冰雪運動水平,實現(xiàn)我國冰雪運動的跨越式發(fā)展。
6、攜手共創(chuàng)冰雪奇跡丨暖聞熱評·冰雪人物
尹雙紅人民日報評論2022-02-09
【人物】冬奧場館建設者
【故事】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在舉辦。分布在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qū)的12個競賽場館,3個冬奧村、主媒體中心等非競賽場館,備受矚目。這些場館在建設過程中展現(xiàn)出驚艷世界的“中國速度”和高質量成果,背后是數(shù)萬名冬奧建設者夜以繼日的拼搏奮戰(zhàn)、無數(shù)次的攻堅克難。他們用兢兢業(yè)業(yè)的堅守和奮斗,為冬奧盛會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冰絲帶”建設者,圖源北京日報
【點評】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玻璃幕墻線條靈動流暢,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賽道仿佛游龍盤臥山間,夜幕下的首鋼滑雪大跳臺好似一只漂亮的“水晶鞋”,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依山而臥、氣勢恢宏……一項項令人驚嘆的“冬奧工程”,凝結著建設者們攻堅克難、精益求精的不懈努力,更見證著他們“為運動員提供最好的競技舞臺”的赤誠初心。
辦好冬奧會,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為了制出有利于運動員滑出最好成績的“最快的冰”,“冰絲帶”的建設者武曉南和他的同事們面對“理論上可行,現(xiàn)實中無先例”的諸多難題,四處拜訪專家、輾轉各地取經(jīng)。為了給運動員們提供更好的天然擋風屏障,“雪如意”被架設在山谷之間。由于地質條件非常復雜,為了讓撐起雪道的136根柱子更加穩(wěn)定,技術總工張裕和項目部成員一起,為每根柱子的構件單獨制定了模板及架體的施工方案,最長的樁打到了地下23米。在規(guī)劃中處處體現(xiàn)匠心,在建設中時時追求創(chuàng)新,冬奧建設者們不遺余力地付出、全情投入地工作,助力一個個開創(chuàng)性設想成為現(xiàn)實,讓我們能夠充滿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場館之美、競技之美。
冬奧場館建設周期長、任務重、要求高,既要加快工作進度,又要充分考慮賽事需求和賽后利用,難度之大超乎想象。為保證場館“建好”“用好”,建設者們以“一刻也不能?!钡乃俣茸スこ踢M度,以“一步也不能錯”的態(tài)度求建設精度,最終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為冬奧盛會筑就堅實基礎。為了給冬奧會提供良好場地保障,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制冰師李開順和隊員們在小海陀山凜冽的寒風中值守,在寒冬的夜晚作業(yè),最多的時候一天要進行6次冰面修復,僅僅為了修復出發(fā)區(qū)和結束區(qū)的10厘米冰面厚度,就要揮手2000余次,進行灑水作業(yè)。一個個令人驚嘆的“鴻篇巨制”,刻印下多少建設者熱火朝天的奮斗、不舍晝夜的堅守?!皣H范兒”“科技范兒”“綠色范兒”十足的冬奧場館,飽含建設者的心血與汗水,是他們披著星光、浴著晨露筑就的夢想舞臺。
“盡管受疫情影響,冬奧籌辦工作進展十分順利,這幾乎就是奇跡?!眹H奧委會主席巴赫曾多次稱贊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世上本沒有奇跡,是一個個與時間賽跑的“冰場美容師”、汗流浹背的“空中飛人”、拼盡全力的“夜行俠”,讓奇跡照進現(xiàn)實。從新建場館打下第一根樁,到如今場館林立、服務冬奧,廣大建設者們用無悔的奮斗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工程。他們與所有為冬奧奮戰(zhàn)的人攜手共進,為呈現(xiàn)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冰雪盛會匯聚力量。
7、自強不息寫就“極限人生” | 暖聞熱評
梁 宇人民日報評論2022-03-24?
