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民俗故事:千古萊陽,源遠流長的幾大傳說

白龍河的故事(一)
很早很早以前,萊陽城東一帶是一片汪洋大海,歸東海龍王管。東海龍王十分貪婪,對百姓非??量?,每年玉皇大帝分給人間的雨水,他都要克扣一番,因而大地經(jīng)常鬧旱災(zāi),搞得世不聊生。
老龍王有五個兒子長子白龍,二子黑龍,三子青龍,四子玄龍,五子富龍。五個兒子中,白龍勤勞善良,一心想為百姓多做些好事。黑龍好吃懶做,經(jīng)常到人間興風(fēng)作浪,殘害莊稼禾苗,百姓對他又恨又怕。白龍做為長子,每每狠狠教訓(xùn)大弟的作為。但黑龍非但不聽,反而懷恨在心,為此兩龍經(jīng)常鬧別扭。幾個幼小的弟弟心里雖然向著大哥,無奈父王總是偏袒黑龍。
海邊上有個村莊,名叫初家莊。莊上有位初老爹和初老媽,老兩口膝下無兒無女,過著清貧的日子。白龍見倆老人可憐,便經(jīng)?;鰝€白面后生到岸上幫助老人犁田種地。村里誰家蓋房、壘墻,紅白喜事,白龍也去幫忙。莊里的人對小白龍像一家人一樣,很是親熱。黑龍心懷疾妒,就到老龍王面前告白龍的狀,添枝加葉的說壞話。老龍王聽了很生氣,斥罵白龍身為太子,與百姓混在一起,沒出息。最后老龍王嘆息著說:"我也快老了,像你這樣接替我的王位,叫我怎么能放心啊。"
老龍王的最后一句話,使黑龍的心里為之一震。
春天來到了。一天,老龍王要與西海龍王云游四海了。臨行前,老龍王把白龍、黑龍兄弟倆叫到跟前說:"我此次出去一段時間,龍宮中之事就交你兄弟倆掌管。"最后叮囑,龍宮里的火牌、水牌、雨牌、風(fēng)牌,不可胡亂動用。
老龍王起駕走了。黑龍看著火牌、風(fēng)牌,心里繞開了圈子。他心里想,我用火牌和風(fēng)牌讓百姓受災(zāi),白龍一定會想法救他們,到那時……哈哈!想到這里,黑龍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奸笑。這天半夜,黑龍見大家都睡熟了,偷偷地從寶盆里取出火牌、風(fēng)牌,來到岸上,搖動二牌,施展法術(shù),頓時滾滾熱浪隨風(fēng)奔涌,滿坡綠油油禾苗打蔫卷葉。一連七天,每晚如此。這一來,辛苦的莊稼人慌了神。莊稼可是百姓的命根子呵!人間眼看著枯干的禾苗,心急如焚,便扶老攜幼,跪拜在龍王廟前求雨,叫苦連天。
看到百姓痛苦的景象,白龍焦急萬分,坐臥不安。而黑龍卻悠哉游域,好不得意。
驀然,白龍想到了父王的雨牌,真心找弟弟黑龍商量行雨牌救民。黑龍見白龍中計,心中竊喜,假惺惺地說:"百姓受災(zāi)的確可憐,不過動用雨牌之事,大哥可要三思而行,難道你忘了父王臨行的囑咐?"黑龍這么一說,白龍一時也躊躇起來:是啊,父命不可違嘵!黑龍見白龍猶豫,便別有用心地說:"不過,父王不在家,長兄比父,救人如救火,哥哥看著辦就是。"白龍一思量,毅然取出雨牌,于當(dāng)夜行起東南風(fēng),普降甘露,百姓夜里突然間聽得雨聲大作,都高興得爬起來看。第二天,雨過天晴,人們敲鑼打鼓,抬著三牲,到海邊向龍王叩謝救命之恩。
不覺半個月過去,老龍王回宮了。黑龍聞知急忙到老龍王跟前惡人先告狀,說白龍無事生顯而易見,怎么怎么不聽勸說,擅自動用雨牌云云,老有緣王也不問個分明,一下子氣得渾身打顫,汗珠直冒,話也說不清了:"呵,呵?……造孽的逆子,這可叫我怎么交待?"原來這風(fēng)火雨牌三神牌,必須玉皇大帝降旨,方可使用,否則,為欺君之罪。正在老龍王束手無策之際,突然天庭鐘鼓聲驟起,天空中降下一朵白云,云朵之上,太白真人宣玉帝圣旨:宣東海龍王上天庭,責(zé)問擅用風(fēng)火雨三神牌之事。老龍王聽罷,一下子癱倒在地下,惱怒地大喊:"給我把白龍逐出去,永世不得返回!"
