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抽卡游戲是有原罪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寫到,多巴胺不負責制造快樂,它只負責制造動機。當玩家因為多巴胺的驅動去做了某事,卻沒有得到獎勵時,就會產生悔恨感。
很多游戲,在設計上就是單純?yōu)榱俗屚婕页撩栽谟螒蚶?,或者不斷往游戲里充錢,其實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因為我們人類從石器時代就沒有再進化的大腦,無法應對老虎機的誘惑。
當玩家在游戲里投入了幾百小時,上千塊錢,回到現實,發(fā)現自己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生活,這就是斯金納箱被不當利用的例子,現在許多游戲都在做這件事。
但是也有一些好例子,在一些Pay To Love的二次元手游里也有各自斯金納箱,比如各種簽到活動,各種周期獎勵,還有最被詬病的抽卡,雖然玩家一樣沉迷其中,一樣往里面充了幾千塊,但內心是很滿足的,因為他們收獲了紙片人老婆的愛,收獲了一段精彩感人的故事,收獲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認為這樣的游戲是真正的游戲,是第九藝術。
但為什么抽卡游戲是有原罪的呢?
因為抽卡系統(tǒng)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期初,一個擁有優(yōu)秀的美術、劇情、音樂、玩法的游戲用幾億月流告訴所有設計師,我們有一個系統(tǒng)叫抽卡系統(tǒng),可以大幅度提升游戲收入。
漸漸的,設計師們會發(fā)現,不需要優(yōu)秀的美術、劇情、音樂、玩法,只需要設計一系列強化程序,加上抽卡系統(tǒng),也可以不斷從玩家身上獲得利潤。
于是就出現了大量游戲,這些游戲只有簡單的強化程序,加上抽卡系統(tǒng),利用人類的多巴胺和賭博心理,讓玩家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相信讀者此時腦海里已經想到了一些游戲了。那些游戲在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斯金納箱機器,根本就不是游戲。
抽卡游戲的原罪不在于抽卡系統(tǒng)本身,而是告訴了所有人,有一個系統(tǒng)可以利用人性的弱點賺很多錢。
我們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