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ǎng)eplay隨記】來自游戲人們的聲音

因為《揀愛》獲得了indieplay最佳敘事的提名(最后榮獲最佳綠葉獎(′▽`)),所以這次有幸到上海參加Weplay,接觸到很多游戲人。隨手記下一些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話,留個記錄。
1、"Don't be a game developer,be games developer"
來自Rami Ismail在開發(fā)者大會上的演講,意思是叫我們做任何決定和選擇的時候,謹記我們是需要做一輩子游戲的,而非一個游戲。不能把做游戲當成一錘子買賣,牢記我們還會有下一款游戲。
2、"這個提名獎幫我扔了"
來自某獲提名的游戲制作人,他對得獎的游戲并不認同。真的indie,真的"Don't give a shit",真的real。
我做得到嗎?我做不到...我得個提名來趟上海還是覺得收獲挺多的...
3、"越做越覺得,gameplay就是個阻礙著你去表達的東西"
來自某游戲制作人。他們在制作一款偏向敘事的作品,在開發(fā)過程中不斷感受到維持gameplay和敘事平衡的困難。作為同樣做敘事方向的游戲作者。他雖然之前不知道我,但聊起天來竟然有很多想法都是出奇地相同。在聊他們設計的一些廢案的時候,剛好idea和《揀愛》里面的一些設計幾乎一模一樣。他還笑說:"幸好當初廢案了"。這讓我更加期待他們作品的面世。
和他聊天只有短短數(shù)十分鐘,但是我覺得和他很多想法都很相似。不知道他是否也有一樣的感覺呢。
4、"What make them so angry?"
來自一位外國的寫手。他留意到中國的steam玩家會很積極地評論,特別是給差評的時候。我跟他說:"我不知道為什么。但我猜或許是大家平時沒有什么途徑去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所以當碰到一個自己評價能夠有影響力和左右結果(起碼steam看起來是這樣)的時候,就會特別踴躍。"
希望我的蹩腳的英語沒有讓他誤會什么。
5、"我們不招工具人"
來自某游戲公司的人。他們招人最看重這個人有沒有想法,所以公司里面都充滿了有想法的人。而制作人自帶"你雖然有想法,我能讓你非但同意我的想法,按我想法做,而且心服口服"的這種氣質(zhì)。
實話實說,我也希望團隊成員能夠理解制作意圖,設計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但同樣地,如果不考慮成本的因素,我也完全想要一些技術過硬,聽話干活的"工具人"。
嘛...都是想想而已(′▽`)
6、"想放棄了?我覺得挺好的"
來自游戲人YZ復述他與他的朋友LY的對話。
LY:"我覺得我堅持不下去了,我想放棄。"
YZ:"想放棄了?我覺得挺好的"
其實,如果真的到了自己也想放棄的時候,也不一定堅持下去才是對的。那天你想繼續(xù)了,也是誰都拽不住的。今天要想離開,也別讓自己拽住自己。
7、"做獨立游戲的人,都是明明能吃飯的,非要來挨餓"
嗯,沒什么特別要補充的。
8、"今年的indieplay的游戲不如過去幾年"
來自很多人的共同感覺。
嗯,大家一起加油吧。
最后,自己寫點。
三年前,我還沒做過游戲。
二年前,我還只能做4399那種小游戲。
一年前,揀愛的第一個故事發(fā)售了。
這一年,揀愛基本完成了,我還有機會和很多優(yōu)秀的開發(fā)者一起坐在indieplay的臺下。
希望某一年,我也能站到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