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16豫卦本義詳解 | 壯大富余時的智慧告誡

2023-08-08 18:22 作者:共時海洋  | 我要投稿

【豫卦原文】

【卦辭】豫,利建侯行師。

【爻辭】(由下往上看)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

六五:貞疾,恒不死。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初六:鳴豫,兇。

?大家好!這一期是詳細解讀豫卦?!霸ァ睉斫鉃閴汛蟾挥?。豫卦是關于事物開始壯大富余時的智慧告誡。正確釋讀豫卦難度很大,古文字隸變導致異文多,各種解釋聚訟紛亂,誤解很大,反映了西漢大經(jīng)學家劉歆的話:“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保ㄈ募s7200字,字詞辨析看懵了的可以跳過,看句子義理解讀。)

一、全卦本義詳解

㈠、卦名、卦符卦象詳解

我們從之前的解讀可以看出,《周易》的卦名、卦符卦象、卦爻辭是高度關聯(lián)一致的。

1、卦名

卦名作豫容易晦澀原義,當從戰(zhàn)國楚簡本《周易》作余,是壯大富余之義。結合卦辭“豫,利建侯行師”來理解,有事物名聲和實力初有成就之意,《象傳》的“雷出地奮,豫?!笨捎蓄愃浦?。此時可能會自大得意出問題,卦中多有告誡,也與謙卦禮敬謙虛之義相對。

后世卦名異文:⑴西漢帛本《周易》作餘。餘訓饒、多、飽,本義是糧食有剩余,尚不失壯大富余之義。⑵西漢簡本《周易》和傳世本《周易》作豫。徐中舒、吳其昌、何琳儀等學者們論述:戰(zhàn)國才出現(xiàn)的予字是從邑字訛變而來,豫字古文從邑從象,本義指盛產(chǎn)大象的地方,古代河南當以產(chǎn)象而得名豫州??芍プ直玖x可引申有壯大富余之義,但后世有的訓豫為大,丟失富余之義;有的訓豫為樂,則更乖失本義;還有的以為豫是由大而樂,依我看都是沒搞懂而附會《象傳·豫卦》理解的“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我將在卦象和六二“介于石”詮釋這段話的正確含義。

2、卦符卦象解讀

豫卦卦符是上震下坤,一般認為震意象雷,坤意象地,俗稱雷地豫。我認為這是意象地上鼓聲,鼓聲如雷,也是《象傳·豫卦》理解的“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所指。依據(jù)有三:

⑴鼓在商周時期是重要禮樂器,鼓聲彭彭如雷聲,震威莊嚴,用于戰(zhàn)爭震懾敵方和祭祀交感神靈先祖。如殷商甲骨卜辭便有祭祀上帝神時擊鼓的記載:“惟五鼓□,上帝若,王□有祐”(《合集》30388)?!吨芏Y·地官·鼓人》描述:“鼓人掌六鼓四金之聲音,以和軍旅、以正田役。教為鼓而辨其聲用,以雷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軍事……”《周禮》細節(jié)不一定真實,但鼓用于祭祀和軍事是可信的。鼓聲能契合豫卦中“建侯行師”軍事、“鳴豫”宣傳、“介于石”祭祀、“盱豫”聲樂的場景。

⑵大有卦反映祭祀鼓聲重要。我之前已詳細解讀過,大有卦是講大型高級祈祐,其中九四“匪其彭”指不是那殷人的祭祀鼓聲,“彭”是作象聲詞表示鼓聲。全卦只提到鼓聲,可知鼓聲在祭祀禮樂中重要。

《詩經(jīng)·大雅·靈臺》“鼉鼓逢逢,蒙瞍奏功”,是描述慶祝周文王建成靈臺,用鼉tuó鼓作樂,鼓聲逢逢如雷聲,歌頌文王功德。這與《象傳·豫卦》理解的“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若合一契。

綜上,豫卦卦符上震下坤,卦象應理解為地上鼓聲,非常符合豫卦內容。

㈡、卦爻辭詳解

1、卦辭“豫,利建侯行師。”