【人物】“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
【故事】朱彥夫,中共黨員,14歲參軍入伍,先后參加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等,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此后他憑借頑強的毅力重新“站”了起來,回到家鄉(xiāng)山東省沂源縣張家泉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長達25年,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建成遠近聞名的先進村。退休后,他用殘肢抱筆,創(chuàng)作完成了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2019年朱彥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不久前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圖片來源@齊魯網(wǎng)
【點評】
去年熱映的電影《長津湖》,感動了億萬觀眾。70多年前,就是在長津湖戰(zhàn)役中,朱彥夫所在連隊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與裝備精良的敵人血戰(zhàn)三天三夜。雖然奇跡般生還,但慘烈的戰(zhàn)斗讓朱彥夫的身體受到嚴重傷害。想到戰(zhàn)友的犧牲,朱彥夫決定將生命投入到他們未竟的事業(yè)中。
使命在肩,哪里都是光榮的陣地。張家泉村發(fā)展底子薄,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對朱彥夫來說更是不易。常人察看墑情只需彎腰抓把土,朱彥夫得扔掉拐杖、趴到地上,用殘臂劃拉半天。25年間,為了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朱彥夫一直堅守在張家泉村這個“陣地”。他在這里摔過多少跟頭、添了多少傷痕,沒有人能說清楚,但鄉(xiāng)親們都知道,張家泉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人活著,就得奮斗;奮斗著,就是幸福;奮斗不止,幸福就不斷?!北诌@樣的信念,朱彥夫從未停止奮斗的腳步。卸任村支書后,朱彥夫有了新的目標:把戰(zhàn)友們英勇奮戰(zhàn)的事跡寫下來、傳給后人。沒有基礎,就從零開始,用舌頭查字典,前后翻爛了4本字典;用殘肢抱筆、手腕綁筆,殘臂磨破了,就貼上膠布,忍著劇痛繼續(xù)寫。在一撇一捺、一點一滴的堅持中,在日復一日的磨煉堅守中,朱彥夫憑借超人的毅力、勇氣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寫就了自己的“極限人生”,也讓犧牲戰(zhàn)友們的故事為更多人熟知。
在子女眼中,這種頑強、不服輸?shù)膫€性貫穿于父親一生的每個階段: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英勇無畏痛擊敵人,在田間地頭與貧窮作斗爭,在書桌案頭與身體的殘缺作斗爭。朱彥夫自己則說,一輩子只做了3件事——“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每一件事都歷經(jīng)百般磨難,每一段人生都洋溢著不屈的精神意志和不竭的沖勁闖勁。“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過去!”憑著這股堅強的信念,參加過上百次戰(zhàn)斗、動過47次手術的朱彥夫從未向命運低頭,如今年近九旬的他仍然保持著沖鋒的姿態(tài)和心態(tài)。
北京冬殘奧會上,自幼失去雙臂的孫鴻勝在殘奧高山滑雪的賽道上盡情“飛翔”;為保護戰(zhàn)友失去雙手和雙眼的杜富國,如今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標;無臂畫家胡林,多年來一直堅持資助殘疾兒童……這些模范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強不息精神,體現(xiàn)了我們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將感動珍藏于心、外化于行,每個人在自己人生的賽場上頑強拼搏,終將匯聚成國家發(fā)展進步的時代強音。
8、音樂澆灌大山里的“馬蘭花”丨暖聞熱評
張向陽人民日報評論2022-04-22?
【人物】“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鄧小嵐
【故事】鄧小嵐,河北阜平馬蘭小樂隊創(chuàng)建人,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領隊。2004年退休后,鄧小嵐來到馬蘭村,專門教孩子們唱歌,為他們舉辦音樂節(jié),帶著一批又一批山里孩子走出大山。2022年,合唱團的孩子們登上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舞臺。3月19日,鄧小嵐在籌備音樂節(jié)時突發(fā)腦梗;3月21日深夜,經(jīng)醫(yī)治無效,她在北京一家醫(yī)院去世。日前,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追授鄧小嵐同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
【點評】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44名來自太行山深處的孩子,身穿虎頭衣、腳踩虎頭鞋,用希臘語演唱了奧林匹克會歌。宛如天籟的歌聲,唱出了全天下孩子“一起向未來”的夢想。這動人的一幕,也讓更多人認識了在背后執(zhí)著奉獻10余載的鄧小嵐。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說帶孩子們登上冬奧會開幕式的舞臺是鄧小嵐的“高光時刻”,那么背后十八年如一日的無私付出則更加打動人心。鄧小嵐在戰(zhàn)火紛飛年代被寄養(yǎng)在馬蘭村附近的村民家中,從此在心中埋下感恩的種子。當鄧小嵐發(fā)現(xiàn)村里的孩子很少會唱歌時,她決定“用音樂幫助孩子們實現(xiàn)夢想”。從2004年開始,鄧小嵐每年往返北京和馬蘭村20余次。沒有場地,她自掏腰包蓋校舍;缺少樂器,她發(fā)動親友募集;孩子們沒有基礎,她在黑板上寫滿音符,手把手地教;組建馬蘭小樂隊,搭建“月亮舞臺”“音樂城堡”,創(chuàng)辦“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在音樂的熏陶下,大山里的“馬蘭花”們褪去羞怯、驚艷綻放,一批批孩子的命運軌跡由此改變。

