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媽媽擅自換掉孩子的抗抑郁藥,青少年不快樂真的是“作”么?

大家好,我是大壯哥!24歲杭州女孩鄭靈華因粉色頭發(fā)遭遇大規(guī)模網暴致情緒抑郁而去世引發(fā)關注,網友們一邊譴責令人發(fā)指的網暴行為,一邊也為年輕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
杭州一個女孩小升初不適應,成績一落千丈,父母都是國內頂尖大學畢業(yè),覺得是孩子不想上學,小題大做。初三時,女孩已經出現(xiàn)了自殺傾向。就診后,母親甚至擅自停掉了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藥物,給她換成了維生素片。

而此前,失蹤106天后,江西15歲少年胡鑫宇的遺體在學校后山一處糧倉被發(fā)現(xiàn),官方通報系自縊身亡。在痛心花季少年隕落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為什么現(xiàn)在的青少年越來越不快樂了?
《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指出,18歲以下的抑郁癥患者占總人數的30%;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已達15~20%,接近于成人。有研究認為,成年期抑郁癥在青少年時期已發(fā)病。
青少年正處于敏感、脆弱、叛逆的青春期,即便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也可能會被成年人簡單地認為是“不乖,不聽話”、“作”,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是靠裝病來逃避責任。

這就是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媽媽對女兒做出“換藥”的行為了。這種行為不但愚昧、自私,而且很危險。抑郁癥是一種病,就跟一般的重感冒,腸胃炎一樣,病情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需要藥物治療的。家長這樣做可能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導致現(xiàn)在的孩子壓力也在逐漸增大,尤其是面對升學壓力,不僅家長,學生同樣也會感覺到有一種緊迫感,如果沒有考好,面對家長責備的時候,孩子同樣也會自責內疚,長久下去甚至會自我懷疑,從而變得自卑。其實很多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患有抑郁的情況并不少,只是很多學生可以自我調節(jié),但更多的是家長們對抑郁癥的漠然和不重視。

最后,大壯哥想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家長要有慢養(yǎng)的心態(tài)。生命是一場馬拉松,我們用科學的愛,去滋養(yǎng)孩子,相信孩子能自然成長為一棵樹、一株花、一棵草,形態(tài)不一樣,卻各有各的美。
本文由親子生活大壯哥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關注作者,轉發(fā)點評點贊收藏有價值的資訊?。?!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