字詞注釋:【豫】壯大富余?!纠坑欣冢擞?。【建】建立。【侯】諸侯。【行】行動,發(fā)動。【師】軍隊,西周最高的軍事單位,引申指戰(zhàn)爭。

“建侯”就是建立諸侯政權,這可以與《周易》中的君子是王公諸侯級高級行政管理者對應。己方壯大富余,當然有利于“建侯行師”的擴張行為。

卦辭義理解讀是:己方壯大富余,有利于建立諸侯,發(fā)動軍隊戰(zhàn)爭。

2、初六爻辭“鳴豫,兇?!?/span>

字詞注釋:【鳴】聲明,本義鳥鳴叫,此處有炫耀之感?!緝础績磹翰缓?。

“鳴豫,兇”的道理類似“財不露富”和“滿招損”?!傍Q豫”像鳥鳴叫讓他人聽到、知道那樣,聲明炫耀己方壯大富余,自大得意。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不免易招他人嫉妒,甚至產(chǎn)生覬覦攻掠的歹念,所以會兇惡不好。

爻辭義理解讀:聲明炫耀己方壯大富余,將會兇惡不好。

3、六二爻辭“介于石,不終日,貞吉?!?/span>

字詞注釋:【介】本義應是次要、副級的人,在商周與祭祀祈福高度相關,此處作動詞有親密贊美之感。解析:

⑴商周甲骨文金文和文獻《詩經(jīng)》、《尚書》中,介字主要跟祭祀祈福有關。①吳其昌先生論述甲骨文卜辭“貞:于甲介御婦妌?”(《前編》壹·四三·4)說:“祖先神主所在之室,殷代尚稱為‘介’,后世傳寫已省作‘個’。每一神主既占一‘介’”。卜辭大意是想要獲得正確認識:在祖先甲的介室舉行御祭來御除婦人妌所遭受的災禍好嗎?②吳其昌、楊樹達、裘錫圭等學者論述甲骨文“多介兄”、“多介父”等指親屬,介是副、貳的意思,從《禮記·曾子問》“曾子問曰: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祝曰:‘孝子某為介子某薦其常事?!笨芍孀谧樱吹臻L子)祭祖的“介子”身份是庶子,但介字構形不明,說象人衣甲、癬疥均不足信。我認為甲骨文介字應是從人從少(見下圖),會意指次要、副級的人,關系親密,族脈相連。宗法制下庶子從輔于嫡長子,故而介字先后引申有次大(先前只訓為大)、微小、輔助、個、間隔、節(jié)制、堅固等義。③西周祭祀祖先祈福用語常見介,有親密贊美之感,如“介德”、“介?!?、“介眉壽”?!敖榈隆币娪谖髦苤衅趲煵哦︺懳摹俺急L熳?,用氒(厥)剌(烈)且(祖)介德”?!敖楦!币娪凇吨芤住窌x卦六二“受茲介福于其王母”、《詩經(jīng)·楚茨》“先祖是皇,神保是饗。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和“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钡??!敖槊級邸币娪凇对娊?jīng)·載見》“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壽”等,這類似西周金文常見的“害眉壽”,詳見大有(祐)卦初九“無交害”解讀。

甲骨文介字應是從人從少,字形左右無別,兩、三、四點無別

⑵戰(zhàn)國楚簡本《周易》作[?矢介](見下圖),含義不明,我認為從矢從介有陳獻祭告之義。依據(jù)有四:①甲骨文金文矢字有二義,一訓箭;二訓陳,有陳獻、進獻之義,如《屯》313卜辭“……我以方矢于宗”(我把方人作為人牲陳獻于宗廟)。②戰(zhàn)國楚簡《緇衣》中人名祭公的祭寫作[?矢矢](見下圖),矢似乎與祭有關。③傳世文獻《逸周書·世俘解》“辛亥,薦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憲,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廟,秉語治庶國。”其中矢為陳獻之義,用于祭告祖先上帝。還有《詩經(jīng)·大雅·江漢》“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中“矢其文德”有展示、宣揚文德之感。④結合前文解析介字與祭祀祈福高度相關。

