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即將成為全球首個人類和老鼠共同擁有的城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美食總動員》,有些地方可能翻譯的是《料理鼠王》,其實我覺得后者可能翻譯的更為貼切,因為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只小老鼠,而故事的發(fā)生地就在浪漫之都巴黎。故事講的是一只叫雷米的老鼠,夢想成為一名頂級大廚,在巴黎餐館學習烹飪的故事。在電影里經(jīng)??梢钥吹嚼酌缀退男』锇閭兇┧笤诎屠璧慕诸^和餐館里,當時覺得十分有趣。不過沒想到,在現(xiàn)實中我們居然也能在巴黎看到類似的場景,只是這些老鼠并不會做菜。說不定以后你在巴黎餐廳享用法國大餐的時候,你的桌子上很有可能正有幾只老鼠朋友正在分享你的美食,千萬不要懷疑這件事會不會發(fā)生,因為巴黎即將實現(xiàn)人鼠共存,不分彼此了。

人鼠共存?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在經(jīng)歷多年失敗的滅鼠行動后,巴黎市政府終于在巴黎市議會的一次會議上宣布,未來人們將嘗試與老鼠更好地共處。其實法國投降一點都不新鮮,法國不止有著浪漫主義,同樣也有投降主義。二戰(zhàn)的時候,打不過德國人怎么辦,那就投降吧,和德國人共存;疫情來了防不住怎么辦,那就投降吧,和病毒共存。不過這次投降的對象不是人,換成了老鼠,這倒是又一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言歸正傳,其實巴黎這么做也是無可奈何,而這一切都要從法國和老鼠的百年恩怨說起。

古都巴黎,地下水道歷史悠久,部分區(qū)段的設施甚至可追溯至羅馬帝國時期。古老的設計和陳舊的歷史使得整個城市地下猶如一座老鼠的秘密城市。加之巴黎人口稠密,游客眾多,大量浪費的食物為老鼠提供了宜居的環(huán)境。在14世紀,歐洲爆發(fā)了黑死病,一種由鼠疫桿菌引起的傳染病。當時,巴黎人口眾多,黑死病在城市蔓延,每天有大量人死亡,最終奪走了近一半人口的生命。
然而,時間來到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巴黎人民和老鼠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圍困持續(xù)了4個月,民眾飽受炮擊和饑餓之苦。絕望之下,城內的老鼠成為了饑餓居民的食物來源,甚至有人販賣老鼠肉給餐館,餐館偷偷將其冒充其他肉品上菜。
隨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鼠們的生活也變得相對舒適,數(shù)量激增。巴黎市區(qū)約有200萬人,而老鼠數(shù)量已達600萬只,且不斷繁殖,給人們的生活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巴黎的老鼠問題越來越嚴重,類似電影《料理鼠王》中的場景在現(xiàn)實中也不再稀奇。
曾幾何時,巴黎人民為滅鼠付出了不少努力。在1920年代,鼠疫再度襲來,居民可以用老鼠的尸體換取錢財,一只老鼠大約值0.25法郎,每天捕殺40只就能賺到12法郎。底層工人辛苦一天的收入也不過10法郎左右,所以捕鼠比工作還要賺錢。巴黎人成為了老鼠獵手,短短一年就消滅了超過70萬只老鼠。同時,城市也開始整治環(huán)境,規(guī)劃垃圾處理措施,斷絕老鼠的糧草。然而,這一做法招致了拾荒者的抗議,他們認為不撿垃圾就活不下去,最終政府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
到了2014年,巴黎市政府再次發(fā)起消滅老鼠的計劃,并承諾到2025年使巴黎成為無鼠城市。每年為滅鼠投入的費用高達170萬歐元,相當于人民幣1,200多萬元。他們采取了各種措施,包括改造基礎設施,設計新型垃圾桶,以及在下水道出口安裝網(wǎng)格板等。然而,這些努力并沒有取得多少成效。
時間來到了2017年,巴黎市政府再次宣稱要與老鼠決一死戰(zhàn),投放大量老鼠藥,但結果是錢花出去了,老鼠依舊活得逍遙自在。雖然各種辦法層出不窮,不能說一點用沒有,只能說是沒有一點用。。。