白龍被不由分說地趕出龍廷,逐出東海,他被迫無奈,只要化著白面書生,在田野上徘徊,他走啊走,來到熟悉的初家莊。在村頭的大河上,他又餓又渴,眼前亂冒金星,一頭栽倒在河水里。人人都知道,龍是離不開水的。在水里,白龍又恢復(fù)了力量。打這,白龍在這條河里安下了家,白天他化著小伙子上岸幫人們干活,晚上回到河里,河水因他在更清了,而且水比以前更充足了。
不久,這事又被黑龍知道了,一天夜里,黑龍又悄悄地偷取火牌,來到河上,搖動牌子,施展法術(shù),將河水燒得滾燙,多虧居住在上游的好心的鳳凰山神,早早發(fā)現(xiàn)了黑龍的用心,多放了些泉水,才救了白龍的性命。但是,白龍的一般玉鱗被燙掉了,再也不能化作人上岸去幫助百姓們干活了。
從這以后,白龍再也沒有離開這條河。河水淙淙,四季碧清,水源茂旺,奔騰不息。河兩岸的百姓們,安居樂業(yè),林茂糧豐。人們?yōu)榱藞蟠鸢埖亩鞯?,也為了紀念白龍,在河邊的山上,修了座廟,叫白龍廟,這條河也就叫做白龍河。至于那黑龍,也因他偷用神牌,殘害百姓,被玉皇大帝發(fā)覺,發(fā)配到遙遠的北方,去鎮(zhèn)守黑龍江。不過,他也后悔了,還想再回老家看看,以報答百姓對他的寬恕之恩呢!
白龍河的故事(二)
很久很久以前,白龍河里有一條青龍,是遠近聞名的一條強龍。平時,青龍吃飽喝足,便臥在水底酣睡,一覺醒來,便是一月之久。沿河兩岸,禾苗半枯,奄奄一息。它慌忙吸一大口水,搖頭擺尾,騰空而起。頓時烏云亂翻,風(fēng)聲大作,大雨傾盆而下。沿河兩岸百姓怨聲載道。
忽一日,這 條河里又飛來一條小白龍,它的身材細而長,渾身的鱗片閃著銀光,眼睛炯炯有神。小白龍經(jīng)常飛到天空,細心地察看兩岸莊稼,或三天五日,它便在夜間輕游身軀,慢吐云霧,細雨無聲地打溫了青山,滋透了田地。
天亮后,小白龍便回到河里。天空頓時雨過天晴,風(fēng)和日麗。于是,河兩岸林茂糧豐,家家傳出歡樂的笑聲。
有個村子的族長在一天夜里,忽然發(fā)現(xiàn)從河里躍出一條小白龍,不一會兒,便落下霏霏細雨,他連忙跪在地上,連磕三個響頭。第二天,又帶領(lǐng)村里的老少,來到河邊,燒紙燒香,有人還往河里扔饅頭,祝白龍長壽,保佑沿河百姓,安居樂業(yè)。
可是,這件事被青龍知道了,他惱羞成怒,便經(jīng)常尋釁鬧事,想把小白龍置于死地
小白龍并不示弱,對青龍說:"我們不妨決一雌雄,不過,誰輸了就得離開這里,永不回來。"青龍根本沒把小白龍放在眼里,便一口同意了。白青二龍定為三天后的早晨,在這條河里分個高低。
小白龍在夜里托了一個夢給村子里的族長,說某日某刻,它要與青龍決戰(zhàn),望族長助一臂之力。它對族長說:"當(dāng)河水翻起白浪時,那是我餓了,你便往河里扔饅頭,我吃了饅頭后會更有勁;當(dāng)河里翻起黑浪時,那說明是青龍餓了,你們就往河里扔石頭!"族長醒來,知道是白龍托夢給他,第二天,便作了安排。不過,也是在那天夜里,山廟里的老道也做了一個夢,夢見青龍對他說,某時某刻我與白龍決斗,見黑浪白浪翻騰時,你要說'青龍占了白龍的窩'。老道醒來,知道是青龍托夢,不敢怠慢,便飯也不吃,覺也不睡,咕噥著練那個口訣。