【于】向。【石】同祏,宗祏,宗廟主。西周早期父辛卣銘文有“永寶石(祏)宗不刜?!薄墩f文解字》:“祏,宗廟主也?!吨芏Y》有郊宗石室。”《左傳·莊公十四年》:“典司宗祏”、《左傳·昭公十八年》:“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廟”杜預注:“祏,廟主石函?!薄窘K日】整日,引申指所有時間。【貞】正確認識?!炯考啤?/span>

前引文獻中,孔子在《禮記》中介紹如何以“介子”主持祭祀,又作《春秋》當然知悉宗祏之事,故而能在《象傳·豫卦》解釋:“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這正契合《逸周書·世俘解》“辛亥,薦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憲,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廟,秉語治庶國”記述周武王克商后陳獻戰(zhàn)果祭告上帝先祖的情景。再結合介字、石字高度相關祭祀祈福的解析,可知楚簡本《周易》作“[?矢介]于石”最為貼切,是陳獻成就祭告贊美于宗廟祖先的祭祀祈福。

己方“豫”壯大富余是君子的好政績、好成就,或者“建侯行師”等有所成就,當時歌功頌德,最要緊最隆重的是“介于石”祭祀祖先告知政事和戰(zhàn)爭勝利。但不要變成“鳴豫,兇”,所以要有限度“不終日”不要整日這樣夸功。

爻辭義理解讀:(陳獻成就)祭告贊美于宗廟祖先,不要整日。正確認識(有限度)才吉善。

另外,“介于石”異文異解辨析。唐代《經(jīng)典釋文》:“介,古文作‘砎’。鄭古八反,云‘謂磨砎也’。馬(即東漢馬融)作‘扴’,云‘觸小石聲’?!蔽鳚h帛本《周易》作疥,疥是一種刺癢的皮膚病,作動詞訓搔,跟磨扴動作相似。有些人據(jù)此以為“介于石”是刮扴石磬奏樂,其實不對。因為:

⑴誠如前文論述,商周文獻可充分證明介與祭祀宗廟石(祏)先祖神靈有關,且與《象傳·豫卦》理解的“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契合,但未見介與石磬奏樂有關聯(lián)的依據(jù)。

⑵磬是懸掛的玉、石,是擊打奏樂,而不能刮擦奏樂?!渡袝虻洹贰皳羰允?,百獸率舞”?!恫虃鳌贩Q:“石磬也。重擊曰擊,輕擊曰拊”。

⑶介字異文應是漢字發(fā)展隸變。①跟戰(zhàn)國楚簡本《周易》一同出土的楚簡《競公瘧》有疥字寫作[?疥蟲]從疥從蟲(見下圖),與[?矢介]字判然有別,可知帛本《周易》作疥缺乏支持。②先秦未見扴字、砎字,后世典籍不見[?矢介]字。戰(zhàn)國楚字顛倒矢字,作偏旁時容易與扌相混,如拙字的訛變(見下圖)。所以楚簡本《周易》的[?矢介]字后來應是訛變?yōu)閽S字,本義則逐漸湮滅難明了。東漢馬融是只傳承保留了訛變后的扴字但已不解其義(他還保留了九四“由豫”的古文由作猶,詳見九四解讀)。綜上,后世訛作扴字和改作疥字、砎字的釋讀都變成了望文生義,解讀不通,不是按商周時代的認識釋讀。傳世本《周易》經(jīng)過??弊鳌敖橛谑鄙胁皇Ч帕x,優(yōu)于其它異文。

1號、3號拙字可證,矢作偏旁訛變?yōu)檗?/figcaption>
兩字判然有別

4、六三爻辭“盱豫,悔,遲,有悔?!?/span>

字詞注釋:【盱xū】當作吁或歌,結合本卦壯大富余的主題及下文“悔”,指聲樂夸大,有沾沾自喜之感。解析:

