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MPA考研:大連理工大學考研復試參考書經驗分數(shù)線真題
? 結合對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南開、浙大、復旦、中大、武大、川大等全國近200所985、211院校的MPA公共管理碩士考研復試真題的總結和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MPA公共管理碩士復試(尤其是復試面試)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工作相關的問題(比如職業(yè)規(guī)劃、管理中的問題、領導藝術等),第二類是專業(yè)課相關的問題(比如主要的行政管理理論,協(xié)同治理等理論),第三類是時政熱點相關的問題(比如2023年政府機構改革、放管服改革、精準扶貧、疫情防控、制度優(yōu)勢、治理能力等)。
鑒于此,給大家推薦以下參考書目:
《公共經濟學》,李國正,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3年版
《公共管理學》,李國正,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國正,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學:考點熱點與真題解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學:考點熱點與真題解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
經驗
邏輯
整個復習過程中,用的都是崔瑞的書,包括《邏輯分冊》《邏輯1000題》,個人覺得對于邏輯零基礎的同學來說,比較實用。復習邏輯,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識點+大量刷題,邏輯的題目一般較長,只有通過不斷地刷題,才能提升做題速度,因為考試中分配給邏輯的時間最多只有五十分鐘。
數(shù)學
資料用的是老呂數(shù)學《要點精編》《母題800練》,個人感覺一般,主要還是靠刷題,但不是盲目地刷題,要注意總結不同題型的解題技巧,從而達到提升解題速度的目的,后期要把真題反復練習。
作文
主要包括論證有效性分析和論說文,前者要掌握常見的謬誤與分析模板,后者要學習寫作框架,同時注意積累素材,關于寫作,可以聽聽王誠的課,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多寫多練。
1.外語能力測試
外語能力測試采用考生初試外語語種進行測試,全程使用外語表達,包括考生自我介紹、評委提問題及考生回答等環(huán)節(jié),重點考察考生是否具備基本的外語應用與表達能力。復試小組專家根據(jù)考生表現(xiàn)給出得分。外語能力測試時間不少于3分鐘,滿分20分,計入復試總成績。
2.綜合素質和能力考核
綜合素質和能力考核重點考查在公共管理學科領域發(fā)展?jié)摿Α?chuàng)新精神、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以及實際工作表現(xiàn)等方面的情況,包括人文素養(yǎng)、舉止、表達和禮儀等。本項考核采用個人情況匯報形式(4分鐘以內),不得使用PPT,復試專家根據(jù)考生匯報情況進行提問(考生匯報過程中,專家可以打斷提問),考生進行作答,復試專家根據(jù)考生匯報和表現(xiàn)情況給出得分。綜合素質和能力考核時間共計不少于6分鐘,滿分80分,計入復試總成績。
3.專業(yè)素質和能力考核
專業(yè)素質和能力考核重點考查考生對公共管理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公共管理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的了解以及在該專業(yè)領域發(fā)展的潛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本項考核分為抽題作答和提問作答兩部分,由考生抽選題目(每題2問,任選1問作答),作答過程中復試專家隨機提問,考生作答。復試專家根據(jù)考生表現(xiàn)給出得分。專業(yè)素質和能力考核時間累計不少于11分鐘,滿分200分,計入復試總成績。
2023年MPA公共管理碩士考研復試熱點預測
2020-2022年MPA公共管理碩士主要真題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工作相關的問題,第二類是專業(yè)課相關的問題,第三類是時政熱點相關的問題。
以下是育明教育整理的部分MPA復試面試熱點如下:
1. 2023年政府機構改革內容。
2. 穩(wěn)經濟33條。
3. 放管服改革所涉及的政府相關理論。
4. 生育政策、教育雙減政策、養(yǎng)老金改革等。
5. 政府的財政職能,涉及減稅降費、營商環(huán)境、政商關系、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職能等。
6. 2023年房住不炒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
7. 環(huán)境保護相關問題,比如環(huán)保一刀切問題等。
8. 政策修訂等問題,比如霍爾果斯避稅天堂問題。
9. 政府改革最新的趨勢等問題。
10. 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相關問題。
11. 土地財政、稅制改革等問題
12.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問題
13. 政府管理最新前沿理論
14. 疫情防控與制度優(yōu)勢
15. 二十大報告內容
16. 12345熱線
17. 消費券
18. 國家治理能力、國家治理體系
19. 外賣騎手與政府干預
20. 平臺壟斷與治理
21. 雙循環(huán)理論
22. 建黨100周年相關問題
23. 黨、政府、政協(xié)、人大的關系與區(qū)別
24. 市場失靈的表現(xiàn)
25. 條塊分割、協(xié)同治理、網絡治理
26.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如何更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