“人家有的時候說,你怎么能堅持那么久,因為我做這件事很快樂,我一點不覺得累,不知不覺就過了那么長的時間?!睒銓嵉脑捳Z,道出了真摯的情感。18年飽含深情,鄧小嵐在摯愛的熱土上播下愛與希望的種子,喚醒大山的春天;18年孜孜不倦,她相信在音樂陪伴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能夠樂觀、積極地對待生活。悠揚的歌聲綿延不絕,夢想和希望拔節(jié)生長?!跋M銈兝^續(xù)快樂地生活”“為家鄉(xiāng)的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這是鄧小嵐一以貫之的堅守,也是她送給孩子們的祝福。
“古老的精神永遠不朽”。就像孩子們演唱的奧林匹克會歌所表達的,為美好夢想而奮斗的精神永遠值得歌頌。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在賽場上全力以赴的冰雪運動員,夜以繼日奮戰(zhàn)一線的場館建設者,克服重重挑戰(zhàn)、在各自崗位發(fā)光發(fā)熱的志愿者,用心守護涉奧人員健康的醫(yī)療防疫人員……無數(shù)像鄧小嵐一樣的參與者團結奮斗、真誠奉獻,最終創(chuàng)造了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光輝業(yè)績,成就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我覺得她變成了一顆星,永遠注視著我們馬蘭村的孩子?!备菲降碾僦优喜辉儆朽囆沟纳碛?,潺潺的流水聲伴隨著質樸的歌聲,傳遞著無限的眷念。愛與奉獻的種子已經(jīng)在這片熱土扎根生長,夢想的光芒在越來越多孩子心中綻放。這是對無私奉獻者最好的回饋,也必將為更多追夢之旅注入溫暖人心的力量。
9、把青春奉獻給大地 | 暖聞熱評
楊 昊人民日報評論2022-05-19
【人物】新疆阿勒泰地區(qū)自然保護協(xié)會會長初雯雯
【故事】初雯雯是一名90后自然保護工作者。從兩歲起,她就被從事野生動物研究工作的父親帶到野外,在阿爾泰山度過了童年時光。大學畢業(yè)后,她追隨父親的腳步,回到家鄉(xiāng),投身自然保護工作。2021年,初雯雯在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作為中國青年代表發(fā)言。不久前,初雯雯榮獲第二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
【點評】
對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熱愛,是初雯雯投身生態(tài)保護工作的初衷,也是激勵她不懈奮斗的動力。2019年,初雯雯發(fā)起為河貍種植灌木柳的公益項目“河貍食堂”,讓許多網(wǎng)友知道了中國也有河貍,她也因此被親切地稱為“河貍公主”。網(wǎng)友們紛紛捐款,為河貍寶寶們種下40多萬棵灌木柳苗。在她和團隊以及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新河貍由162窩增長到190窩,生存環(huán)境不斷改善,種群數(shù)量穩(wěn)步增長。
“我們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團隊的努力,因為大家的熱愛和專注,我們才能走得更遠?!背貊┱f。這個以90后、00后為主的青年團隊,懷揣著熱愛與責任,投身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來。從開設“河貍直播”讓人們直觀看到河貍的真實生活,到舉辦“野生動物見面會”讓網(wǎng)友實地參與當?shù)匾吧鷦游锉Wo,再到網(wǎng)上開放河貍認養(yǎng)名額讓更多人成為“河貍守護者”……他們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引入日常工作,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不斷進行探索,讓生態(tài)保護工作既“有意義”也“有意思”。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布滿荊棘的高山叢林,在荒無人煙的大漠邊陲,初雯雯和團隊成員們?yōu)榱斯餐膲粝肱Γ脽釔叟c堅守寫下青春華章。為了吸納當?shù)啬撩駞⑴c自然保護工作,他們沿著700多公里的烏倫古河走訪每一家牧民,一路宣講自然保護工作的意義,并發(fā)起“河貍守護者”公益項目。如今,190戶牧民已全部通過野外工作技能培訓,上崗成為自然保護公益巡護員。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tài),每一次爬坡過坎、每一次攻堅克難,都將轉化為難忘的青春回憶。
“很幸運,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大力支持自然保護、青年人可以施展志向的偉大時代?!痹诼?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初雯雯這樣說。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這是廣大青年放飛青春夢想的最好時機,也是奮斗向未來的底氣所在。包括初雯雯在內的廣大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青春有為,人生無悔。
把個人奮斗融入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更好實現(xiàn)人生價值??v覽第二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名單,有帶領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的85后“第一書記”,有在奧運賽場摘金奪銀的運動健兒,有年輕有為的科研工作者,有守護萬家燈火的人民警察、消防員……青春的印記鐫刻在高山原野、荒漠戈壁、海島邊疆,鐫刻在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一個個青年的拼搏奮斗,匯聚成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成就的是一個青春盎然的中國。
10、在平凡崗位創(chuàng)造不凡業(yè)績 | 暖聞熱評
徐 之人民日報評論2022-06-06?