三天頭的那個早晨,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來到了河邊。各自的面前都擺著饅頭和石頭。時刻一到,兩條龍便在里面打起來了。老百姓見白浪翻騰,便扔饅頭;見了黑浪卷起,便扔石頭。而山廟老道見了白浪黑浪翻滾,慌忙中將口訣說成"白龍占了青龍的窩"!于是青龍大敗而逃,遂不復(fù)回。
從此,河水碧清平緩,黎民安居樂業(yè)。這條河也由此得名叫白龍河。萊陽五條河中,獨獨沒有青龍河。
蜆河--賢河
萊陽有條五龍河。這五龍河是由蜆河、白龍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條河匯聚而成的。五龍河中的"蜆河"沿河居民又稱為"賢河",也叫"旋河"。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jù)說很早很早以前,萊陽城北沒有河,而萊陽城以雕塑卻是一片汪洋,被稱為"XI(該字在書上為[豕希])養(yǎng)澤"。澤中有五條龍,為了爭做首領(lǐng),它們整天在云里吐霧,振鬃甩尾,爭斗不息,以致風(fēng)雨失調(diào),黎民深受其苦。
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便把五條龍召至天廷。五條龍到了天廷,在靈霄寶殿上況又咆哮爭辯起來。玉帝大怒,正要降旨懲罰它們,太白金星出班奏道:"陛下,常言道:'鳥無頭不飛,蛇無頭不走'。況群龍無首,難免爭斗。不如讓他們在萊陽城北,分別開五條河,先交旨者為五龍之首。"玉帝準奏。
五龍領(lǐng)命,離開天廷,霹靂火閃地回到萊陽,各自選定源頭,開拓起來。除蜆河龍之外,其余四龍在開河時橫沖直撞,所過之處,村莊田園,沖毀不計其數(shù)。結(jié)果四龍先到天廷交旨。唯有蜆河龍姍姍來遲,且疲憊不堪。玉帝問它:"為何遲遲而來?"蜆河奏道:"臣到萊陽城,看到那里土地干旱,移民視水如油,頓生憫憐之心,便把河源選得遠一些。為了使沿河村莊田園免受洪水之災(zāi),便繞道而行,大彎拐了七十二,小彎拐了九十九,故此來遲,望玉帝怒罪。"玉帝聞奏,不但沒有怪罪于他,反而贊道:"賢哉!此龍!"便降旨:"爾等五龍,賢龍為首。"其余四龍,羞愧難當(dāng)。自此以后,五龍以賢龍為首。蜆河,就被稱為"賢河",因沿途拐彎多,旋渦多,故亦稱"旋河"。
賢河被尊為五龍之首以后,又率四龍回到"[豕希]養(yǎng)澤",對眾龍說:"我等五龍匯聚于此,積久必然為害百姓。不如協(xié)力穿山劈嶺,開一條河道,直通南海。"四龍齊應(yīng):"唯命是從!"于是,賢龍便率四龍協(xié)力奮戰(zhàn),果然開出一條直達南海的河道,這就是五龍河。

五龍河的鯉魚非常名貴,捕捉的人自然很多,但河里的鯉魚卻并不見少,為什么?當(dāng)?shù)亓鱾髦@樣一段故事:
據(jù)說當(dāng)年張家灌村有個姓張的捉魚能手,身高七尺,虎背熊腰,長著一臉絡(luò)腮胡子,是一條棒實的漢子。他從小跟著父親下河,練得一手撒網(wǎng)捕魚的好本領(lǐng)。不料在他二十歲上,父親突然臥床不起,躺在床上對他說:"我恐怕不行了,把魚網(wǎng)和魚簍交給你吧!"從那天起,他便獨立下河捕魚了。
