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有限游戲中的人類
《有限與無限的游戲》這本書吧,光看名字都讓人覺得妙:誰還不喜歡玩游戲呢~
于是在up主的推薦下,我開始看這本書了。

全書一共101個小節(jié),在第1小節(jié)作者就開了門見了山,給人感覺逼格很高的樣子。
1. 世上至少有兩種游戲。一種可稱為有限游戲,另一種稱為無限游戲。
有限游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游戲以延續(xù)游戲為目的。
如果只看開頭,我們可能會以為不管是有限游戲還是無限游戲,都有很多種。可是作者一直到最后才說明:無限游戲只有一種。
101. 世上有且只有一種無限游戲。
這個寫作手法很贊,先引起你的好奇,讓你一直看下去,最后告訴你一個終極人生大道理。
(我建議某些書籍為了增加可讀性,可以多用一些這種套路,畢竟硬著頭皮啃書的趕腳還是相當難受的_(:з」∠)_)
作者對游戲的定義比較泛化,:只要大家自愿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成為競爭關(guān)系,那么我們就進入了“Game”狀態(tài)。
那這游戲可就多了,從小到大的每次考試就不說了,小時候跟小伙伴爭玩具啊、爭閨蜜啊,長大以后找工作啊、找男票啊,心情不好了玩兩把游戲啊,日常生活里七大姑八大姨之間暗戳戳地攀比啊,再往大處說就是國與國之間流血的戰(zhàn)爭啊、不流血的經(jīng)濟戰(zhàn)啊,這么一細想,有種人生無處不Game的趕腳。
但以上這些游戲吧,沒有一個是我喜歡的,特別是在跟別人競爭時,你會發(fā)現(xiàn)贏了一場還有下一場,這個競爭是沒有盡頭的。
重復得多了,我們總會禁不住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究竟為了什么要參與到這場游戲里來?
如果再追問自己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人生這場游戲,我到底為什么要這么積極地參與進來?
可能說到這里,一切會變得比較悲觀。但我想,大概一些游戲贏到一定程度,我們總要空虛地追問自己這個問題。
這時,要么我們忽略這個問題,換個游戲玩,要么我們就追問下去。
我曾經(jīng)認真地追問過這個問題,有段時間見誰都問: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有些人說沒想過,有些人說不知道,有些人說沒想清楚暫時放一放,有些人說你再問,上帝就要發(fā)笑了。
我們看看李慕白是咋說的:
我一度進入了一種很深地寂靜
我的周圍只有光
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
我似乎?觸碰到了師傅從未指點過的境地
你得道了?(俞秀蓮)
我沒有這種感覺
因為我沒有得道的喜悅
相反的?卻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huán)繞
這悲哀超過了我能承受的極限
我出了定?沒辦法再繼續(xù)
有些事?我需要想想

最后,李慕白大概在玉嬌龍身上找到了答案。
我曾經(jīng)以為我在斯嘉麗身上找到過答案,現(xiàn)在想想,感覺她的氣質(zhì)跟玉嬌龍如出一轍,都有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兒,也從沒想過自己這個目的到底正義不正義。
這個時候,我們其實發(fā)現(xiàn)了一個悖論:
那些生機勃勃的人,都是玩有限游戲的高手,并且樂此不疲;但真正將有限游戲貫徹到底的李慕白,真正到了玩無限游戲的境界,他感受到的卻是寂滅的悲哀。
現(xiàn)在我們切回到書里來,或許能夠知道天下第一李慕白感受到寂滅悲哀的原因了。
無限游戲以延續(xù)游戲為目的
世上有且只有一種無限游戲
如果世上有且只有一種無限游戲,那么李慕白是玩不了的,不是說李慕白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受到了我們物種類型的限制。
在這個電影世界里,李安不可能跟我們科普基因知識,告訴李慕白,你其實是基因編碼編出來的,你其實是基因制造的生物機器,無限游戲不是你能玩的,這是基因玩的游戲。
基因通過正反饋和負反饋引導生物體獲得生存技能,同時讓生物繁衍,保證“基金存在”這個游戲可以一直玩下去。
所以,能玩無限游戲的只有基因。
人也可以按照這個邏輯玩,但因為受到了正反饋和負反饋的限制,我們總要面臨一個終點。
或許,人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某場游戲一直延續(xù)下去。
比如經(jīng)營一家公司,如果能存續(xù)的時間更長,就是一個好公司,而經(jīng)營這家公司的眾多生物體,就更接近成為無限游戲高手的機會。在成為這個高手之前,他們需要通過在各種有限游戲中獲勝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到頭來,人生的意義大概完成基因交付的使命吧,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憑什么要按照基因的引導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