?【人物】2022年“最美職工”
【故事】前不久,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跡。胡興盛、成紅霞、王學勇、亓傳周、劉書杰、熊朝永、吾買爾·庫爾班、龍兵、張碩等9名個人和中鐵建工集團北京2022年冬奧會奧運村及場館群工程項目經(jīng)理部1個集體光榮入選。他們扎根基層和生產(chǎn)一線,充分展現(xiàn)了工人階級在平凡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業(yè)績的時代風采,生動詮釋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
【點評】
“冰絲帶”靈動飄逸、盈盈欲舞,“雪如意”依山而下、氣勢恢宏……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凝結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科技智慧的場館驚艷亮相,給運動員和觀眾留下難忘的回憶。這背后,凝結著大批建設者夜以繼日的攻關和奮斗。
成功之花,需要無數(shù)汗水的澆灌。“雪如意”的頂部是個圓形,拼裝的過程需要每個點都非常精細才能完美閉合,雪道由136根柱子支撐在山谷之間,作業(yè)面狹小,地質條件復雜、環(huán)保要求高。面對艱巨任務,中鐵建工集團北京2022年冬奧會奧運村及場館群工程項目經(jīng)理部聚力攻關,在一千多個日夜里多次論證、反復推演,啃下一個個硬骨頭。工期緊、任務重、施工條件惡劣,項目部里沒有一個人叫苦,而是披星戴月、迎風斗雪,最終如期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不舍晝夜的耕耘、不計辛勞的付出,鑄就了驚艷世界的中國速度和中國質量,成就了冬奧盛會的精彩、非凡和卓越。
面對國家發(fā)展的需要,廣大勞動者起而行之、勇挑重擔,用智慧和汗水展現(xiàn)新時代勞動者的風采。亓傳周多年來始終堅守在黃河岸邊和水閘管理一線,累計精細化安全供水60億立方米,放淤改良土地60多萬畝,為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民生改善和黃河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做出突出貢獻;面對技術攻關壓力,劉書杰潛心研究、反復實踐,攻克深水鉆完井技術難題,提升了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fā)能力;成紅霞帶領團隊矢志自主創(chuàng)新,不斷地計算、試驗、改進、再試驗,最終在衛(wèi)星的核心部件研發(fā)中取得重大技術突破……這些“最美職工”身上,都閃耀著扎根崗位、兢兢業(yè)業(yè)的特質,他們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成就了人生的精彩。
在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溫暖也會傳遞給周圍的人。從2020年初駕駛貨車往返武漢11次,送去蔬菜、大米、牛奶等300多噸物資的個體貨車司機龍兵,到特大降雪后選定10個臨街商家放置電飯煲和熱飲,為外賣騎手們提供便利的外賣公司經(jīng)理張碩;從把自己在工作和比賽中總結的經(jīng)驗毫無保留傳給年輕人,帶出一大批新時代技術工匠的王學勇,到幫助喀什地區(qū)英吉沙縣英也爾鄉(xiāng)荒地村300余名村民實現(xiàn)在家門口就業(yè)的吾買爾·庫爾班……技能在傳承中煥發(fā)新生,愛在傳遞中被不斷放大,“最美職工”的事跡將在更多人心中種下技能報國、貢獻社會的種子。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白蠲缆毠ぁ币詫嶋H行動踐行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用干勁、闖勁、鉆勁鼓舞激勵廣大勞動群眾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以他們?yōu)榘駱?,愛崗敬業(yè)、銳意創(chuàng)新、勇于擔當、無私奉獻,每位勞動者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奏響創(chuàng)造更美好生活的勞動者之歌。
|聲明:文章內容來自高考語文資訊,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