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荒野的抗爭與張力:南斯拉夫的超凡紀念碑們
在前南斯拉夫崎嶇多山的土地上,矗立著大量未來主義風格的奇異紀念碑,提醒著人們這個國家已經不復存在。這些大膽抽象風格的雕塑建于上世紀60-70年代之間,散布于前南斯拉夫全國各地,從亞得里亞海岸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一直延伸到山巒起伏的黑山共和國和波黑境內,最后進入地勢平緩的塞爾維亞和馬其頓。

在付出了巨大傷亡代價,在1945年納粹對南斯拉夫的統(tǒng)治結束后,蘇聯(lián)的霸權陰影仍籠罩其上,但作為曾經社會主義陣營中的重要力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發(fā)起人之一,前南斯拉夫總統(tǒng)鐵托在當年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因此,南斯拉夫對于獨立自主和抗爭的追求,使得眾多紀念碑建筑走出了不同于蘇聯(lián)的風格。攝影師Sylvain Heraud曾表達,“我的作品的想法是突出這些紀念碑,并詢問他們的信息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xù)存在,”“我想擺脫規(guī)模和大小的概念,專注于作為象征的紀念碑本身。我?guī)Я藷鬧照亮每個地方],白光讓我保持中立。照片中所有的紀念碑都位于綠色環(huán)境中,我們可以隨意猜測其中的意義?!?/span>






這些充滿現(xiàn)代主義的鋼筋混凝土樸素結構的紀念碑都建于二戰(zhàn)期間的慘劇發(fā)生地附近,都是龐然大物,而且非常沉重,旨在達到強烈的視覺效果。自從那時起,充滿革命精神的前南斯拉夫總統(tǒng)鐵托就一直領導著這個多元文化社會,試圖壓制戰(zhàn)爭帶來的揮之不去的仇恨,直到他1980年去世。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希望通過紀念碑讓人們意識到,戰(zhàn)爭為前南斯拉夫打下了按照當前形式繼續(xù)存在下去的基礎,而不是偏向這個多元社會中的某個群體。這些紀念碑旨在將所有人都團結在一起,為建設偉大的南斯拉夫而共同奮斗。





然而,1992年4月27日,由于內部政治動蕩、極端民族主義,共和國解體。南斯拉夫改為僅由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南聯(lián)盟。1999年在來自內亂和隨后美國為首北約的暴力干預和持續(xù)三個月的轟炸下,南斯拉夫徹底解體。盡管南斯拉夫垮臺了,但這些紀念碑并沒有被拆除,而是一直豎立著,作為對該國堅韌和充滿抗爭歷史的實物見證。前南斯拉夫建立的超凡紀念碑贊揚了一個更加平等、多元、反霸權、拋開仇恨的團結社會的成功。它們的存在,提醒人們,這樣的精神將一直延續(xù)。并且,也佇立在荒野中發(fā)出質問:今天的社會真的產生了多少進步嗎?









因此,正如國家地理雜志中所寫到的:“這些紀念碑最初意在引領一個烏托邦式的未來,雖然歷經動亂,卻最終保留了下來。有些人看到這些紀念碑便會觸景生情,忍不住懷念那個更好的時代;另一些人則將其視為不可言說的痛苦回憶?!?而這個未來是由共同的抗爭、堅忍和包容并付出巨大代價所鑄就的,它本應被持續(xù)。通過這些不可思議的紀念碑,游客能夠一窺前南斯拉夫昔日輝煌的歷史。并且,更沉靜和深刻地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前南斯拉夫的精髓和本質。
參考資料:利維坦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cf48fae306a5a4c0630f30a0
鳳凰財經https://finance.ifeng.com/a/20170903/15642090_0.shtml
LensCultural https://www.lensculture.com/articles/sylvain-heraud-les-symboles-invis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