為什么巴黎在滅鼠這件事上這么困難呢?我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從生物角度而言,老鼠繁衍速度之迅猛,令其消除異常艱難。全球老鼠數(shù)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總計約150億只,光印度便有約50億只,比人類多多了。老鼠之繁殖能力特別強,母鼠僅需3-4周懷孕至產(chǎn)仔,一年可生6-8胎,每胎產(chǎn)5-10只幼鼠。幼鼠生長后又將繼續(xù)繁衍,一只雌鼠正常情況下一年竟能繁衍44.5只小老鼠。這些小老鼠長大后,仍將交配繁衍,子孫無窮盡。據(jù)平均估算,一對老鼠及其后代,僅一年后便能繁殖1.5萬只,故滅鼠行動只要稍有疏忽,便有幾只老鼠逃過網(wǎng),致使鼠患在一年后卷土重來。

第二個原因,歐盟已通過立法,禁止使用某些滅鼠藥和殺蟲劑,并規(guī)范了投放方式。在歐洲,滅鼠人員通常會將老鼠藥粉投放在巢穴或它們常出沒的路徑上,而老鼠會在自我清潔時吞食粘附在鼠毛上的藥粉。經(jīng)過2到3天的作用,中毒的老鼠相繼死去。這種方法整體效率較高,雖然無法根除老鼠,但可以控制族群數(shù)量。然而,這種做法有缺點,容易污染水源,同時老鼠的毒糞也可能影響人類和魚類,特別是兒童和孕婦面臨最大風險。為防止環(huán)境污染和誤食風險,歐盟新規(guī)要求投藥時必須使用特定容器,這意味著老鼠必須主動進入這些容器才有可能中毒,整體效率大打折扣。更嚴重的問題是,巴黎街頭的垃圾過多,老鼠從巢穴出來幾步就能吃飽喝足,根本無需走到投放鼠藥的地方。

第三個原因,與近年來法國的大罷工有關。罷工意味著社會停擺,垃圾轉運和城市清潔工作的負責人,以及貨車司機們全都參與其中。這給巴黎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幾千噸的垃圾堆積在街上,沒有人去清理和轉運。巴黎幾乎被垃圾掩埋,半個城市陷入了這場困境。環(huán)衛(wèi)工人正在罷工,他們拒絕提高退休年齡。曾經(jīng)的浪漫之都變成了垃圾之都。在垃圾堆積如山的巴黎,老鼠們歡天喜地,愉快地迎來了他們的大繁殖。因此,巴黎直接成為老鼠的天堂。以前,人們或許還能稍微防治老鼠,取得一些效果,但現(xiàn)在簡直防不勝防。

最后一個原因實在令人無語,因為總有一些人和你站在對立面,即使在群眾中也難免有壞人。這些壞人就是那些所謂的動物保護組織,他們堅決主張與老鼠共存。當巴黎堅持滅鼠時,一些熱愛老鼠、同情老鼠的動物保護主義者卻為了老鼠走上街頭游行示威,反對消滅老鼠。他們竭力宣傳立刻停止對老鼠的傷害。在他們眼中,老鼠并非人類社會的侵略者,相反,是我們侵入了老鼠的領地。此外,個別動物保護協(xié)會為了喚起人們對老鼠的同情心,制作了許多老鼠的可愛海報,投放在巴黎地鐵中進行宣傳,讓巴黎市民每天上下班都能欣賞到老鼠的高清照片。這種動作不僅僅局限于巴黎,極端動物保護組織PETA也將老鼠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在前兩年,澳大利亞遭受了嚴重的鼠災,上萬噸的糧食被毀,農(nóng)民損失慘重,生活異常艱難。然而,動物保護組織PETA卻理直氣壯地站出來為老鼠發(fā)聲,表示人類不應剝奪老鼠獲得食物的權利。這些所謂的動物保護組織根本不理解當?shù)剞r(nóng)民的艱辛?,F(xiàn)在巴黎即將實現(xiàn)人鼠共存,這些人自然感到高興,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卻是苦不堪言。
其實巴黎只是世界上鼠患第四嚴重的城市,排在前三的,分別是印度的德什諾克,英國的倫敦以及美國的紐約。而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未來幾十年,甚至是未來幾年,世界各地都會為老鼠的繁殖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到時候,恐怕巴黎一定不是唯一個向老鼠投降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