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的特點是什么?
脾腎陽虛證以脾腎陽虛、陰寒內(nèi)盛為特征。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
1.形寒肢冷,面色蒼白,腰膝酸軟,腹痛。
2.久瀉久痢,五更腹瀉,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體水腫,甚至腹脹如鼓;或者看尿頻,余瀝不盡,或者夜尿頻。
4.舌淡胖或邊有牙痕,舌苔白滑。
5.脈沉細無力。
脾腎陽虛證的主要原因有:
脾腎久病,耗氣傷陽。
2.久瀉久痢,損腎陽,脾腎兩傷。
3.水邪久占,腎陽虛衰,不能溫脾陽。
4.脾陽久虛,不能補腎陽。
以上原因可導致脾腎陽氣俱傷,形成脾腎陽虛證。脾腎陽虛證的病因多由脾腎久病引起,或長期腹瀉,或長期水邪引起,導致腎陽虛不能溫脾陽,或脾陽虛不能充腎陽,最終脾腎陽氣受傷。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必須借助腎陽的溫暖,腎精也取決于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和化生。脾腎,后天與先天相互資生,相互影響。《醫(yī)宗必讀·虛勞》:“……脾腎者,水為萬物之元,土為萬物之母,兩臟安和,一身皆治,百病不生。脾具土德,脾安則腎愈安。腎兼水火,腎安則水不威脅肝上泛而凌土濕,火能益土運行而化精微,因此腎安則脾愈安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