⑴楚簡本《周易》作可,李零教授說:“可,簡文寫法類似吁,馬王堆本(即西漢帛本《周易》)作杅,雙古堆本(即西漢簡本《周易》)作歌,今本作盱,都是吁的誤寫?!崩顚W勤先生亦認為竹書本“可”系“吁”字形誤。我的補充:訶是歌的先秦古字,作可或是歌的省寫,而吁訓感嘆、吁呼,吁與歌都可表達聲樂夸大。

⑵馬王堆漢帛書《二三子問》有“卦曰:‘盱予,悔?!鬃釉唬骸搜月晿范唤湟??!笔敲鞔_以聲樂釋盱,而且悔于不慎戒節(jié)制,當嫌聲樂夸大。⑶盱字的相關解釋,與吁、歌可通之處是夸大、沾沾自喜。《經(jīng)典釋文》出盱:“向云:睢盱,小人喜悅之貌。王肅云:盱,大也。鄭云:夸也?!墩f文》云:張目也?!蹲酉摹纷骷u,京作汙,姚作旴,云:日出也?!睆挠诼曋侄嗪写罅x。

【悔】悔恨;悔或作晦,晦暗不明,引申為衰退?;凇⒒薇疽蛔?,從甲骨文金文每字分化,事物發(fā)展變得晦暗不明而生悔恨。【遲】徐行不進,繁體字作遲。楚簡本《周易》作??,漢熹平石經(jīng)作遟,都是遲的或體字。漢簡本《周易》作夷,西周金文??王典籍作夷王,可證夷??字通,??遟為一字異體?!居小勘硎景l(fā)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祭告贊美要有限度才好,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聲樂夸大是不好??上攵?,“盱豫”好為歌功頌德夸大己方,沾沾自喜,會讓人變得自大自滿,將會“悔”悔恨,“遲”徐行不進,固步自封,難再積極進取。后文“有悔”當作“有晦”理解更好,指發(fā)生衰退,例證還詳見乾卦上九“亢龍有悔”實為“亢宿有晦”。

爻辭義理解讀:好為聲樂夸大己方壯大富余(沾沾自喜),將會悔恨,徐行不進,甚至發(fā)生衰退。

5、九四爻辭“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span>

字詞注釋:【由】同猷,審慎疑慮之貌,與后文“勿疑”呼應。楚簡本《周易》作猷(yóu),猷本義指麂(jǐ),鹿科麂屬動物,麂類型小,受驚時能發(fā)出類似狗吠的叫聲,因此像犬,行動謹慎多疑,猷引申訓謀。唐代《經(jīng)典釋文》稱東漢馬融所據(jù)的《周易》“作猶,云:猶豫,疑也”是保留古義,先秦猶、猷一字無別。大概是秦漢以來細分“猷”為謀猷,“猶”為虛字,于是傳世本《周易》改作由、帛書《周易》改作允。帛書整理小組以為“允”是“冘yóu”之誤字,古籍“冘豫”義同“猶豫”。古籍也有假“允”為“以”的用法,“以”的部分用法同“由”,所以允可與由通用,古籍故訓還習見猷、猶、由通用,但都缺少審慎疑慮之義。

【大】大型,高級?!居小繌娜淅斫饪纯矗型v,祈祐?!镜谩渴斋@,獲得。【勿】不。楚簡本《周易》作毋。【疑】疑慮?!九蟆繎鬈』騻酰袎汛笫挛锉缐闹x,而朋無壞義。楚簡本《周易》作(?朋土)今作堋,漢帛本《周易》作傰。解析:⑴《說文解字》訓堋“喪葬下土也”,但學者們釋讀出土的戰(zhàn)國楚簡《中弓》的“山有堋(崩),川有竭”、《容成》的“文王堋(崩),武王即立”,可知堋字用法當如后世的“崩”,不局限于喪葬,如《左傳》的“梁山崩”、“不義不昵,厚將崩”、“平王崩”等?!墩f文解字》訓崩“山壞也”,但未收錄傰字,可推知堋與傰共通之處應是都有壯大事物崩壞義。

