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虧百億還想造手機?蔚來新機即將發(fā)布,但這條路真沒那么好走
最近幾年,手機和汽車領域之間,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前有小米造車、華為智能座艙、OV布局車聯(lián)網、魅族聯(lián)合吉利,后有一大堆手機自媒體開始轉做車評。手機行業(yè)的諸位,似乎正在集體往汽車行業(yè)進軍。但汽車行業(yè)往手機進軍的,蔚來應該還是最早的一批先行者。

近日,蔚來的手機產品在工信部完成入網,這也就預示著新品上市的日期越來越近了。據悉這款產品有可能搭載驍龍8 Gen 2,并且配備了UWB技術,能夠作為車主的數(shù)字車鑰匙。價格方面,由于手機定位高端,屆時的售價很有可能會在5000元以上。

蔚來造手機的野心,從何而來?
蔚來做手機能不能成,業(yè)界眾說紛紜。但蔚來為什么要做手機,答案卻成為了共識,就三個字:車鑰匙。

在汽車的智能化升級過程中,手機成為關鍵角色,如果能打通手機和汽車之間的聯(lián)系,就能明顯提高車輛的使用體驗:例如自動解鎖,提前開空調,都需要借助手機的藍牙,UWB等近場通信手段;遠程控車,狀態(tài)監(jiān)測則需要手機和車輛的聯(lián)網。

因而,汽車廠商想要達成這樣的效果,就必然要尋求手機廠商的合作。通過雙方的合作來深度綁定用戶,本該是雙贏,但現(xiàn)實卻沒有那么簡單。蘋果也好,華為小米也好,多少都有進軍汽車行業(yè)的打算,在合作上還是會有所保留,提前為自家汽車布局。而車企也不敢吊死在一棵樹上,自然會和多家手機廠商眉來眼去。

因此,除了吉利和魅族這樣的父子局,恐怕真沒幾個手機廠商和車企之間,能夠互相掏心掏肺。

一來二去,與其把人力物力花在和手機廠商的扯皮對接上,不如把這些資源投入到造手機上,萬一成了還能賺一筆,這就是蔚來造手機最根本的原因。以上還只是商業(yè)角度的分析,如果再從業(yè)務需求的層面來看,想要實現(xiàn)一些系統(tǒng)底層上的功能,那走上自研的道路,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榱恕?/p>
面對華米OV,蔚來難覓優(yōu)勢
但既然做了,那就不得不說到最敏感的話題:到底能不能成?
就產品本身而言,如今的手機市場供應鏈已經高度透明。蔚來這臺手機的配置基本上曝光的差不多了:驍龍8 Gen 2領先版+12G+1TB,和其他的安卓旗艦相比,基本中規(guī)中矩。其他方面配置按照之前所曝光的消息來看,并不算特別出色,尤其是攝像頭,用的僅為中端手機的IMX766。至于屏幕、馬達、電池等配置,以蔚來在供應鏈的聲量來看,即便是拿到頂級的物料,價格上恐怕也沒有優(yōu)勢。

而硬件配置上的這些劣勢,自然而然也就指向了一個弱點:定價。蔚來手機的定價必然是沒有性價比的。
當然,在市面上,沒有性價比的手機也能賣的很好,蘋果華為都是如此。但蘋果和華為在行業(yè)內有著相當深厚的底蘊:一方面,他們的自研技術出類拔萃,業(yè)界內不少知名公司都難以望其項背;另一方面,豐富的系統(tǒng)生態(tài),使得他們和用戶產生了強綁定關系。以上這兩大優(yōu)勢,蔚來目前都沒有,想要從這些品牌手中撬動用戶,更是難如登天。

蘋果華為沒戲,搶奪OPPO、vivo、榮耀和小米的市場,有沒有希望呢?很遺憾,答案還是沒有。國產手機的頭部廠商,無一例外都有著深厚的渠道積累,從直營到加盟,大街小巷處處都充滿著手機渠道商的身影,市面上有超過70%的手機用戶,都會選擇從這些地方購買手機,而他們就是互聯(lián)網上沉默的大多數(shù)。想要撼動這樣一個用戶群體,以蔚來目前的門店體量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造手機這條路,恐怕比造車更難
實際上,跨界造手機也并非沒有先例,但其中能獲得成功的,卻是少之又少。
以白色家電龍頭格力為例,就曾涉足手機行業(yè)。2014年,格力的凈利潤高達141億,比當時的小米高出了不少。次年,格力正式推出了第一部手機。 然而8年過去了,格力在手機領域仍未掀起絲毫波瀾。渠道更發(fā)達,品類更接近的格力尚且如此,蔚來難道要指望著每月20000左右的新車主,每人買一個新手機嗎?

由此可見,小米、華為這樣的機圈老油條,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個老油條們,在最近的幾年時間里,還長了不少的「肌肉」。2022年,小米研發(fā)支出160億、凈利潤85.18億。華為研發(fā)支出1615億、凈利潤356億,這樣的研發(fā),才是支撐起手機制造的根基。

而蔚來的數(shù)據怎么樣呢?2022年投入研發(fā)108億,凈利潤為-144.37億……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把手機做好,蔚來還得再虧個百億。但賣一臺車,虧一臺的現(xiàn)狀,留給蔚來燒錢的時間,恐怕真不多了。

回望蔚來的發(fā)家史,不乏大逆風成功翻盤的局面,畢竟瀕臨破產都能起死回生,也不是每個企業(yè)都能輕松做到。但這一次面對手機行業(yè),蔚來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至于結局如何,只能交給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