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講心理,嫉羨心理系列學習(一)~
當我心中充滿了情緒。。。。我利用已經(jīng)學的武老師講的東西,哦,是的,我高度自戀然后暴怒了。。。然后呢,我要怎么處理?
然后決定繼續(xù)學習其他的課程
選了選,就研究這個嫉羨心理吧

當善良遇到人性的黑暗,往往不堪一擊?

課前思考:
首先人性黑暗是什么,武老師之前講人性坐標系,還是主要講的自戀維度,和愛恨維度,第三個維度,是結果導向維度?反正還沒有講
那人性的黑暗,是高度自戀和恨?其實一直想找個專業(yè)的好書來科學的底層的get下人性,后來決定還是用武老師的視頻來學習
那回到課題,善良是愛的維度,遇到恨的維度,然后善良遭受了傷害。。。我覺得命和運在第一位,際遇吧這是,性格后天決定命運的一部分,傷害不能籠統(tǒng)的說,因為并不是很懂聰明絕頂很好就不遇到傷害的,比如出身在常年戰(zhàn)亂的國家,基本上逆襲就靠小說YY。。。
然后遇到傷害后,歸因到哪里,歸因在人性黑暗?這就像天賦論和努力論,前者就會導致躺平,所以歸因還是要找到自己可以繼續(xù)積極好好生活的點上的
我不知道武老師的出發(fā)點在哪里,但“可悲”這個事情,外人和自己雙面來看,盡量客觀的評估所有因素——這有必要嗎?參考搞搞清楚自己的問題,感覺就好了,然后,達則兼濟困難的小盆友就好了

課中學習:
大家不要抱著“好人有好報,別人一定會感恩”的心理去幫助別人,PS:這就是想要控制別人和世界的想法。。。知道客觀規(guī)律嗎?就自己制造一個世界的規(guī)律,別人跟這不一樣就各種罵。。。我學完不羈的靈魂感覺自己悟了,然后,解決方法跟上面課前思考類似,但是,還是有點情緒問題啊,繼續(xù)聽課吧
幫助別人的時候,要明白一個“嫉羨心理”
嫉妒,就是你有一個好東西,我想奪過來變成我的,這個“好”東西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那嫉羨,比上面的嫉妒,多了一個不配得感,配得感是我覺得自己應該擁有這個好東西,不配得感是我覺得自己不配得,那么接下來就想把這個好東西給毀滅掉,這是非??膳碌?/p>
高度自戀的人,地位上的感知差異,嫉羨對象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喚起了自己的羞恥感,然后產生憤怒,你以為你有多了不起嗎,于是他就想毀滅對方,這時候他就好像自己成了神。。。通過攻擊毀滅的方式,一下子把自己的維度拉高,可能對方痛哭求饒什么的,就滿足了他的高度自戀
小孩生來是全能自戀的,通過正確的愛和養(yǎng)育建立關系,學會處理與外界的關系,但是從小沒有得到很好養(yǎng)育的小孩,他們的全能自戀會被進一步拉高,他們會用冷漠來武裝自己維持自己的高度自戀,被有權勢的家庭收養(yǎng),這會激發(fā)他們自戀的跌落——會清晰的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這種落差感,他們的不配得感也很嚴重,好東西留不住會更加激發(fā)不配得感,嫉恨心理是最有破壞力的心理

課后思考:
厄,到底是嫉羨,還是嫉恨。。。這好像也不重要
原來斗米恩升米仇是這個原因啊,每個成年的犯罪曾經(jīng)都是小孩子,心理學知識的缺乏,使得很多小孩不能身體心靈雙重健康的成長,所以我個人私以為^_^,現(xiàn)在這世界的生育率就可以,大家都集中社會之力去養(yǎng)育健康的小孩不是很好嗎?發(fā)展這東西吧,到了智能化社會,并不是人堆出來的
今天梳理了很多小說,情節(jié)都是矛盾推動的,矛盾從原生家庭父輩仇怨什么的,孩子兒時的傷痛在過程中治愈,這是通常的套路,所以,解決了小孩養(yǎng)育的話,就都是甜文啦^_^大家都能生活在童話里,多好
我在課前思考的時候,之前學習的高度自戀的破壞性有全能暴怒,最后會。。。有點像先吃大力丸然后效用過時后脫力倒地,不過這里講的高度自戀的最高破壞性嫉羨。。。是加了不配得感。。。失去其實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心理引導的話。。。
全能自戀是天才也是魔鬼。。。如果得到很好的養(yǎng)育的話,那就是世界之光啦~
最后總結,歸因在于,多補充認知——活到老學到老,學多了才能更好的活到老,避過很多可以預判的劫難——其實很多東西認知夠多的時候,是可以看到致命威脅的。。。加油學習!

有一種“惡”,叫見不得別人好

開啟嫉羨心理第二篇
課前思考:
既然已經(jīng)知道了嫉羨心理的極大破壞,是全能自戀遭遇“打擊”,加上不配得感,然后產生了毀滅欲,所以,幫助人前,要識別一下是不是高度自戀的人。。。表征如果有一節(jié)課系統(tǒng)說一下就好了,我大概知道,非常努力,心理高度優(yōu)勢,一遇到點挫折就歇斯底里,手段偏激想毀滅讓他遇挫的人,全能神-暴怒-失力,哦,這種是全能自戀+恨
那嫉羨接下來講什么呢?破壞程度沒有那么大的,日常一點的表現(xiàn)的識別?跟之前學的有什么區(qū)別呢?這個開展的邏輯是怎樣分類下去的?來學習吧

