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化的父母,會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會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則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之前,網上曾有一則話題#易怒父母養(yǎng)出來的孩子#刷屏了。
想想看,如果父母情緒脆弱,一點小事就會開始波動,那么孩子成長之后會變成什么樣?
在這樣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心靈該有多敏感而脆弱?。?/p>
這個話題,深深戳中了廣大父母和孩子的心,引起了網友們強烈的共鳴。
問:
情緒化的父母
會給孩子什么樣的影響?

情緒脆弱的父母,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欲望山莊》里說:“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p>
一句話,可以讓孩子心如刀割;一句話,也可以讓孩子抵御世間所有的苦痛。
也許,你的情緒,并沒有從肉體上虐待孩子。
但是,你一點就著,一驚一乍的脆弱情緒,卻成了孩子精神上的折磨。
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變得如履薄冰,生怕犯錯,討好父母,學會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緒爆炸。
父母大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你的易怒情緒,強大到足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問:
情緒化的父母
會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
一位外國心理醫(yī)生Juliette Virzi,采訪了很多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總結出了15種常見的性格.
一起來看看,您家孩子是哪一種?

1.不斷道歉的孩子
因為父母脾氣太差,有些孩子會一直道歉,生怕引爆父母火爆的脾氣。
在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隨時都會保持警惕,變得小心翼翼。
一位名叫Jodie B.的孩子在采訪中說道:
“我現在喜歡獨自做事,因為如果和別人一起,在我做什么的時候,發(fā)現別人在看表,我會立刻開始恐慌,覺得自己耽誤了別人的時間,不停地道歉。”
“看表檢查時間明明是個普通的事情,但對于我來說,會可怕到讓我立刻打開道歉開關。”
另一位名叫Natalie J.的孩子也說:“我會為了所有正常的事情道歉,有不同的意見,我會道歉,忍不住哭泣,我會道歉。”
“我竭盡全力取悅所有人來維持和平,我不愿意站出來引人注意,因為如果我在家里這么做了,我就會被父母的怒氣炸飛?!?/p>
2.想太多的孩子
父母情緒容易失控,會導致孩子想的太多。
因為父母爆發(fā)時,孩子就會想,是不是我又犯錯了,我哪里做的不對又讓媽媽不開心了?
這樣的想法,會讓孩子陷入到焦慮當中,深受父母的壞情緒所折磨。
一位孩子在采訪中說道:“每件事情,我都會想東想西,細致到焦慮,因為我在努力為下一件讓你感到失望的事情做準備?!?/p>
3.特別害怕別人失望的孩子
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這樣的孩子,總是極力討好別人,照顧別人的感受,考慮別人的需求,生怕別人失望。
所以,這樣性格的孩子,活得好累,活得沒有自我!
名為RyeB.的孩子說:“因為害怕惹上麻煩,或者惹人生氣,所以會盡量不說話,盡量不做任何事情。”
“即使是在和最親密的朋友相處,也會覺得必須要在得到對方允許之后才可以開口,可以行動?!?/p>
4.控制欲很強的孩子
情緒易怒的家庭,還會培養(yǎng)出有控制欲的孩子。
有些孩子會覺得“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因為我覺得要對每個人的感受負責”。
這樣的孩子,總是試圖將一切控制在自己可掌控的范圍之內,以免稍有疏忽就讓父母不滿。
Murphy M.說:“我父親脾氣暴躁,而我母親永遠都是受害者。所以我試圖對每一件小事都無微不至的管理,以免他爆發(fā),以免我母親受苦。
現在,一旦事情不再我的控制范圍,我就會感到十分焦躁,因為覺得情況一定會變糟糕。
因為如果我不能控制一切,那么一些事情就可能會讓某些人不高興,這全都是我的錯,而且不僅我有麻煩。
這讓人筋疲力盡,而且沒有人會愛我。”

5.像個老好人的孩子
你家孩子是個“老好人”,就問你累不累?
在易怒家庭成長的孩子,簡直就是歷經了風雨,懂得照顧好父母的情緒。
所以,他們在外面與人打交道,也會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與感受,甚至自然地成為了知心大哥、大姐的角色。
Chloe L.說:“我會自然而然的照顧每一個人,因為我這一生之中,一直都必須這樣做。
但當我試圖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就崩潰了?!?/p>
6.猶豫不決的孩子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一角,既是一位控制欲超強的媽媽,也是一位脆弱敏感的母親。
她可以因為一部電影和女兒大哭大吵;
也可以搗毀喬衛(wèi)東為女兒創(chuàng)造的秘密基地;
也可以為了把女兒留在身邊,而斷掉她報考南大的路,導致喬英子長期失眠,崩潰跳河。

她處處為喬英子設計前程,替女兒選擇人生,導致女兒一邊提防著母親,一邊陷入到無盡的痛苦抉擇中。
所以,喬英子才會失眠一個多月,南大成了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很難做出選擇,或者發(fā)表任何意見。
因為整個童年,青少年,甚至20多歲,我都不被允許自己決定任何事情?!?/p>
一位孩子在采訪中如是說道。
7.沒有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給的。
但倘若父母情緒都不好,動不動就“我怎么養(yǎng)了你這么個東西”、“就當我沒生過你”,孩子怎么可能會開心,會有安全感呢?
有一次,尹建莉老師在節(jié)目里做嘉賓;主持人問她:你父母說過什么話,讓你覺得,對你傷害最大?
她回答:我媽氣急之下對我說,我就當沒養(yǎng)你這個女兒,以后老了我也不指望你養(yǎng),我自己過。
隨后,另一位主持人提議在現場做一次調查,看看有多少人聽過父母說這樣的話。
沒想到,在場98%的聽眾表示有類似的經歷。

8.情緒化的孩子
謙和的父母養(yǎng)出謙和的孩子,易怒,情緒化的父母往往養(yǎng)出情緒化的孩子。
脾氣暴躁的父母,養(yǎng)出來的孩子往往是脆弱敏感的,當脆弱敏感的孩子走到極端時,他們同樣會拿起暴躁、憤怒作為回擊的武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兒童的模仿和學習能力又是最強的,所以,當我們當著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聯想到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時,我們都應當三思而后行。

04
寫在最后
想必所有的父母,都不想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傷害到孩子。
所以,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少朝孩子發(fā)火,與孩子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