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奇跡教學(xué)--神圣會晤(When you meet anyone)
“神圣的會晤”是什么意思?JC要我們?nèi)绾未??這句話如同《課程》的諸多名言,一語道出《課程》的主旨……
話:“不論你遇到什么人,應(yīng)牢記這是神圣的會晤?!?/p>
“神圣的會晤”是什么意思? JC要我們?nèi)绾未耍?/p>
這句話如同《課程》的諸多名言,一語道出《課程》的主旨:對所有人一視同仁。透過基督的慧眼、JC的慧見、圣靈的真知見,看待每一個人。這些術(shù)語都是同義詞,無非都是說,要以新的眼光看待他人。不再認定他人與我有別,不再認為別人該滿足我的需求,不再定別人的罪。而視他們?yōu)榛絻?nèi)的兄弟姊妹,正與我并肩同行。
本《課程》還有另一核心主題:在分裂的人生夢境里,我們?nèi)家粯?,毫無不同。小我卻死盯著彼此的差異,而且,還真愛夸大差異。根本的差異,就反映在每個分別相中,請注意,感官所覺察到的“每一個”差異,都在重申:你我之間,天差地別。
在知見領(lǐng)域里,我們的確有別,但只是“形式”有別。從“內(nèi)涵”來看,我們?nèi)家粯?。因此,只要把某人視為異類,其實就是在說:歸根結(jié)底,你就是有罪,而我無辜。
小我的基本運作原則是:非此即彼。你若有罪,我就是無辜的;我若有罪,你就是無辜的。正如無始之始,上主和小我不可能并存;小我出現(xiàn),上主就不見了,上主若出現(xiàn),小我就不在了。恰如190課所說:痛苦若是真的,上主就不存在;上主若是真的,痛苦就不存在。
“非此即彼”
所以,只要把你我間的差異當真,且任其影響我們的關(guān)系,就等于是說:有罪的是你,我是無辜的。只有諉罪于你,我才能裝無辜,上主會懲罰你的罪,而放過我。這就是小我在日常生活中的運作模式。
每一次相遇,都成了“不神圣”的會晤,小我所見,全是圣子的罪狀,而不神圣的是你,不是我。罪不在我,因我能證明問題出在你。
為了自保,我費盡心思搜羅罪證,證明你才是罪大惡極之徒,你是施暴者、加害者、壓迫者,至于我,或我認同的對象,則是無辜的受害者。
然而,一旦警覺,這不過是小我的評判,操控著自己的生活,就會醒悟,原來痛苦都暗含其間。
我們才會另謀出路,尋找“另一種眼光”、另一種指導(dǎo)人生的思想體系,轉(zhuǎn)而請教另一位老師!
JC∕圣靈殷殷盼望這一呼求,《課程》稱為“邀請圣靈”。也就是認清了自己的所知所見,以及知見造成的整個世界,全都虛妄不實。唯有基督慧見才真實不虛,它對眾生一視同仁。這才算是“神圣的會晤”。
《課程》說,小我總是先聲奪人,卻給錯答案;唯圣靈是真實的答復(fù),因先聲奪人者,常著眼于彼此的不同。
我有生理需求,你必須滿足我,骨子里,無非想以你的罪過來證明我的無辜。直到,我終于受不了那種痛苦與不安,我才會求助于“另一種眼光”。而JC會這樣答復(fù):你們的相遇或特殊關(guān)系,其實是神圣關(guān)系!因為,唯有透過差別妄見,才有機會,重新認清彼此何其相同,所有上主之子何其肖似!
在心靈層次,我們有同一個小我,靠仇恨、評斷、罪咎、痛苦而坐大。但,我們也有同一個正念,足以修正妄念體系,帶來療愈、平安,幫我們憶起上主之愛。
正念或妄念?我們還有同一抉擇能力。
為此,生活中每種關(guān)系、每次的會晤、每一場合、每一境遇、每一事件,都可能變得神圣,只待我們決心以那位圣者為師,遠離不神圣之師,因它只著眼于人間的污穢,且為此額手稱慶。
唯有你的不神圣方能凸顯我的神圣,你成了有罪的一方。但無論何時何地,JC都會輕拍我們肩膀,如正文結(jié)尾的描述,基督會說:弟兄,重新選擇吧!
決心著眼于神圣性,不看罪愆,著眼于心靈,不看身體;著眼于上主的唯一圣子,呈現(xiàn)圣子奧體的同一性,別再著眼于小我幻化出來的分裂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