⑵傳世本《周易》作朋,當是后人隸定(古代學者用通行文字轉寫古文字)時改字,迂曲隱晦了崩壞義。如《周禮·士師》記載懲治八類犯罪行為“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賊,三曰邦諜,四曰犯邦令,五曰橋邦令,六曰為邦盜,七曰為邦朋,八曰為邦誣”,東漢經(jīng)學家鄭玄注:“朋黨相阿,使政不平者。故書朋作傰”,從中可窺探傳世本《周易》改傰作朋。傰字從人從崩,有崩壞離析邦國眾人之感,甚合原文的犯罪行為。另有《管子·幼官》“練之以散群傰署”是散與傰對文,理解為崩解離析之意更貼切。而改傰為朋,訓同類、朋黨,缺少了崩壞義,用“朋黨相阿,使政不平者”解釋原文,就明顯迂曲遠繞許多。

【盍hé】蓋的古字,本義是器蓋,動詞引申為覆蓋、蓋合,此處有和合之感。楚簡本《周易》作??(hē),欠字象形人張口出氣如哈欠,??字從欠可以強調人的情緒,如歡、欣、欽等。漢帛本《周易》作甲,甲可訓鎧甲,如戰(zhàn)國杜虎符“凡興士披甲”,東漢《釋名·釋形體》“甲,闔也。與胸脅背相會闔也?!笨芍?、甲共通之處是覆蓋、蓋合。

【簪zān】簪為撍之假借,古訓疾、速,有快捷之感。簪訓簪子不對,清人段玉裁注兂字:“經(jīng)文之簪,古無釋為笄(即簪子)者”,清人王應麟介紹至唐人侯果“始有冠簪之訓”。辨析如下:

⑴楚簡本《周易》作疌(jié),是古捷字,訓疾、便捷。漢帛本《周易》作讒,《說文解字》訓讒“譖(zèn)也”,指說別人壞話、中傷。段玉裁在《說文解字》“僭”字段介紹《詩經(jīng)》假譖為僭,僭訓①不信;②下犯上,超越本分。

⑵此外,《周易集解》介紹東漢易學家虞翻作戠(zhí),訓“聚會也。舊讀作僭作宗也。”古文字學家張亞初先生解析戠、識(簡體字識)、幟(簡體字幟)在商周原本都作戠字,戠是軍隊的旗幟。旗幟能快速聚會眾人,故而戠可訓聚會。至于舊讀“作宗”,同人卦有“同人于宗”,宗為宗廟,能聚眾。另有《左傳·昭公三年》有“讒鼎之名”,孔穎達《周易正義》引服虔云:“讒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背缗c宗常通用,可知讒與宗能通。

理清以上簪字異文的頭緒是:①簪假借撍訓疾,疌訓疾,宗可聚眾,都與戠為軍旗能快速聚眾有關;②宗與讒能通,而讒訓譖,譖假為僭有破壞良好關系之感,②的意思與①對立。

從以上文字分析來看,解讀“朋盍簪”不論是楚簡本《周易》作“堋??疌”,是崩壞和合與快捷;還是漢帛本《周易》當作“傰甲,讒”,是崩壞和合,中傷。共通之處是,崩壞壯大群體內部的和合團結,破壞良好關系。

“由豫”指審慎疑慮己方壯大富余的情況?!按笥械谩笔谴笮透呒壠淼v的收獲,那時諸侯臣屬前來助祭獻貢,能彰顯周天子的神圣正統(tǒng)地位,威服和籠絡異族外邦,團結內外上下,消除內憂。

爻辭義理解讀:審慎疑慮己方壯大富余,用高級祈祐收獲(消除內憂)。不疑慮,將會崩壞(己方壯大內部的)和合團結,破壞良好關系。

6、六五爻辭“貞疾,恒不死。”

