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存,取悅愚蠢(諷刺)


之前看過一個關(guān)于“主動辭職的理由”的相關(guān)社調(diào),發(fā)現(xiàn)有超過七成的主動辭職者的理由是“不想伺候愚蠢的上級”。
我看過一些關(guān)于職場方面的熱門視頻,發(fā)現(xiàn)很多人對于這個觀點的認(rèn)同度很高,雖然各自的境遇不同,但當(dāng)面對類似這種“一無是處的蠢貨居然是自己的上級”時,很多人內(nèi)心的抵觸情緒很容易在工作中爆發(fā)出來:
起初你覺得,他是你的領(lǐng)導(dǎo),他是你的上級,他會有過人之處,
再后來,你的觀察,他身邊人對他的評價,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了一件事,
他是個廢物,但他卻能管著你。

可能很多讀者朋友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采訪者問一個路人,如果你有十個億,你愿意把這筆錢捐出來做慈善嗎?
路人毫不猶豫的說,當(dāng)然愿意。
采訪者又問路人,如果你有一百萬,你愿意把這筆錢捐出來做慈善嗎?
路人依然堅定自己的說法:我愿意。
最后采訪者問路人,如果你有一頭牛,你愿意把這頭牛捐了做慈善嗎?
路人也沒什么猶豫的,說我不愿意。
采訪者好奇的問路人,為什么你可以捐十個億,可以捐一百萬,卻不愿意捐一頭牛做慈善呢?
“因為我真有一頭牛”,路人指了指身后牽著的牛,笑著對采訪者說道。
對于普通人來說,很多觀念意義的價值,就像是這位采訪者假定的條件一樣,
比如有些時候我們會聽到類似的說法:
“不是你的收入低,而是你的能力只配拿這些錢?!?/p>
“不要小看你的上級,他們優(yōu)秀的地方你現(xiàn)在的格局理解不了?!?/p>
“你之所以沒錢,不要怪運氣,怪你自己不夠強大?!?/p>
這樣類似的說法聽多了,就會給人一種很矛盾的感覺,一方面他們說的好像“有那么一點點的道理”,但另一方面,你在現(xiàn)實所接觸到的真實反饋,又讓你對他們的說法根本無法產(chǎn)生任何共鳴,
當(dāng)你遇到的人很爛,你就不可能接受“其實這個人很高深,你看不懂他是你的問題”,你怎么看,怎么接觸,怎么去了解這個人的口碑,他的爛就是爛,他的爛就是全方位無死角的爛,
怎么辦?
是相信自己有理有據(jù)的判斷,還是相信那些為了帶動情緒,制造焦慮的謊言?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相信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頭牛”,在這件事上,我們所有面對的問題都是真實的,而在這個問題之上,我們可以陪著那些愚蠢的事物作秀,我們也可以裝作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樣子去隨波逐流,我們更可以大張旗鼓的假裝融入到那些自以為高明亦或是超人一等的“精英圈”之中,
是十個億還是一百萬,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說辭,
而這一頭牛的存在,則是人們賴以生存,或者說想要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
有時候,我們看一個人是傻還是精,就要看他是怎么理解這頭牛對自己的價值,
精明的人,很清楚這頭牛對自己的重要,
而愚蠢的人,往往會天真的以為“一頭牛算什么?我可是有十個億的人呢!”

取悅愚蠢,是普通人在生存問題上經(jīng)常遇到的矛盾。
處理這個矛盾并不難,因為當(dāng)人們對生存本身有了一個明確的認(rèn)知之后,
人們并不會把自己對愚蠢的退讓,當(dāng)成是一種遺憾或是無能的表現(xiàn)。
其實這個矛盾的真正問題,是愚蠢本身:
如果有一天,愚蠢被替代,被人們踩在腳下的時候,
這些自以為是的愚蠢,該用什么樣復(fù)雜的表情去面對他們被淘汰的事實,
我相信,很多人都愿意笑著去看他們的丑態(tài),
憤怒,卻又無能為力的丑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