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豆瓣影視評論精選

來自網友虎皮蛋糕
長期的自憐會放大外界的反饋,不管是好意還是惡意,現(xiàn)代的溫水煮青蛙,永遠是恒溫的,權利這個東西從來不在話里。
人類不會做超出自己認知的行為
芭比至上的社會也是有女性之間的隱性歧視的,女孩子一定要香香美美的,不能是扁平足哦,不能有橘皮哦,芭比們都不去跟怪芭比玩,怪芭比沒有好看的長頭發(fā)一天到晚劈叉就是個怪人了?說好的女孩可以成為她想成為的樣子呢(雖然怪芭比不是真的想變成這樣)?
我不會因為一部電影迎合甚至討好我的價值觀就給這種片打高分,我想不出這和經常被女權主義者們批判的,那些雖然這個男人又丑又笨但是對我好(還是嘴上講講)所以我愛他的“嬌妻”有什么區(qū)別。


男孩的玩具可以帶來無限想象,但是女孩只能被局限在紙板制成的時裝玩具和圍繞家務事的嬰兒娃娃之間,只能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母親。
死亡作為令一個芭比覺醒為一個女性的開端,其所代表的不只是生命的終結,因為對終結的思考還意味著對當下的審視,審視倘若自己的生命即將完結,自己所每日重復的工作與行為又是否真的有價值,在當下身份之中是否是對短暫光陰的浪費。
他們浮夸賣弄著自己的胸肌,將粗俗的俚語當作酷,把混亂嘈雜的派對日夜進行。同時他們還通過販賣虛假權力的方式洗腦了所有的芭比,從而讓男性將原本由女性承擔的職務都取而代之,使得女性再次皈依順從于男性“魅力”之下。
正所謂電影男別喜歡婁燁,讀書男別喜歡余華,音樂男別喜歡陶喆。男性長期將自己知之甚少的文化內涵符號化,當作社交場合中向女性賣弄的“再生生殖器”。
芭比被玩具廠商的設定圈養(yǎng)在塑料屋中假裝生活了一輩子,她也因為刻板家庭結構中“女主內”的規(guī)訓而只能做家務、接孩子、陪老公,假裝投入這些自己并不喜歡的繁瑣事務中。
她們都是被爹系社會量產的“仿生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