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吃了三天瑪莎拉,我在肛腸科和劉庸團建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提起我們國家的「國民醬料」,很多人會想到老干媽。
而在印度,「國民醬料」這個稱號,非瑪莎拉莫屬。
這種看名字疑似是瑪莎拉蒂它哥的醬料,在印度可以說是非常普遍。
和四川廚師沒有辣椒一樣,印度人沒有瑪莎拉也不知道怎么下手做菜。
因此印度人無論做啥吃的,基本都要往里面放幾勺瑪莎拉。
這點咱們可以從劉庸這哥們的視頻中看出來。
吃的,加瑪莎拉:
喝的,加瑪莎拉。
瑪莎拉水了解一下:
甚至街頭的小吃,都要沾點瑪莎拉才能放心遞給顧客。
瑪莎拉似乎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以至于它堪稱是印度小吃販子手中必備的“法寶神器”:
而因為《摔跤吧,爸爸》而火起來的瑪莎拉球,早在一年前就有很高知名度。
還被國內(nèi)的許多美食博主試吃: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瑪莎拉是印度美食的靈魂都不為過。
“覺得食物不好吃?不如來一勺瑪莎拉脈動起來!”
這個道理連在印的博主都明白:
那么這種「瑪莎拉」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如果直接從字面上翻譯,瑪莎拉指的是「溫?zé)岬南阈亮稀?/strong>,包含肉桂、肉豆蔻、黑胡椒、小荳蔻及薑。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這不就是印度版的「十三香」嘛。
瑪莎拉的配方并不統(tǒng)一,每個印度廚子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大致做法為各種香料經(jīng)烘烤、冷卻后,再磨成粉。
瑪莎拉嘗起來口味相當(dāng)?shù)?strong>“沖”,有一種香辛料的刺鼻感。
入口的那一刻,辣、酸的味道直沖口腔。
當(dāng)?shù)厝伺胝{(diào)食物時,灑上一點瑪莎拉,就能夠大幅提升食物的香氣和口感,讓他們欲罷不能。
那么為什么瑪莎拉能夠風(fēng)靡印度呢?
最主要的原因,與環(huán)境有關(guān):
位于南亞的印度,多數(shù)地區(qū)受熱帶季風(fēng)氣候影響,常年濕熱難耐。
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生活,辛辣的瑪莎拉能促進(jìn)當(dāng)?shù)厝说?strong>食欲,讓他們的飯吃得更香。
說白了,其實就跟咱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小伙伴喜歡吃辣是一個道理。
所以上至婆羅門,下到首陀羅,印度人基本都離不開這種醬料。
現(xiàn)在,每個印度家庭都有屬于自己的祖?zhèn)鳜斏浞?/strong>,而且傳媳不傳女。
因此每一個印度媳婦都可以說是香料調(diào)配大師。
瑪莎拉的存在,也能解釋一個困擾不少人的問題:
為啥印度的食物都是糊糊?
之所以是糊糊,實在是因為印度人太愛吃香料了。
而糊狀是最易于把香料均勻、全面、徹底地與各種菜融合起來的形式。
正因如此,瑪莎拉作為印度香料的集大成者:
印度人將食材煮熟,再加入瑪莎拉,煮至軟爛融合,就能讓瑪莎拉的味道更深入到每種食材里。
以米飯、大餅為主食的他們,將糊糊配上米飯,更能讓人在炎熱的天氣里食欲大增。
除了氣候原因以外,瑪莎拉風(fēng)靡印度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它能有效延長食物的保質(zhì)期。
在沒有冰箱的上古時期,南亞地區(qū)的百姓為了保存食物,就在食物上放香料以延緩變質(zhì)期。
直到現(xiàn)在,很多印度家庭也買不起電冰箱,瑪莎拉還能繼續(xù)發(fā)揮它保存食物的特殊功能。
另外,很多人誤將瑪莎拉和咖喱劃上等號,其實兩者不是一回事。
咖喱是一種食物,有素食咖喱和非素食咖喱;
而瑪莎拉則并非是食物,而是一種調(diào)料。
其次,咖喱有辣和不辣之分,但瑪莎拉無一例外全是辣的。
客觀來說,瑪莎拉作為一種調(diào)料,它本身應(yīng)該是不會有衛(wèi)生問題的。
當(dāng)然了,凡事都有例外。
去年12月,印度警方就查獲了一批制作瑪莎拉的原料,其中就包括了驢糞、干草等。
如果庸子吃了這批瑪莎拉,估計真的要去肛腸醫(yī)院團建了。
今年8月26日,甚至還有網(wǎng)友在印度街頭目睹,一名小販在制作瑪莎拉時,將尿液混合在湯汁中:
這事連一向膽大包天的劉庸都害怕。
3天后的8月29日,劉庸發(fā)布最新的視頻,全程都在盯著小販制作,不敢有一絲怠慢。
標(biāo)題也說的很清楚,這波他是真的慌了:
當(dāng)然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wǎng)友早就明白他在擔(dān)心什么,紛紛在評論區(qū)給庸子做“心理疏導(dǎo)”。
奪筍啊,瞧瞧這是人話嗎:
當(dāng)然了,如果在確保衛(wèi)生的前提下,一般瑪莎拉的味道還是很OK的。
國內(nèi)能買到瑪莎拉的渠道有很多,在家DIY完全不是問題。
但如果你說要去印度體驗正宗瑪莎拉的話…
那我和庸子只好在肛腸醫(yī)院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