課中學習:
嫉羨:羨慕,嫉妒,恨,三者一體就是嫉羨
別人的好東西想搶奪,奪過來后又覺得自己不配得,于是毀掉這個好東西,甚至想毀滅掉擁有好東西的人,以釋放心中的恨
項羽火燒阿房宮。。。我覺得這個解釋很妥當,這么美好的東西,多好啊,為啥燒掉——我建不了這么好的東西,我就毀掉。。。。以來顯示我比你更有力量,比你更好,我PS一句,難怪劉邦示弱他就留著劉邦,比自己弱的人能維持自己的高位啊,這跟目標感無關,跟自戀感有關。。。
貪婪:我想從你這里獲得很好好東西,超過我所需要的,也超過你能給的,但是不想破壞你
嫉羨:通過毀滅來滿足自己的自戀,并不是想要獲得,就是想要破壞,顯示,我比你們都高明,我才是控制局面的那個人
誠實的PS:我并不嫉羨,只想要擁有真正的能力。。。。搞明白秘笈,假如重生的話,才能過的比這輩子好,要不然,再來一次也白搭。。。。
有些好養(yǎng)的小孩,他哭鬧,媽媽來了他就好了,而有些孩子,他就持續(xù)哭鬧,很難養(yǎng)
大人,有些大人收獲一點就很感謝,而有些就非常的挑剔:你是不是在耍牛逼,很難“喂養(yǎng)”
嫉羨心理的差異度
嫉妒也是想要搶奪,而且他有配得感——這么看配得感其實是很重要的,不配得感比較糟糕
總是小三的女人,在一個男人公開場合對原配宣誓愛的時候,她就想去小三證明自己比原配更有魅力——嫉妒的破壞性。。。不至于毀滅
楊冪和女模特的秀引發(fā)了群攻擊,最后道歉收場。。。這其實是嫉羨群體,覺得自己的自戀高度受到了打擊,就要“拉下馬”,女權都被大家瞎蓋帽了
只要沒有主動傷害別人,就可以自由表達,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實際上展現(xiàn)了更多對優(yōu)秀的打壓
因為。。。這之前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中體現(xiàn)出來了,實際上,真理的確是在少數(shù)人手中,而如果照著大部分人的樣子活,第一個自我層面上是不斷面臨精神死亡,第二個,大部分人的樣子,是不是你想要的呢。。。
這篇課的展開維度在于比對概念來進一步講清楚嫉羨,貪婪,嫉妒,和嫉羨,并且展現(xiàn)出了社會中的嫉羨性

善與惡的兩條路線是怎么形成的?

課前思考:
講了概念,也進行了概念對比,接下來要講因
這是要講際遇了嗎?因為從兒童開始判斷嫉羨,然后成人中甄別嫉羨,這個中間有轉折嗎?一個高度自戀的兒童,被富人收養(yǎng)其實不是個好路徑,那么過程怎么轉折呢?其他可能性的關鍵在哪里,根據(jù)這個我們可以如何應對?
嫉羨,嫉妒+高度自戀+不配得感——毀滅
那么解決這個問題,配得感的培養(yǎng),自戀度怎么降維?
我想可能課程講的是這個

課中學習:
嫉羨,罪惡感,善與惡
遺忘別人對你的好,甚至徹底扭曲——嗯嗯,干過,我也被別人這樣對待過。。。
如果確認父母是基本善意的,就會產生感恩,但父母真的不能過度付出,“犧牲感”帶來的是孩子的“愧疚感”,地位差的太多了,孩子就會想把這個差距給縮小,甚至把自己拉高,罪疚感
在本課中,武老師講了一個小說,里面就是關于罪疚感和嫉羨
當我們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會給自己找理由,但是罪疚感還是會出來,導致一些外人不能理解的行為,而做錯事很多時候是出于長久嫉羨的累積,而錯事最后被撕開的時候罪疚感會出來

課后思考:
嫉羨在孩童時期是超出他們化解能力的,而在孩童時期嫉羨的后果如果很重,這個孩子就太慘了,他就像一個被拉到一個極端的鐘擺,搖搖欲墜,等墜落的時候,他得去到另一個極端,這就是規(guī)律,人生就這樣左搖右擺,不得安寧。。。
這節(jié)課跟我開始想的不一樣,課程的最后說最后一課是講另一條路徑,就是感恩,期待武老師的角度,武老師跟圣母無關^_^,他講感恩一定是非常治療的^_^
我其實是很憤怒家人的不公平,他們的認知就很讓人無語,但是學習了武老師的課,我才知道自己能夠跟家人實現(xiàn)分離,并且獲得精神生命其實也是很難得的,這對人生很重要,然后就覺得,嗯,沒有什么事情是只有壞沒有好的吧。。。不過嚴重嫉羨看起來是只有壞了。。。
然后我就選擇了很多年在外自由生活,然后現(xiàn)在回到老家,感覺自己也是比較快的找回了自己的節(jié)奏。。??赡芤膊豢彀?,但是我還找到了很好的中醫(yī)調理了全部的臟腑,治療了失眠,也獲得了修整機會,現(xiàn)在回家是出于一點罪疚感,但是真的就很快over,并且現(xiàn)在不跟自己死磕,就很好,平衡,在日后我會更注重平衡,有錯就改^_^

嫉羨。。。罪疚感里發(fā)現(xiàn)自己最初的嫉羨
不過我真的就還好,不想搶別人的東西,寧愿YY,配得?還好吧,只是更相信邏輯,喜歡本質真理,絕不做裸泳的人,也不看表面,總結來說,真的,自己這腦瓜,我真的知道重生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所以,這輩子能增加的,就這輩子安排上吧^_^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