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的夏亞友之會》小黑祐一郎X庵野秀明X出渕裕對談

興趣使然的翻譯,水平有限,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譯者:冰-koori,首發(fā)于微博專欄
庵野:
小渕(ブッちゃん)你做了很長時間的機器人動畫對吧。
出渕:
《高達》電影制作的時候,當時的我參加了《最強機器人大王者》的工作。我在上面(公司的樓上)做《大王者》,下面在做《高達》。然后我便會想“這二部動畫之間的差別是什么?”。
庵野:
啊,確實會呢。
出渕:
那個差別我覺得是很棒的事情。像《大王者》的話,是自己本來就很熟絡(luò)的風格,做起來感覺很開心;可是,畢竟我也是被「大和號」影響的家伙之一。所以站在一旁的我也會羨慕《高達》片場那邊:“真好啊~~創(chuàng)作像那樣子的東西”。
《高達》完結(jié)的時候,我在想:“之后再也沒有《高達》了吧”。后來雖然也參加了《薩芬格爾》《丹拜因》,和富野導(dǎo)演一同工作,不過《重戰(zhàn)機》我沒參與。所以我也沒想過會被邀請參與《高達》的工作。
庵野:
然后就到了《逆襲的夏亞》?
出渕:
那也不是,在那之前我參與的是《高達ZZ》。我第一次真的和「高達」扯上關(guān)系的時刻就是《ZZ》。雖然我也覺得第一次如果能留給《逆襲的夏亞》就好了(笑)。做《ZZ》的時候,總感覺……
庵野:
后悔嗎?
出渕:
不是。稱不上后悔。像《ZZ》的話,比《Z》還要那啥……對吧?!禯》最開始的時候還好,中段的時候出現(xiàn)了各種天馬行空的東西,變成了一個「不管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MS都能被原諒」的世界。我個人不太能接受吉翁公國用加撒C。我覺得,要是用的是瑪拉塞就好了。
……不過呢,這次因為工作,久違地看了遍《Z高達》。我深刻地感覺到“《Z高達》中所溢出的部分,是《逆襲的夏亞》努力追求的東西”。雖然故事、情節(jié)性、角色都不一樣,但是《逆襲的夏亞》感覺和《Z》是非常相像的。
庵野:
是的呢。我前不久也久違地重溫了一次《Z》,果然就是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啊。“之所以能夠津津有味地看《Z》,都是多虧了《逆襲的夏亞》”。
出渕:
對,對,對(笑)。
庵野:
是的呢。在看過《逆襲的夏亞》之后再看《Z》,會感覺到“《逆襲的夏亞》就是洗練的《Z》”。
出渕:
確實是這樣子?!禯》開播的時候,我當時是十分期待的。除了期待的部分,還有那些令人反胃的部分(笑)。
庵野:
是因為和自己想象中的《高達》不符嗎?
出渕:
不是那個原因。是“這動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精神異常的角色登場?”
庵野:
啊,確實呢。
出渕:
光是看第一話就已經(jīng)覺得不行了。這么說可能比較怪,總之我在主人公·卡繆身上感受不到大義。夏亞也變得陌生了,熟悉的角色都不見了。
庵野:
確實。故事雖然看著覺得很有意思,但是在角色的身上卻感受不到樂趣。就連庫瓦特羅·巴吉納大尉也是如此(悲)。
出渕:
他媽的什么“這就是青春啊……”(笑)!被卡繆揍了后冒眼淚的你,這么丟人的你我才不想看呢!

