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醫(yī)百草百方》035-淡竹葉

淡竹葉,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耐陰耐貧瘠,常生于山坡、林緣或道旁蔽蔭處。在我國多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

淡竹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稈直立,莖有節(jié),葉脈平行,具橫行小脈,形似“磚墻”
須根黃白色,中部可膨大為紡綞形肉質(zhì)塊根。

據(jù)《中國藥典》記載:以淡竹葉干燥莖葉入藥,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利尿通淋之效。

在尋常人看來,淡竹葉更像是路邊不知名的,成片生長的野草。

因形似竹子而被人們認(rèn)識,卻因其藥食同源的特色,為自己爭鳴。在人們的煙火氣間流轉(zhuǎn),二次生長。

7月,溫暖濕潤的黔南州,苗嶺橫貫,地形繁雜,資源豐厚,各種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

炎炎夏日,聰明的淡竹葉可懂得躲在這蔭涼之處,一襲綠衣,枝葉走勢如行云流水,柔韌,雋麗,氣質(zhì)不凡。

淡竹葉四季常茂,但這個時候的它,未抽花穗,藥效佳,正是待采之時。

三兩鋤頭下,一株淡竹葉入囊。讓人好奇的是,這樣規(guī)整莖葉下的根莖,倒也有幾分”叛逆“,長短不一,胖瘦不同,十分有趣,又出引申民間還有”竹葉麥冬“的叫法,便是由于二者的根莖相似了。

新鮮采摘的淡竹葉,香韻猶存。暑濕的南方地區(qū),會將它制成茶飲。對于易上心火的夏季再合適不過了。

一把清心的淡竹葉,幾顆安神的大紅棗,熬制出一杯消暑茶。

淡竹葉的香氣,彌散在空氣里,淺嘗一口,味淡如甘雨,唇齒留香。藥茶文化,跨越千年,相習(xí)成俗,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選擇與堅持。

曾有詩曰:正是盛夏好時節(jié),葉色青青形甚雅,房屋林旁均可見,笑得一杯消暑茶

家庭小妙方:
淡竹葉粥,所需原料有:淡竹葉30克,粳米50克,適量冰糖.

將淡竹葉用清水洗凈,再置于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成湯。

熬好后去渣留汁。

再將粳米淘洗干凈,入鍋,倒入淡竹葉水和清水,待粥煮熟后,加入冰糖,攪拌均勻,即可。

淡竹葉粥,色澤淡綠,味道清香,兼有清心火、解暑熱、止煩渴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