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根逆襲成名導,大鵬越紅爭議越多:為什么觀眾不再欣賞努力?
大家好,我是拳姐,一個熱愛小眾影視的深度影迷。
提到大鵬,不知道你們對他印象最深的標簽是什么?喜劇演員?主持人?草根逆襲?
我很簡單——導演,代表作《吉祥如意》。

坦白講,沒看《吉祥如意》之前,我對大鵬沒有絲毫興趣。雖然看過他很多或導演、或參演的作品,如《煎餅俠》《縫紉機樂隊》《受益人》等,但他的表現(xiàn)并未驚艷到我,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
古往今來,聚焦小人物沉浮命運的影視題材都存有一份“討巧”——極易與觀眾產生共鳴。如果還走商業(yè)爆米花的模式,就很容易因自我感動而變成廉價濫情。
但看完《吉祥如意》后,我為自己對大鵬的認知感到抱歉。影片中對個人與家庭、來處與歸途,人情與社會的廣袤探索,讓我看到了大鵬身上的思考、真誠、悲憫。
一個善于逗人開心的人,不一定就是熱鬧明快的。
一個埋頭拼命賺錢的人,不一定就是世俗淺薄的。

01
在最新一期《我的青銅時代》里,大鵬作為嘉賓,在有限的時間里,聊了聊他的人生故事。
他說話不好笑,很慢,甚至有點拘謹,每回答一個問題前總要思考十幾秒。眼睛不太看人,總是盯著別處,是內斂害羞的表現(xiàn)。

大鵬在《我的青銅時代》里,有兩段對話非常打動我。
談到網(wǎng)友對《屌絲男士》《煎餅俠》的批評,大鵬先是承認作品不夠好,表示自己在當時那個年紀看不到自己作品的問題,但他又很困惑——
“一個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在北京獨自闖出一片天地的人,應該有人去鼓勵他,因為大家都可以改變自己?!?/strong>

可能有些人聽到這話會心里不適——憑什么呢?我不能不鼓勵嗎?這不是我的自由嗎?
其實大鵬這話是有語境的。
為了紅,大鵬一直很努力。但尷尬的是,輿論對他并不友好。別人是“越努力越幸運”,到他這卻是“越努力越油膩”。

這中間固然有大鵬自己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是大眾對于在娛樂圈里混口飯的小鎮(zhèn)青年,有更深的偏見、更嚴苛的要求。
以至于就算他們通過努力被人注意到,這種注意又和其他的明星得到的注意不一樣。
就像大鵬在節(jié)目里談到,一開始《煎餅俠》破幾億業(yè)內紛紛來信道賀,網(wǎng)友也贊他接地氣,但票房漲到十億后,負面評論紛至沓來,祝福全變成謾罵。

“小鎮(zhèn)青年”們可以成功,但他們的成功好像是有具體刻度的,不能超過某個界限。
往深了講,這是一種“出生原罪論”。
似乎努力型學霸的宿命,就是姿態(tài)再狼狽也永遠趕不上天賦型學霸輕松獲得好成績的自如。

對于心胸狹隘的人來說,草根逆襲從來不是什么勵志故事,而是激起人萬惡嫉妒心的虛假童話。
出生好的人因傲慢自帶優(yōu)越感——就你這窮酸樣也能成功?這個資本圈子你配不上。
出生差的人則是因嫉妒而憎恨——憑什么就你成功了,但我卻等不到機會?我要把你踩下來!
大鵬真正想表達的,或許是每一個出生不在羅馬的人,每一個為理想奮斗的人,每一個在宿命里掙扎的人,或許他們起點低、走得慢,或許他們永遠也登不了頂峰,但依舊值得他人的鼓勵和尊重。

02
還有一段,是主持人陳曉楠問他如何走過這漫長的路徑?從一個山里走出來的無名北漂,變成現(xiàn)在家喻戶曉的導演。
他罕見沒有停頓思考,直接給出了回答——“就是一直低頭”,并自嘲地干笑了幾聲。
對于大鵬的回答,我的理解是:堅持耕耘與適當妥協(xié)。