庵野:
那就是庫瓦特羅·巴吉納啊,不是其他任何人(斬釘截鐵地)
譯注:這里庵野在引用大尉的原句“現(xiàn)在的我是庫瓦特羅·巴吉納,不是其他任何人”。
出渕:
我喜歡《Z》的設(shè)定。并不是“某某帝國打過來了”這樣的劇情,敵人是像少數(shù)民族鎮(zhèn)壓機關(guān)一樣的東西。雖然我覺得這個設(shè)定并不是那么好懂,但是我覺得采用這個設(shè)定的決定,其中帶有著一種野心。
庵野:
確實相比起吉翁,提坦斯要稍微難以理解一些。
出渕:
根據(jù)我自己的解釋的話,提坦斯是SS(特工部)那樣的組織,在肥大化后成為了軍部中心,隨后它將國防軍之類的權(quán)利全都被在收入囊中。不過這也十分含糊對吧。
中段的時候,聯(lián)邦穿著提坦斯的制服登場,也見不到聯(lián)邦對提坦斯有所行動。而像奧古這種民間資助的反聯(lián)邦組織,其成員有很多也是聯(lián)邦出身的軍人。奧古就是對抗聯(lián)邦內(nèi)部提坦斯的一股勢力。
而在這些勢力陣營含糊不清的時候,又插入了一個阿克西斯。真是已經(jīng)搞不懂狀況了。西洛克的話,到底是屬于提坦斯呢?還是地球聯(lián)邦軍呢?我也搞不懂。
庵野:
西洛克身上看不到大義精神。到頭來,他只是和哈曼一起組隊的隊友嗎?
出渕:
沒組隊吧。他只是裝作組隊的樣子。提坦斯和哈曼也沒有聯(lián)合在一起。要說的話,哈曼其實就是所謂的吉翁殘黨吧。提坦斯本身就是狩獵吉翁殘黨的組織,正是因為強大敵人的存在,才能宣傳提坦斯的意義,自身的正當性才能被認可。本應(yīng)是這樣的,但是他們又聯(lián)合了,真是讓人難以理解的混亂事態(tài)。
從這個角度上說,(相對于《Z》的混亂),《逆襲的夏亞》中的兩級陣營就很好懂了。鈴鐺隊在功能上就像是提坦斯;而新吉翁就像那個游擊隊一般的奧古?!赌嬉u的夏亞》是具有武力的奧古和穩(wěn)健的提坦斯之間的戰(zhàn)爭。
庵野:
雖然在這個層面上確實有很明快的區(qū)分。不過到頭來,還是太空居民之間的戰(zhàn)爭。
出渕:
像是讓渡阿克西斯之類的政治情節(jié)也很有趣。那些政治的部分只是裝作在講政治,這是《Z》所沒有的部分。到頭來講的都是軍事層面的東西。明明兵力都二分了,但是看上去每場戰(zhàn)爭卻都像總力戰(zhàn)一樣。
庵野:
在「數(shù)量」上太過依賴于作畫的話,就會有很多不必要的戰(zhàn)斗。
出渕:
很多呢。先前看《Z》的時候也覺得,“真是一部從頭打到尾的動畫”。而且很直白。在那之后每集都在戰(zhàn)斗,為了宣泄(katharsis)就只能死人了。
《Z》里面那大量的敵人,不就是從這點出發(fā)而不斷誕生的嗎?在這個角度上,《逆襲的夏亞》雖然有著其作為劇場版而濃縮的部分,不過像承擔了雅贊&捷利多定位的角色、尼歌之類的角色、角色的配置也變得易懂了。我覺得這是有趣的地方。
然后,雖然《逆襲的夏亞》變成這么一部單純的軍事色彩作品,但是其中有為夏亞進行軍事上的交涉的兩位角色——霍爾斯特(ホルスト)和凱扎斯(カイザス)登場。這些人雖然不上戰(zhàn)場,但是在那之外有著很棒的說服力。
庵野:
給人一種政治家的感覺。
出渕:
“那就是政治家啊”的感覺。
庵野:
看到這些人,讓我不禁會想:“夏亞會不會其實是他們的傀儡呢?”
出渕:
所以夏亞也不信任霍爾斯特和凱扎斯,他裝作被他們利用,以方便在最后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另外,故事中對角色的牽引力也是很強勁的,通過那個名為「拉拉」的媒介。之前的庫瓦特羅大尉不是一個好孩子嗎?