這一天,五龍河畔,楊柳如煙,梨花似雪。小張?zhí)嶂~網(wǎng),背著魚簍,耀武揚威地來到河邊。他看到河邊有洗衣的大姑娘小媳婦,白沙灘上有戲鬧的兒童,心想:我要露一手給他們瞧瞧!于是,他脫下鞋襪,挽起褲角,便下水了。河水清澈,一眼可看到水底的細黃沙。說來也湊七,剛下水,便看見前面有一條二尺多長的大鯉魚,搖頭擺尾地向他游來,金鱗閃光,科象一條龍。再一看,大鯉魚四周還有一群虎口長短的小鯉魚嚇得亂竄亂蹦。這可把小張喜煞了,他兩手提起魚網(wǎng),"唰"地一下撒開。這姿式有名堂:叫"魔圈"是他從父親那里學(xué)來的最得意的一手。他一提網(wǎng)綱,沉甸甸的,憑感覺就知道網(wǎng)里的魚不少。等他把網(wǎng)收起,一看,不但那條大魚在網(wǎng)里,那群小魚也被他一網(wǎng)打盡了。河邊的人們看到這情景,大聲喊道:"嗬,這么大的鯉魚!"
小張十分得意,把那條大鯉魚和小鯉魚全部裝進簍里,然后高興地回家去了。
他聽到父親在炕上呻吟。便把魚簍往炕沿上一放,"爹!你看!"說著便伸手撈出了那條大鯉魚,老人果然高興了,臉上有了笑容。小張又拿出兩條小魚給父親看,"爹,你看,魚嫩著呢!"
哪知小張的父親,臉色突然變了,陰沉沉地非常嚇人:"你,混帳!"
小張嚇呆了!老人嚴厲地說:"快把小鯉魚放回河里去!"
小張明白了,因為父親早就告訴他:虎口長的小鯉魚崽子是不能捉的,捉了要減人的陽壽。父親打魚總是把網(wǎng)上來的小鯉魚恭恭敬敬地放回河里。
小張只好把小鯉魚重新送到河里。
不久,小張的父親病逝了,小張想,父親的心那么善,可也沒增加陽壽,只活了五十歲。那些經(jīng)常吃小鯉魚的漁佬兒,一大把年紀了也沒有死。小張對父親的話再也不相信了,以后,捕著小鯉魚也不放生了,即使是二指長短的也不嫌小。
小張逐漸成了老張,一年四季人們?nèi)詴吹剿谖妪埡由先鼍W(wǎng)捕魚。冬天他打開冰凌也要捉魚吃,而且嗜酒成癖,一邊捕魚,一邊舉著酒葫蘆咕嘟咕嘟地喝酒。
這年六月初三,是他的五十大壽。清早起來,他忽然想到,爹是五十歲上死的,而自己還健壯,心里非常高興。于是吩咐家里人去打一桶老黃酒,他要去捕幾條五龍鯉魚,好好喝一頓慶賀生日。
吃過早飯,他便來到五龍河邊??墒侨隽藥拙W(wǎng),魚影都沒見著。這時,河邊有個割牛草的孩子,告訴他"豬嘴灣"那里鯉魚多。老張聽了便跟著孩子向豬嘴灣走去。老張告訴他,若是捉到魚多分兩條給他。
到了灣西岸,老張迅速撒了幾網(wǎng),打上了足有十多斤。雖然都不大,但他心里高興,這幾年他習(xí)慣了吃這小鯉魚。
這天,天氣很熱,連走路加撒網(wǎng),老張已臭汗淋漓。決定在河里洗個澡,再往家走。于是他一個猛子扎到深水里去了。誰知道這時他的腿肚子抽了筋,身上就象拴了兩塊大石頭似的,一個勁往下沉。住了一會兒,又覺得仿佛雙腳落地了,睜眼一看,卻是一個巨洞。水深似墨,青巖如鬼。只見一條足有五尺長的大鯉魚臥在洞中,他心里一喜:若是把這條大鯉魚捉到,今天的生日宴席就豐盛了。于是憋足了氣,向大鯉魚逼近。誰知剛要挪步,鯉魚不見了,眼前卻坐著一位穿著金光閃閃魚鱗袍的"王爺"。只見他,雙目突出,威風(fēng)凜凜。"糟糕,今天一定是碰上鯉魚精了!:老張下在膽虛,只見幾個蝦兵蟹將走了過來,命令他到王爺面前跪下聽旨。
"你……殺害了我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子孫,今天叫你償命!"
