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找到了一個很多年前寫的小東西

意義什么的事情,總是會被討論起來,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沒有意義,這顯然是對的,但是生物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都還保持著生存的狀態(tài)。這完全是本能反應,在非洲的動物間是這樣,我看見鬣狗被獅子咬斷了鼻子,掏出了腸子,蒼蠅肆無忌憚地沖到它臉上開始吸血和產卵,它還是嘶叫著劇烈地掙扎想站起來,掙扎了幾個小時才躺下,喘了一會粗氣又接著掙扎,腸子都被蹄子蹬了出來,在紐約的商人也是一樣??墒且呀浢撾x本能的人,比如說,思想家在想明白之后如果沒有閑心去玩弄這個世界,就去死了,小說家在寫完自己的偉大作品的時候,也去死了,詩人也去死了,畫家也去死了,電影里做香水的葛奴乙也去死了,在明白了沒有意義的時候,很多聰明人都勇敢的去死了,但是有的人未竟的事業(yè)比較大,就沒有去死,我覺得達芬奇好像就是,他是一個非常淘氣的人。
王朔是個可愛的作家,其實他的作品我看的不多,加一起也就幾十頁兒,記得這個人描述過燃燒的桌子腿兒,很好看,就和我的蝦一樣,我感覺他是一個率性善良柔軟溫情的人,我以前看過一個關于他的小采訪,其中他說了他覺得人生的意義是啥,我深以為然,后來引用了好幾遍。
“人生的意義就是朋友之間的相互溫暖。”
這句話初看一眼給人的印象是傻逼和俗氣的,但是它具有很多深層的含義,感覺應該是王朔苦思冥想才知道的其中一個答案。
你可以想見,在遙遠的上古時代,我們是一堆毛乎乎的猴子,下雨的時候在樹上抱著樹干瑟瑟發(fā)抖,你媽是個猴兒,你爹是個猴兒,你哥你姐全是猴兒,然后你們分居各地,下了樹要被豹子追,被獅子埋伏,被鬣狗啃上一口,上了樹毒蛇又要爬過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沒有敵人的高處,又發(fā)現(xiàn)這里到處是蝎子蜈蚣毒蚊子,你的毛兒里還都是虱子,咬得你渾身奇癢難忍,你餓了也不敢去找吃的,渴了又喝不到水,在這冰冷的陰雨里瑟瑟發(fā)抖,很快就死了個精光。
于是你只好一聲慘叫,滿世界的找起同類來。
這種弱小是天然的,沒有肌肉,沒有爪子,沒有獠牙,沒有巨大的身形和重鎧,只有一個大腦,這就是你祖先的樣子,在這種外形之下,單獨呆在野地里,心里就會充滿恐懼絕望和焦慮,這種悲慘的情緒喚醒的就是集群性,時至今日,你跑到非洲去,還是會發(fā)現(xiàn)同樣的事情,大家總是喜歡扎一堆兒生活。
這種集群發(fā)展了很久,直到形成了文明都沒有變過,人因為集群而成為人,失去了集群就會變成別的動物,在你標榜著孤獨的時候,其實你也始終是集群的一份子,因為失去了集群人就會失去除了外形以外所有的人類特征,新聞里出現(xiàn)過這種事情,假如你被狼叼走了,長大之后你就會像個瘋狗,假如你從小被關在豬圈里,你就會變成一個老母豬,在泥巴里打滾,大口的吞食著豬飼料,并且完全不以為意。集群讓人保持著人的心靈特點和智力水平,集群所帶來的安全感強大感和溫暖于是就成了王朔所說的這種意義了。
至于變成大人之后想成為山中獨虎還是林中獨象,那應該是心智上的一種變化吧,也可能是一只蝦,我喜歡蝦,腿很多,又不會走得很快。
在遙遠的古代,自從人集群居住以來,在極其漫長的時間的混雜里,每個人互相都流淌著或多或少的對方的血,在災難里人們沒法感同身受,有少數(shù)奇怪的人還會幸災樂禍,即便如此,我還是非常相信在眼睜睜看著同類遭受血肉摧殘的時候,同類心里的那種遠古的恐懼還是會被喚醒,然后出現(xiàn)幫助的本能反應,只是每個人的觸發(fā)點略有不同罷了。
這是一種所有人救所有人的現(xiàn)象。
所以有關系甚近的人其實應該是件好事吧,這是其中的一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