庵野:
庫瓦特羅大尉啊……他沒有大義呢。
出渕:
(《逆襲的夏亞》里的)夏亞在和娜娜依搞在一起之前,也搞過很多其他女人吧。這種生動的寫實感,我覺得反映的是富野先生他本人的想法。反映出「在富野先生的心里,男人是什么樣子」。
庵野:
果然《逆襲的夏亞》非常直白地袒露出了富野先生他本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出渕:
戰(zhàn)斗戲也有不少虛假的地方。像是光劍碰在一起還會爆炸(笑)。不過這也挺好,戰(zhàn)斗部分的氣氛做得非常好。至于音樂方面,《Z》的時候三枝先生寫的配樂我到現(xiàn)在都記不住。不過《逆襲的夏亞》的配樂,因為有一個主旋律在支撐,主旋律的反復(fù),給人一種“吉翁就是這樣子”的感覺,真是記憶深刻。有不少段落的音樂都很出彩。比如說在電車中,夏亞和居民們一起唱歌的那段,那段是把新吉翁的曲子加上了歌詞吧。
庵野:
原來如此。
出渕:
是的啊。那首歌詞版沒有被收錄在CD里,真希望能夠把它也收錄進去?。ㄐΓ?。我覺得那個段落很好,有種歐洲電影的感覺。
庵野:
那段大家的評價挺好的。
出渕:
還有,娜娜依拿玻璃杯按在夏亞胸口的段落也很好啊。演技的處理也非常細致。像是角色的站位、人物的視線等,非常自然地,且一目了然地在進行畫面的計算。
另外,還有一處我喜歡的演技段落,那就是「等阿姆羅出門的倩恩」那段。時間經(jīng)過的感覺很棒。

庵野:
那段跳切對吧,那段很好啊。
出渕:
雖然是很經(jīng)典的手法,但是那段和其他電影不同的是,倩恩在無重力環(huán)境中慢慢地縮成一團的處理;如果倩恩只是單純地站在那里,那就是普通的電影了??吹剿s成一團后,就會讓人覺得“啊,這就是具有《高達》味的演出啊”。
庵野:
在那個段落中,倩恩周圍有人經(jīng)過對吧。
出渕:
是的。有很多行人。
庵野:
那里的音樂也很好。
出渕:
像這樣的小段落一個個積累起來,然后進入到戰(zhàn)斗戲后又煥發(fā)起了高揚感。戰(zhàn)斗戲并不拖泥帶水,而是以三個大的段落來呈現(xiàn)。在每一個段落中都安排了隊友被擊墜的情節(jié),給人以緊迫感。
雖是這么說,不過我在看試映的時候,我腦子里想的只有“為什么這片里全是些精神異常的人啊”。那個葵絲真的是討厭死了。
庵野:
又跟不上富野的思維了。
出渕:
是的是的。最近大家不是經(jīng)常說嗎?雖然我從以前就這么覺得了——《逆襲的夏亞》是一部像魷魚絲一樣的動畫(笑)。
庵野:
越看越有味。
出渕:
越看越有味。察覺到這點后再去看的話,像是那些細小的部分,富野先生他想做的部分也能夠看見了。第一次看的時候,像是葵絲啊,倩恩被殺掉了啊,這些給我的沖擊太過強烈,以至于我產(chǎn)生了拒絕反應(yīng),注意不到其他的東西。這造成了我的損失。
庵野:
我也是。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哇哇哇”地驚叫,然后電影就這么結(jié)束了。而第二次的時候,在了解了故事發(fā)展的前提下再去看,這時候就能留意到其他的事物了?!芭杜?,這可真有意思?!?/p>
出渕:
因為我在做機械設(shè)定嘛,所以我會特別留心MS的動作。α·阿吉爾被一發(fā)導(dǎo)彈打炸的那段把我看呆了。怎么會這樣(笑)!