老張心想,這是自己吃小鯉魚的報應(yīng)了。
"大王,是我糊涂,沒聽父親的教誨。今天是我的生日,饒我一命吧!我以后要把捉到的小兄弟統(tǒng)統(tǒng)放生,還要說服其他人也不傷害這些小生命!"
"好吧,念你父親德行高遠,赦你今日不死,你如能勸說沿河漁佬兒放生幼苗,還延你陽壽……"
老張?zhí)ь^一看,大王不見了。這時,覺得有一條巨鯉馱著他向上浮游。他上岸后,把剛打的小魚統(tǒng)統(tǒng)倒在河里。
從此,老張逢到捕魚的同行,便勁說他們要好好保護鯉魚崽子,捕魚的老哥兒也都對天立誓,決不再傷害小鯉魚了。
據(jù)說,這就是五龍河的鯉魚屢經(jīng)捕捉,數(shù)量不減的原因,這個故事可供"竭澤而漁"者戒。

"萊胡參"是沙參之王,聞名海內(nèi)外。提起萊胡參,還有一個美妙動人的傳說
據(jù)說很早以前,萊陽城南胡城村,有一個青年,人稱張大哥,自幼喪母,十歲喪父,孤單單地一人過日子,為人老實勤快。他把父母留給他的二畝薄田整得地平土深,全部種上了沙能。他想用這二畝沙參蓋三間房,娶個賢慧漂亮的媳婦。因此,他天天守在地里,除劃、捉蟲、澆水,一刻也不肯閑著。二畝沙參長得非常好,比財主"斜巴眼"家的好上幾倍。
"斜巴眼"以為張大哥的地里有參神,幾次派人要用二畝好地換言之他那二畝沙參地。張大哥都一口回絕了,恨得"斜巴眼"牙根癢癢。
沙參收成的季節(jié)快到了,張大哥在地頭上搭起一個小棚子,晝夜守護著參田。張大哥見沙參棵棵長得象小孩胳膊一樣粗,有的還帶著胳膊腿兒,象個招人喜愛的胖娃娃。喜得心里象吃了密一樣的甜。這沙參是他的希望,他的幸福,他要蓋房娶妻,要過美好的日子。他太喜愛這遍地沙參了,于是便撿了兩棵最大的,用盤子盛著,恭恭敬敬地供在他的小棚子里。
這天晚上,張大哥躺在床上,剛一閉上眼睛,一個天仙般的姑娘就站在他的面前,可是一睜開眼,那姑娘又不見了。一連幾次都是這樣,那姑娘十七八歲的年紀,楊柳般的腰身,杏兒般的雙眼,加加的臉蛋,粉皮細肉,兩腮有一對淺淺的酒窩,微微一笑,露出兩排潔白整齊的牙齒。一身乳白色衣裙拖到地上。張大哥長這么大,還沒見過如此俊美的姑娘。一連幾個晚上都是這樣。
這一天,張大哥把收下的沙參堆在一塊,仔細地用苫子苫好,準備明天拿到集上去賣??墒翘烀饕院?,一大堆沙參一棵也不見了,張大哥頓時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兩眼發(fā)黑。"撲通"一聲栽倒了,當(dāng)他蘇醒過來的時候,只見身旁坐著一個姑娘,他仔細一看,和那天晚上見的那個姑娘一模一樣,張大哥一陣激動,立即抓住了她的手。
姑娘告訴他,沙參是被"斜巴眼"偷去了。她是沙參姑娘,見張大哥勤勞善良,又如此珍愛沙參,愿同張大哥結(jié)為夫妻。張大哥一聽,激動的心都要跳出胸膛,慌忙朝沙參姑娘跪下行禮,沙參姑娘連忙扶住他,當(dāng)天二人拜了天地,結(jié)為夫妻。