字詞注釋:【貞】正確認識?!炯病考不?、毛病、問題。【恒】長久,恒久?!舅馈繙缤觥⑺劳?。

六五是總結前文“豫”時會有的問題。“貞疾”正確認識初六“鳴豫,兇”、六二“介于石,不終日”、六三“盱豫,悔,遲,有悔”、九四“勿疑,朋盍簪”的毛病,就會“恒不死”。

爻辭義理解讀:正確認識(以上壯大富余時會有的)毛病,就會長久不滅亡。

7、上六爻辭“冥豫,成有渝,無咎?!?/span>

字詞注釋:【冥】幽昧,指昏暗不明,此處作動詞有低調隱藏之義。【成】成就。【有】表示發(fā)生?!居濉孔儯@里還應更接近本義,指變不好。水由清變濁稱渝,可知是由好變不好。【咎】過失不好。該做的沒做就是過失。

相對于前面是或多或少地彰顯“豫”,“冥豫”是低調隱藏己方壯大富余,不求一時名譽,韜光養(yǎng)晦。

爻辭義理解讀:低調隱藏己方壯大富余,成就有變不好(少了些名義上的成就歌功頌德),(實際上)沒有過失不好。

二、豫卦蘊含的哲理邏輯

我們通觀豫卦全卦,就能看出些其中蘊藏的邏輯哲理了。豫卦是對事物開始壯大富余時的智慧告誡,全卦可以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卦辭講壯大富余有利于建侯行師擴張。

第二部分是1爻、2爻、3爻、4爻、5爻,講此時要注意的問題:1爻講炫耀會兇;2爻講祭告贊美要有限度;3爻講好為聲樂沾沾自喜,會遲滯衰退;4爻講審慎疑慮,消除內憂,而不疑慮會崩壞內部和合;5爻講要正確認識以上問題,才會長久。

第三部分是6爻,講另一種選擇:低調隱藏實力,不務名譽,不是過失。

豫卦的這些話,一如后世“滿招損”、韜光養(yǎng)晦的智慧,但要具體很多,仍然值得作為行為指導參考,是《周易》作為治國哲典充滿實用哲學智慧的高度體現(xiàn)。科技發(fā)展會更新迭代,但實用哲學的道理是萬古長青的。這是中國早期哲學的真正精彩,后世學者捧孔子《易傳》為哲理而歪說《周易》為卜筮之書,是沒有搞明白《周易》本義,暴殄天物,舍本逐次。

豫卦的異文異解很多,反映了傳世本《周易》雖經(jīng)???,整體質量遠優(yōu)于未經(jīng)??钡奈鳚h帛本《周易》,但仍有不足,在漢字發(fā)展不斷豐富、細化的情況下,所改的個別字詞不夠恰當,如豫、盱、由、朋。這為正確解讀原文本義造成了不小困擾,究其原因是后人未能貫徹理解全句,限于就字論字,導致隸定和解讀都偏失本義。

以上就是我關于豫卦本義的完整解讀研究。至于感悟啟發(fā)大家可以見仁見智有很多。如果覺得內容不錯,還請三連加分享,這可以讓更多對周易感興趣的人看到,也歡迎在留言區(qū)討論分享你的理解感悟,謝謝!


16豫卦本義詳解 | 壯大富余時的智慧告誡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都安| 东安县| 涞水县| 栾城县| 东港市| 宁城县| 玛纳斯县| 金沙县| 荔波县| 耒阳市| 龙岩市| 宝山区| 吴忠市| 泸溪县| 海安县| 洛南县| 益阳市| 株洲市| 迁安市| 永顺县| 普格县| 韶山市| 博罗县| 长子县| 确山县| 宁河县| 来凤县| 藁城市| 化隆| 无棣县| 靖边县| 金门县| 修文县| 赞皇县| 体育| 灵璧县| 普宁市| 通渭县| 张北县| 仙居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