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前線】Astell&Kern探索之旅回顧:小公舉帶你參觀黑膠大本營!

2023年3月13日,暫停三年之久的“Astell&Kern探索之旅”活動再度起航。在這場活動里,眾多HiFi圈的小伙伴們一同走進位于上海徐匯區(qū)的黑膠工坊,從刻紋到制版,從壓片到成品,共同探索了黑膠唱片背后的故事。

黑膠工坊的總經(jīng)理章利民先生向大家介紹了黑膠工坊的發(fā)展歷史。1996年,中國最后一條黑膠流水線在上海關閉,之后長達20年的時間里,國內再無一條完整的黑膠唱片生產(chǎn)線。黑膠唱片,對于90后、00后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更多代表的是一種情懷,而非聽音樂的首選。而在這些年里,海外一直保持著黑膠的生產(chǎn)、出版和發(fā)行,尤其是2010年以來,全球黑膠唱片市場的增長速度保持在兩位數(shù)。在全球黑膠市場逐步回暖的大潮流之下,中唱上?;趯κ袌龅呐袛嗪拖M?,從德國引進了生產(chǎn)設備,重啟黑膠生產(chǎn)線。這座全新的黑膠大本營就是今天的“黑膠工坊”,集音頻刻紋、金屬制版、黑膠壓片于一處,是全球少見、中國唯一的擁有黑膠唱片制作全流程的體驗式工坊。

走進黑膠工坊,映入眼簾的便是滿墻的唱片,還有琳瑯滿目的設備。中唱集團的閻華老師與黑膠工坊生產(chǎn)負責人沈宇航女士向大家展示了黑膠唱片的完整生產(chǎn)流程。閻華老師還拿出了壓箱底的“手搖”唱片機,讓大家體驗了一回時光里的老味道。


在很多年輕人的印象里,黑膠唱片可能是一種脫離了時代的產(chǎn)物。然而,如今的黑膠唱片無論是生產(chǎn)工藝還是產(chǎn)品形態(tài),都越來越現(xiàn)代化。例如,黑膠工坊里的刻紋工作室就配置了最先進的避震設備和隔音設備,走進工作室內,頗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安靜得連呼吸聲都清晰可聞。這些巨量的投入,都是為了保證刻紋機的精密運作,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準確的聲音”。

在唱片的壓片過程中,傳統(tǒng)的人工投料機器也已經(jīng)被淘汰,先進的數(shù)控壓片機可以通過頭頂?shù)墓艿雷詣铀土喜⑼瓿蓧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人工參與過程中可能造成的灰塵、油脂的污染。如今的黑膠唱片其實也有著豐富的形態(tài),有彩盤、夜光盤乃至印刷了精美圖案的限定盤,可以實現(xiàn)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實體唱片的時代過去了嗎?或許,它的巔峰已經(jīng)不再,但實體唱片所承載的情懷和儀式感,卻是流媒體所難以比擬的。誠然,這種欣賞音樂的方式有點“不方便”,但這種“不方便”,又何嘗不是玩HiFi的樂趣所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