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后音樂時光
第一次知道小澤征爾是在這本書里,所謂的世界三大指揮我只認得也只喜歡卡拉揚,而對于古典樂來說,我也只聽過德沃夏克、巴赫、瓦格納的一些作品,此外也只涉獵了一些歌劇,總的來說,我只是對相對于流行樂來說的古典樂具有興趣而并不了解。正因這樣的感興趣和不了解,才會去尋找關(guān)于音樂特別是古典樂的媒體/媒介,這本書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因是村上春樹而被選擇閱讀,另外也體現(xiàn)了一種無奈,談?wù)撘魳肥且患苄”姷氖?,?yōu)秀的音樂評論或批評更是少之又少。
音樂是通過物理的震動而傳遞到人的腦中,但其帶來的體驗卻不是單一維度,而是類似于結(jié)合了化學、生物、物理的飲食體驗,做一個不恰當?shù)谋扔鳎汗诺錁肥且粓鼍赖捏巯?,每一部分鮮明且精細,需要細嚼慢咽、細細品味;歌劇是妙趣橫生的主題美食,在高度諧調(diào)下產(chǎn)生無盡的變奏;流行樂則是一頓家庭正餐,能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音樂需求,也能強化人們之間的鏈接;搖滾樂可能是五花八門的零食,味道豐富多彩而直擊內(nèi)心,一旦喜歡就停不下來而且對其他音樂帶來的樂趣也會下降;而被冠以神曲之名的,便是黑暗料理;至于現(xiàn)在基于移動媒介的短視頻配樂,就是垃圾食品,這些往往截取音樂中最“精華”的部分反復使用,這樣反復的強刺激是破壞音樂體驗和審美意趣的。
回歸該書的內(nèi)容,春上和小澤其實談?wù)摰墓诺錁凡⒉欢啵嗍潜澈蟮莫毺氐娜な?,這樣讓整本書變得妙趣橫生,很輕松就能看完,而不是在研讀一本音樂論文。由此來說,音樂和訪談只是這本非虛構(gòu)小說的形式,內(nèi)容還是對生活日常的描寫,不過這些細致的體驗不是由作者的筆來敘述的,而是借由被訪談?wù)叩目谑霾牧纤鶖⑹?。這樣的敘述方式正是這本小說的獨特之處,一本文學著作的生產(chǎn)是否可以只以一個創(chuàng)意為基點呢,文學之所以被稱為文學,其寫作出來后能能量密度是相當于甚至超過研究調(diào)查的,否則只是對其他文字的借用和堆砌。當然,消費社會也使得閱讀作為消遣的需求被更多地制造出來,華麗的辭藻、爽文的情節(jié)、狗血的套路被批量地制造出來,甚至可以通過AI而更訊速地、定制化地大規(guī)模制造。人人都有閱讀的需求,這是內(nèi)在于求知欲的,閱讀需求可以被很簡單地滿足,例如無意間看到任何文字或是無聊時閱讀說明書,這樣的需求和這樣的欲望不應(yīng)只在基本層面,在其之上還有使其具有意義的、充滿魅力的真善美的層次,這時便不應(yīng)停留在閱讀,而是要讀好書,起碼是公認的好書,要切實地、具身地、辯證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