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失傳已久的學習秘籍,孩子若能用在學習上,絕對能沖985!
翻開金庸的武俠小說,沉迷于細節(jié),感嘆其智慧:江湖之上,誰的武功高強,誰就受人景仰,正如誰的學習能力強,誰就能在最終的高考大戰(zhàn)中獲勝。
愚笨如郭靖,能煉成絕世武功,一飛沖天,成為江湖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并最終成為一代宗師。苦命如張無忌,最后能十年武當沒人問,懸崖一躍天下知;桀驁如楊過,縱受排擠打擊,最后卻能擊退外地,成為萬人景仰的英雄。他們失傳已久的學習秘籍,如果被高中生活學活用,定能學到一定境界,決勝高考之巔。
九陽真經(jīng):
練好內(nèi)功,打好基礎(chǔ)
凡是學武必練內(nèi)功,它是一切的基礎(chǔ),內(nèi)功不深的人,對武功招數(shù)再怎么熟練也會缺少威力,甚至有可能成為繡花枕頭,空有其表。
在《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最開始除了幾招劍法什么也不會,但他有深厚的內(nèi)功基礎(chǔ)之后,無論再學習多么高深莫測的武功,都變得非常容易而且進步神速。
在《神雕俠侶》中,郭靖沒有直接去教楊過那些“實用”的招數(shù),而是把他送到全真教,希望他能夠先把內(nèi)功練好,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而不要像自己一樣走了很多彎路。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任何事情都需要打好基礎(chǔ)。彈吉他要先會按和弦,學英語要先積累詞匯量,學數(shù)學更要打牢基礎(chǔ),具體來說就是書上的重要的概念,還有課后習題。
注意,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做好課后習題,它們不但能幫你規(guī)范書寫格式,許多高考題就來自課后習題的變型??!想一蹴而就是很難的,每一個世界冠軍都是平平日里無數(shù)汗水換來的,這個道理想必也無需多言。
乾坤大挪移:
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張無忌學醫(yī),得益于父母及謝遜所教的基礎(chǔ)知識,練習九陽神功,得益于所學的醫(yī)學原理,即使在他摔斷雙腿期間,看到兀鷹,便想“此后除了繼續(xù)參習九陽神功、更求精進之外,便是設法將已練成的上乘內(nèi)功融入謝遜所授的武術(shù)之中?!睂W會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之后,其他功夫更是觸類旁通,信手拈來。除了深不可測的一代宗師張三豐,當時天下已再無對手了。
這很像上課,老師在講臺上傳道授業(yè),學生在座位上吸收知識。倘若只是將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記下來,那只能叫“儲備”,不是自己擁有的。只有知其所以然之后,將知識消化掉,才是轉(zhuǎn)換為自身的財富。這個過程,就如同內(nèi)功的吸收一般。
推薦給大家一個好方法:把相似的錯題整理到一起,進行比較,(解題思路上的相似,題型的相似,所設的陷阱相似,都可以進行比較并自己主動去思考出題人的意圖),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樣的話,你做的題目比別人少,但起到的效果卻比題海戰(zhàn)術(shù)好。
九陽真經(jīng):
調(diào)整心態(tài),心無旁騖
張無忌得到九陽真經(jīng)后,“先行誦讀幾遍,背得熟了,然后參究體會,”相當于先通讀后詳解,并且存著“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念頭,居然進展奇速?!边@是說沒有任何壓力和包袱。
郭靖學武入門的老師是江南七怪。這幾個老師脾氣怪異,因為要和邱處機比賽,這種考試壓力,使得他們焦躁不安,著急之下,也不根據(jù)郭靖自身的特點,鍋碗瓢盆一起上,結(jié)果郭靖什么都沒有學精,還被嚴重打擊了自信。
可見,學習心態(tài)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清華學長在分享經(jīng)驗時,將自己的獲勝法寶和盤托出:“埋頭,素服,三緘口”。
埋頭,即看書走路時總是低著頭, 將自己置身于一個不受干擾的環(huán)境。素服,即絕不穿顏色鮮艷的衣服,因為要戒除心中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浮躁。三緘口,是指對于學習以外的事情我要“不說,不說,再不說”。每天都在踏踏實實地走,不敢有半點浮華。雖不免有夸張的成分,但充分顯示出專心的強大能量。
高中階段,每個同學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如果擺不正自己的心態(tài),就很容易在思想上徘徊不前,而徘徊的時候一長,就很容易進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導致沒有信心,沒有興趣,厭學等“高考綜合癥”。過于激動、拼命要求自己要怎么樣怎么樣,也很難在考試中取勝,因為那種狀態(tài)下很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前工后拙。
太極劍法:
得意忘言、為我所用
在金庸小說中,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高手其實都沒有固定的套路,像程咬金那樣的三板斧,是不可能長久的。
《倚天屠龍記》里,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劍法,演練了三遍下來,張無忌起初記得多半,到后來只記得幾招,轉(zhuǎn)了兩圈之后高興地說自己全忘了。周圍人急得要命,想你張無忌可真是笨蛋啊,都忘了還這么高興。張三豐卻很滿意,捋著胡須說,不壞不壞,忘性真快。
《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學劍,風清揚指教他:“獨孤大俠是絕頂聰明之人,學他的劍法,要旨是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記。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shù)忘記,也不相干,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干凈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p>
這里金庸就是在強調(diào)一個“意”字,劍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會劍意。只記得劍招的,那是照貓畫虎,叫作模仿。但記得劍意的,是學到了最原本的思想,用這種理念去創(chuàng)造,那才是上乘的武學之道。
總是依形式而為,就會很容易限制一個人的能力,仿佛給自己畫好了格子,再也沒有走出界限的勇氣。若是開始就能夠順其意而行,一個人的潛力就很可能得到釋放,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降龍十八掌: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從小習武,且有名師帶路,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因此處于中等生的狀態(tài),沒有亮點。知道遇到洪七公。
洪七公深知“巧娘必有拙女”的道理,一開始對郭靖因材施教,當然也考慮到自己的懶惰,他為郭靖單獨開課,教學內(nèi)容是降龍十八掌。降龍十八掌簡單易記、易學難精,正好適合下笨功夫的傻小子郭靖。而且對洪七公自己來說,也不需要三天兩頭的布置作業(yè),搞血汗教育。這套量身打造的功夫激發(fā)了郭靖的潛能。
好個郭靖,招招重復,步步為營、千錘百煉、穩(wěn)扎穩(wěn)打,終于脫胎換骨,練成絕世神功。最后,在華山論劍的高考中,一戰(zhàn)成名。
可見,方法再好,不適合也是白搭。好學生通常都有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他們深知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用于所有人,所以他們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不管是使用閃卡、自己做模擬試題還是和朋友一起學習,又或者是大聲把要記憶的內(nèi)容念出來,只要是能幫助到你的方法,你就應該堅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