所謂堅持,是大鵬渴望走出集安這座小城,努力擺脫“普通”的宿命,要看看海的盡頭是什么。為此,他牟足勁抓住眼前的每個機會,拼了命地證明自己,只為了終有一天被看見。
少年時,大鵬堅持音樂,希望成為唱作人。
五年級,大鵬成為市里小學生歌唱比賽的亞軍,高中時慫恿朋友們和自己組成“見證”樂隊。大鵬兼任吉他手和主唱,一群人在集安辦了好多場演出會,從幾十人的教室到幾千人的廣場。大鵬站在舞臺中央,唱了幾十首Beyond的歌。

高考完填報志愿,因為大鵬媽媽人美戲好一輩子不紅,便不同意兒子走文藝這條路,堅持幫大鵬選了方便就業(yè)的吉林建筑工程學院。
然而,這依舊熄滅不了大鵬對音樂的熱情。一入學他就一頓折騰,迅速拉齊朋友組樂隊、扮演出、玩地下,還自己寫了兩百多首歌,堅持自己在音樂方面是個略有天賦的人。

青年時,大鵬堅持走上熒幕,成為演員。
大四時,大鵬被假唱片公司騙光全部身家,一無所有的他決定北漂,從事了與音樂相關的專業(yè),正式開始走上逆襲之路。
因一次機緣巧合大鵬接觸到主持人的工作,雖然不久后就因激烈的競爭被淘汰,但他悟了一個道理——只有無可替代,才能掌握話語權。

很快,大鵬自創(chuàng)了一檔盤點娛樂事件的欄目《大鵬嘚吧嘚》,憑借對網(wǎng)絡用戶喜好的深度了解,節(jié)目很快火了,甚至達到單集破千萬的點擊量。
從《大鵬嘚吧嘚》開始,大鵬走上演藝道路。他跟公司簽了藝人約,當了趙本山第53位弟子,拿了《百變大咖秀》第二季的總冠軍。

再后來,大鵬堅持觀點表達,成為導演。
2012年6月,大鵬在網(wǎng)上看到一段《屌絲女士》的短視頻,極為震撼的他當下就決定拍個國產版《屌絲男士》。無厘頭的短片喜劇風格備受好評,《屌絲男士》連續(xù)拍了四季,大鵬的名聲徹底響了。

但網(wǎng)劇和電影之間終是有鄙視鏈的,因一次被制作人嘲諷,大鵬決心轉行當導演?!都屣瀭b》最終收獲11.59億票房,高居年度第八;《縫紉機樂隊》雖然只有4.5億,但也不算太差。

你當然可以說大鵬的成功是運氣好,乘上了時代紅利的東風,但誰又能否認他對機遇的敏銳捕捉?這一路為理想的不懈付出?以及承擔巨大壓力時的孤獨?
所謂妥協(xié),是在被網(wǎng)友謾罵、質疑、誤解時,為了顧全大局放下個人尊嚴和自由。
比如《縫紉機樂隊》上線,排片只有7.8%,票房差強人意,發(fā)行人打電話建議大鵬站出來向所有人道歉,讓觀眾再相信他一次,因為《煎餅俠》透支了他的口碑。

大鵬打心底不認可這個行為,覺得這是一種變相乞討,但他最終還是做了,因為要對這部電影付出的同事們負責。

發(fā)文那篇長文,大鵬覺得很孤獨,因為身邊的人都覺得這么做是對的。帶隊的人不能展示自己的脆弱,所以大鵬把自己的悲傷迷茫的情緒藏了起來。
他表示,“那個至暗時刻,我只希望有人給我一個擁抱,我會一輩子對他好?!?/p>
但是,很可惜,沒有。

03
對于未來的路,大鵬沒有太多設想,他一直都是“踏實做好眼前事”的性格。
他明確知道自己不是中國導演多耀眼的存在,只是希望下一部作品能有更多進步。
同時,他希望外界對他的評價,除了努力之外,還能有“天賦”“聰明”“有才”這些詞。
顯然,這是大鵬的執(zhí)念。他接受“草根逆襲”的說法,因為這確實是他真實的經歷,但“逆襲”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心酸、痛苦、掙扎的成分。
我曾經很相信一句話——“都說是故事選擇了我們,我們能做得不多?!?/p>
但縱觀大鵬、柳巖、趙麗穎這些人的經歷,你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如此。他們是通過行動牢牢將自己的命運攥到了手里,靠勢必實現(xiàn)的決心認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