這件事很快傳到"斜巴眼"耳朵里,他立即帶了三個狗腿來到張大哥家,說張大哥拐騙良家女子,要送衙門治罪。他一揮手,三個狗腿朝張大哥撲來。"斜巴眼"自己則猛地抱住了沙參姑娘。張大哥頓時氣得七竅冒煙,順手抓起一條棍子打倒了兩個狗腿,又舉起了棍子朝"斜巴眼"砸去。"斜巴眼"急忙松開沙參姑娘,和三個狗腿連滾帶爬逃走了。
"斜巴眼"逃走后,沙參姑娘拉住張大哥的手說:"咱們快逃吧,他們還會回來的。"這樣,沙參姑娘和張大哥便連夜逃往東北長白山,仍然以種沙參為業(yè)。東北人為了紀念沙參姑娘和張大哥,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戲,還到北京演出過呢。

明朝年間,南門里趙家同北門里孫家訂了門親事,趙家趙宏有一愛女趙美容,自幼許配給孫家二相公孫繼皋。
孫家弟兄倆個,兄繼成,弟繼皋。孫趙兩家都是官司宦人家,早年同在京城為官司。只因?qū)O家老父去世,又遭了一場天火,趙宏眼看見孫家破落,起了悔婚之心。因此,引出了一段趙美容借觀燈吊孝、女扮男裝中狀元的故事。
話說,大比之年,哥哥孫繼成進京趕考,家中剩下孫繼皋、老母親、嫂子和侄兒孫寶童。
趙宏見有機可乘,便與孫家老母親商議,要將孫繼皋接至府中讀書。孫家老母見親家這般仗義,心中十分感激。臨行時,再三囑咐兒子,切莫辜負岳父的一片心,刻苦攻讀,早取功名。卻不知,孫繼皋進了趙府,正中了趙宏的詭計,他不讓孫繼皋讀書,卻讓他當(dāng)了長工。
美容深居鄉(xiāng)樓,侍女相隨,每日攻讀詩書。忽一日,得知丈夫已來府中多日,終日勞累,長工一般,心中十分難過。她恨父親不講信義,欺貧愛富,便時常暗托家人給他捎些銀兩。這件事被父親發(fā)現(xiàn)后,趙宏又想出一個斬草除根的毒計。當(dāng)夜他派心腹殺死府中的一個丫環(huán),卻嫁禍繼皋,買通衙門,將孫繼皋下了大獄。
這事被北門賣豆腐的雙寶看見了,真心跑去孫家報信。孫老夫人早已風(fēng)聞兒子在趙府受苦,心里十分掛念,如今,又聽雙寶報來兇信,連疼帶氣,當(dāng)場死去。
連年災(zāi)禍,使孫家窮困潦倒,家徒四壁。孫繼皋的嫂子擦干淚水,剪下一縷青絲,讓寶童送給賣婆賣了,換些紙錢來給婆婆燒。
侄兒小寶童年僅六歲,異常聰明。他見媽媽沒錢買棺材,傷心落淚,對媽媽說:"媽,我有辦法。""孩子,你有啥辦法?"寶童比劃著:"媽,你想想,割下您身上最值錢的一塊肉……"媽媽先是一怔,接著明白過來。她泣不成聲地說:"寶童嘵,你是叫娘賣你嘵。"寶童點點頭。媽媽撫著他的頭,哭得象個淚人似的。"兒啊,你是孫家的根苗,如今你爹進京趕考,叔叔遭難,我若賣了你,你爹回來,我可怎么交待呀。"可是轉(zhuǎn)念一想,事到如今,也只有這條路可走了。
媽媽讓人找來賣婆,在寶童頭上插上一根草,千叮嚀萬囑咐:天下財主多,賣給誰也不能賣給趙家。
賣婆領(lǐng)著小寶童一路走一路吆喝:"賣孩子嘍!"可是,走遍了大街小巷,無人過問。賣婆說:"寶童,我把你賣給菜園吧?""菜園里,我也懂,先種韭菜后種蔥……"這時正好路過趙府的門。
趙美容下在繡樓上,長吁短嘆,思念著日思夜想的丈夫,丫環(huán)李孟月回來稟告說:"小姐,墻外來了個賣孩子的,那孩子長得聰明伶俐,真不錯……"美容說:"孟月,把孩子領(lǐng)進來,我看看。"
