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賞析
秋夜喜遇王處士
王績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秋夜喜遇王處士》是唐代詩人王績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樸素自然的詩風,在唐初詩壇上獨樹一幟。這首詩以一次偶然的相逢為契機,展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享受,同時也抒發(fā)了他對老友的情誼和欣賞。

詩歌的前兩句寫了詩人從田間勞動歸來的情景?!氨眻鍪|藿罷,東皋刈黍歸。”蕓(通“耘”)藿,就是鋤豆,“刈黍”則是收割高粱。這兩種農作物都是秋天成熟的,所以這里暗示了季節(jié)和時間。“北場”、“東皋”,并不是具體的地名,而是泛指屋后的場地和家旁的田野。這樣一來,就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仿佛詩人就住在那里。

“東皋”還有一個隱含的意思,它借用了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登東皋以舒嘯”的名句,暗示了詩人歸隱躬耕的身份和志趣。這兩句雖然只是平淡地敘述了一件日常的事情,但卻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習慣和喜愛,以及一種悠閑自在、蕭散自得的心境。
王績雖然歸隱山村,但并不貧困困頓,參與田間勞動也不過是為了增添生活的樂趣。這種生活所帶來的心靈的平和與滿足,正是下面兩句所描述的“秋夜喜遇”情景的基礎與前提。

詩歌的后兩句寫了詩人在秋夜遇見老友的情景?!跋喾昵镌聺M,更值夜螢飛?!边@里沒有直接描寫兩人相逢時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借助于周圍美好的自然景物來表達他們內心的喜悅和愜意。
這是一個滿月之夜,明月灑下清輝,照亮了整個村落和田野,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祥和美好的感覺。在這樣一個良辰美景之中,兩位鄉(xiāng)居的老友不期而遇,實在是一件幸運而愉快的事情。

“更值”二字道出了詩人心中的驚喜和歡欣。除了明月之外,還有一種美麗而動人的景象——夜螢飛舞。它們像星星一樣,在空中閃爍著微弱而柔和的光芒,給這靜謐安閑的山村秋夜增添了一些流動的韻律和欣然的生氣,使它不顯得單調與寂寞,反而更顯出了整個秋夜山村的寧靜安恬。
這里,詩人用了一個巧妙的對比手法,將靜止的明月和動態(tài)的夜螢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的光影畫面,既富于視覺美感,又富于情感意味。這些美好的景物,不僅是詩人眼前的客觀存在,也是詩人心中的主觀感受,它們與詩人的心境相契合,相互映照。

通過這些景物,我們可以想象出兩位朋友在這樣一個秋夜相逢時的心情和神態(tài):他們或許會相視而笑,或許會得意而語,或許會默然而賞,總之,他們一定會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種難得的快樂和溫馨。

王績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較深,他的不少詩篇都表現出一種遺世獨立、消極隱適的思想。他的名篇《野望》也有這種消極的傾向。但是這首詩卻不同,它雖然寫田園隱居生活,卻沒有流露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逃避,而是展現了一種積極樂觀、明朗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和情趣。他的詩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飾之長,但有時卻過于率直質樸而缺乏深度和內涵。
這首詩則既保持了樸素自然的優(yōu)點,又在似不經意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的詩歌藝術。從田園詩的發(fā)展上看,陶詩重在寫意,王維的田園詩則著意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王績的這首詩可以看作是王維田園詩的先聲。我們從詩中還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但它從整體上說,已經是屬于未來的詩歌發(fā)展時代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