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我方張文宏!


4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的一席話,引起了社會的熱議。
他表示:
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

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yǎng)、高蛋白的東西:
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我跟你們講,現(xiàn)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雞蛋牛奶,好吧,還有高營養(yǎng)的三明治,這些都可以。

在許多朋友的眼中,粥代表著健康,是早餐的首選,最近熱播的《我是余歡水》中也有類似橋段:

因此張文宏醫(yī)生“不許吃粥”的言論,自然會被外界不理解。
外界對他的言論有兩點質疑:
第一,中國人自古喝粥,怎么到現(xiàn)在就不提倡喝了?
第二,你張文宏鼓吹不喝粥,多吃三明治,是不是崇洋媚外?

我覺得吧,人家張文宏醫(yī)生也是復旦大學畢業(yè)的,現(xiàn)在在醫(yī)院當感染科主任,這次疫情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證明了自己。
那我覺得張醫(yī)生的話,就是醫(yī)囑,我們怎么都得聽一下吧?

本來大家都以為張醫(yī)生不會搭理這些反對言論,讓這件事的熱度慢慢降低。
沒想到在今天他回應了:

以上是簡練版,下面貼上張醫(yī)生原話,方便大家參考:

簡單來說就是,張醫(yī)生依然堅持孩子早餐“不該吃粥”這個說法,主張多吃雞蛋牛奶牛排來補充“高營養(yǎng)、高蛋白”,以形成抗體。

那既然張醫(yī)生較真了,那我也要幫他說幾句話了。
為什么張醫(yī)生會一再堅持孩子“不該吃粥”的觀點呢?

行文之前我們必須弄懂三個問題。
第一,張文宏醫(yī)生“不該吃粥論”針對的對象是誰?
看了原視頻就知道,他針對的是孩子們:

第二個問題:張醫(yī)生所指的“粥”,是什么粥?
我們不妨看他第二段采訪的原話:

什么粥最有可能搭配的是咸菜?只有【白粥】的這個可能。
而張文宏醫(yī)生作為上海人,上海當?shù)氐脑绮?,就盛行?strong>【白粥咸菜】的搭配。

第三個問題:張文宏醫(yī)生第一次發(fā)表“不該吃粥論”,是在什么場合?
開頭也說了:是在一個新冠肺炎疫情講座上談到的。

以下討論圍繞著這三個前提進行,弄明白這三個前提,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為什么張文宏不提倡孩子喝白粥?
我們了解一下白粥的成分表:

圖源@丁香醫(yī)生
大家都明白,粥里面近90%是水,其他的主要物就是糊化的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
那么白粥作為孩子的早餐,僅僅提供碳水化合物,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特別是小孩子是處于長身體的關鍵時期,缺乏高質量的蛋白質,自身的抗體也難以形成。
特別是疫情期間,抗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樣是不夠形成抗體滴
為什么牛奶雞蛋含有高蛋白?
先看一張表:

好了有小伙伴要問了:
這100g的牛奶里不也只是含了3g蛋白質嗎?
這里引用著名科普作家云無心的微博回答大家的疑問:

另外為了農(nóng)村的孩子們能攝入優(yōu)質蛋白質,國家早已開展了“蛋奶工程”:

那如果白粥真的足夠優(yōu)秀的話,為什么國家不安排“粥粥工程呢?”

大家不要忘了,張文宏第一次發(fā)表此言論,是在疫情講座上的。
所以總結一下,整件事的全貌其實是:
特殊時期,張醫(yī)生在疫情講座上,提倡孩子們的早餐要多攝入高蛋白食物,比如雞蛋牛奶,這樣有助于形成抗體,以應對新冠病毒。

他的原話
這樣一看,是不是舒服多了?

那么,張醫(yī)生的話有不足的地方嗎,也是有的。
因為像我國的某些省份,他們的粥所采用的配料是很豐富的。
拿我所在的廣東來講,皮蛋瘦肉粥、粉腸豬肝粥等粥類,肉下得很多,營養(yǎng)是比白粥要豐富的。

而張醫(yī)生的原話里,是直接說“不能吃粥的”,沒說清楚是不是白粥(我也是從他第二次發(fā)言推理出來的)。
不僅顯得過于絕對化,也很容易落人口實,遭到攻擊。
但總的來說,張醫(yī)生的話問題還是不大的:
他就是想提醒孩子們多攝取蛋白質,然后拿粥來舉例而已,大家以后多多注意蛋白質的攝取,就OK了。

那么如果你“無粥不歡”,非要早上喝粥怎么辦呢?
老規(guī)矩,依然圍繞著“蛋白質”來作文章:
你可以在粥里加上豬肉、雞肉,就能讓粥變得更營養(yǎng)啦:

另外,你還可以試試“雜糧粥”,通過加入燕麥、雜豆、薯類等粗糧,不僅富含蛋白質,還有膳食纖維促進健康哦!

再另外,如果你有乳糖不耐癥,你也可以試試豆?jié){哦,同樣富含蛋白質哈!

總而言之,張文宏醫(yī)生不讓吃粥的話,那只是建議而已,大家想聽就聽,不聽的話也沒關系。
隨意一點就好,就不要糾結對錯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么一個體會:
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了,90后、00后的身體素質,是普遍比老一輩要高的。
為什么?不正是因為我們有條件大口吃肉、大口喝奶嗎?

另一方面。吃雞蛋,喝牛奶能讓孩子快高長大,這不也是大家的常識嗎?
怎么從張醫(yī)生嘴里說出來就一堆人懟呢?

張醫(yī)生其實和徐大sao很相似:
曾經(jīng)被眾星捧月,深受大家的喜愛。
突然他們身上有了噴點,于是反過來又遭到了大量的攻擊。


喝個粥都要上升到崇洋媚外,你們不累的嗎?
有人說,這是“經(jīng)得起多大的褒獎,就要經(jīng)得起多大的詆毀”。
可你要詆毀也得講點道理,不是嗎?

我真的很反對將一個人變成“神”,就像徐大sao被稱為“碳水教父”,張醫(yī)生被稱為“硬核醫(yī)生”一樣。
一旦把他們推上了神壇,就不允許他們犯一點錯誤,他們的一言一行,總會有一大堆人拿著放大鏡來打量。
可他們,也是我們之中的一位普通人啊。


廚房人類
專注于 研究「人類行為學和美食之間關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關的趣事兒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