庵野:
明明是很隨意的一發(fā)流彈。
出渕:
是啊,晃晃悠悠地就命中了,然后嘣的一聲爆炸。
庵野:
從畫面上說,雖然夸張的大爆炸也不錯,但還是希望至少能留個頭啊,讓人看得出殘骸。
出渕:
不過原本并沒有計劃α·阿吉爾的登場。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塞克·多加」,不是MA而是MS。所謂的塞克·多加,其實也就是雅克·多加。最開始的時候葵絲的機體是塞克·多加啊。不過α·阿吉爾是我抱著“富野先生他絕對會喜歡這臺機體吧”的想法創(chuàng)作的,然后也確實得到了認可。之所以取了塞克·多加(サイコ·ドーガ)這個名字,是為了是強調(diào)這臺機體在最初就搭載了精神力框架(サイコミュ)。之后的α·阿吉爾這個名字就會讓我覺得:“這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我這邊表示:“塞克·多加這個名字不是換掉會比較好嗎?”,雅克·多加不是會更符合嗎?雅克·多加是為數(shù)不多的,由我命名的機體設(shè)計。
庵野:
不喜歡這種德國味吧。
出渕:
可是很符合氣質(zhì)不是嗎?我覺得這個名字和設(shè)計之間很匹配,很喜歡。比起塞克·多加,我還是喜歡叫雅克·多加。
而葵絲的那臺雅克·多加,最開始的時候搭載的還是普通的刀刃,而到了殺害親父的時候,則變成了超厲害的……與其說超厲害,不如說像這種沖擊性橋段,果然還是想要讓她用加特林機槍?。ㄐΓ?。而且從分鏡上看的話,葵絲也只有那里用過。所以說,就決定給她來一把激光加特林機槍吧!(笑)
不過,α·阿吉爾這個名字我覺得也很厲害啊。α就是「最初」嘛;而阿吉爾(Asyl)是心理學(xué)用語……「避難所」之類的意思,怎么說呢……是葵絲她避難的地方。因為她精神上的不安定,所以才要前去的避難所。我覺得這種意象上的聯(lián)系很有趣。
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像這樣子的羊水一般的,能夠讓人安心的,籠子一樣的地方。我覺得α·阿吉爾這個名字包含了這些含義。
庵野:
我覺得也是。
出渕:
還蠻深奧的一個名字。
庵野:
不過這些東西從一開始就不存在于夏亞的心里。
出渕:
是的。在夏亞的心里找不到的東西,在機體的內(nèi)部找到了……這也跟故事聯(lián)系起來。不是有句臺詞說她在慢慢習慣α·阿吉爾嗎?與其說是在熟悉機體的特性,不如說是葵絲她變得能夠在那臺機體內(nèi)安心下來了……。
庵野:
話說回來,關(guān)于制作現(xiàn)場的話,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嗎?
出渕:
現(xiàn)場的趣事的話,可能就那件事吧。
不是有這樣一段情節(jié)嗎:在宇宙空間的葵絲,從雅克·多加飛到沙扎比。在日升看到那段分鏡的時候,我去問富野先生:“這樣真的可以嗎?不管怎么說都太過了吧?”,結(jié)果他回我一句:“行了!這樣就可以了!不要問多余的問題?!薄斑@樣的話,按道理來說,在宇宙空間里雖說閉上眼耳口鼻之類的地方倒還過得去,可是還有宇宙輻射和溫度等問題,那個橋段果然還是太假了點吧?”“我都說了可以了!”
那個時候,我在靠里面的房間里工作。回去的時候,我被富野先生叫住了。
“出渕,過來一下”
“什么事兒?”
“關(guān)于剛才聊到的那件事啊……”
“嗯?!?/p>
“你很在意那件事嗎?”
“果然還是有點在意呢?!?/p>
然后他對我說了一句:“你可真壞……”
一同:
(笑)
出渕:
我當時心想:“啊啊啊,這個阿叔真可愛?!?。我再一次認識到了,他果然是一個可愛的人啊??吹接跋竦臅r候我就明白了。明白了這里之所以這么安排是為了表現(xiàn)葵絲的執(zhí)著。于是我就不在意了。
庵野:
在角川小說版中,葵絲在宇宙空間飄的那段,她只穿了一條內(nèi)褲哦。
出渕:
這樣嗎?我還真不知道。雖然我參與了《逆襲的夏亞》的制作,不過我還沒讀過小說。
庵野:
你還是要學(xué)習一個(笑)
出渕:
說不定我是看《逆襲的夏亞》最多遍的人。我看了20遍LD版。
庵野:
很少動畫會看這么多遍。像《高達劇場版3》我也只是在部分段落有看這么多遍。
出渕:
也就看看而已。不是認真看的那種,就隨便地讓它這么播著。
小黑:
是這樣啊。
庵野:
這樣嗎?行吧……好像沒有聊什么作品論呢。
出渕:
感覺聊的東西跟動畫雜志上的采訪差不多。
庵野:
哈哈,就這樣吧。
一九九三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
于三軒茶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