寶童見了美容,跪下就磕頭:"小姐,買下我吧。"美容問他:"家居何方?叫什么名字?"寶童說:"家住北關(guān)祖兵部,祖父姓孫母姓龍。""父親兄弟有幾個?""叔父繼皋父繼成。""因為什么把身賣?""買棺盛我祖母靈。老奸賊趙宏,害我叔父……""不要說了,趙宏是我父親。"寶童一聽嚇得渾身打顫。美容說:"寶童,別害怕,我是你的嬸娘。"隨即取出五十兩銀子,道:"寶童啊,你快快回家去,二十兩給你奶奶買棺材,二十兩春荒買糧米,這十兩你能不能送給你叔叔?"寶童點點頭:"我能,我能。"美容又說:"再過三日是十五,十五晚上我給你奶奶去吊孝。正月十五是燈節(jié),家門口要掛紅燈,人家掛一丈,咱家掛一丈二尺還要掛零。"
十五晚上,趙府燈火輝煌。宮燈、花燈、龍燈、鳳燈……放著光明。趙美容換了一身素潔的衣裳。偕同孟月,騎馬出了大門。
大街小巷,熱鬧非凡,燈火輝煌,五彩繽紛。黃瓜燈一流青,匣子燈紫瑩瑩……觀燈的人絡(luò)繹不絕。趙美容同孟月只望著那盞最高的紅燈,東轉(zhuǎn)西拐,不覺來到孫家門口。孫家嫂子和寶童早已在門口等候著了。
美容來到孫家,拜祭了婆婆靈位。便與嫂子商議,女扮男裝,連夜起程,進京去找孫繼成。正好碰上開科取士,趙美容中了狀元,孫繼成中了探花,兩人一同歸來,為孫繼皋昭雪了覺冤,人心大快。

將軍頂,位于市區(qū)西南十八里,是一個不大的土丘。周圍深溝高壘,地勢險要,為古今兵家所重視。相傳古代有兩位敵對的將軍,在相距百里處的保駕山打仗,此地曾是戰(zhàn)爭一方的點將臺。在戰(zhàn)爭中有一位將軍死于戰(zhàn)場。他以赫赫戰(zhàn)功和愛兵如子博得了士兵的愛戴。死后殯殮時,他的頭和胳膊沒有找到,就做了金頭銀胳膊把他埋葬了。為了防止墓葬被盜,在周圍同時堆起兩座疑冢。據(jù)說埋葬的時候他的士兵每人一捧土,一夜之間筑起了三大墓冢。軍隊撤出后,留下士兵看守。他們在此生兒育女,繁衍后代,發(fā)展成為一個村莊,村名為將軍頂。
將軍頂村的三大墓冢。一座位于村東六百米處,高二米,直徑十米,保存完好。另一座,位于村北五十米處,高三米,直徑十米,有少量封土已被挖掉,但墓葬尚未暴露。還有一座近在村邊,一九六八年,因修筑房子被挖掉,據(jù)參加挖掘的人說,該墓冢高約四米,直徑二十五米左右,從頂部下挖至五米處,發(fā)現(xiàn)有三米見方的墓穴,邊側(cè)為土壙,唯底部有青磚鋪地,磚上有零散的枯骨,四角各有一個鐵蛋,在一角上還有一把鐵劍。
萊陽風(fēng)俗年五更吃芋頭
萊陽盛產(chǎn)芋頭。以前鄉(xiāng)間在喂養(yǎng)小孩時,總是離不了芋頭。這是因為芋頭有一種特殊的功能:防止腹泄。用芋頭喂養(yǎng)孩子,腹泄少見。
還有一個風(fēng)俗,就是萊陽人在春節(jié)五更全家吃增歲水餃時,必須吃芋頭。這是因為,吃了芋頭,將預(yù)漁產(chǎn)在來年一年的生活中,日子過得富富裕裕,有「余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