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系列 灰衣主教 蘇斯洛夫 背景(非原創(chuàng))
舊日敗筆
尼古拉·布哈林的失敗,德國人的入侵,以及西俄羅斯革命陣線對德意志國戰(zhàn)爭的失敗,讓俄羅斯人民流了太多的血,使他們蒙受災難和赤貧,而在二十年間,末世般的戰(zhàn)爭兩度來襲,令西俄大地生靈涂炭。
?
西俄戰(zhàn)爭,陣線的政治失敗,對阿列克謝·李可夫的暗殺和對西俄羅斯革命陣線主席團的轟炸,成為壓垮科米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科米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新任首腦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沃茲涅先斯基采取行政措施,宣布自陣線中獨立。他的行為得到了許多前西俄革命陣線政治家的支持,比如原陣線外交部長米哈伊爾·安德列耶維奇·蘇斯洛夫和共產(chǎn)國際的重要領導人安德列·亞歷山德羅維奇·日丹諾夫
?
趨向極端
科米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從陣線中分離,宣布成立一個新的共和國,陣線則又失去一個首都,其內(nèi)部凝聚力隨之崩潰,越來越多的分離主義者開始蠶食西俄革命陣線的軍隊,陣線卻毫無招架之力,無法平復叛亂,消滅軍閥。
?
然而,好景不長??泼坠埠蛧拿裰鞅举|(zhì)逐漸馳名于整個西俄地區(qū):越來越多的難民從無法無天的軍閥領地逃難至發(fā)達的瑟克特夫卡爾市,城市變得越發(fā)臃腫;由于沃茲涅先斯基與日丹諾夫領導的共產(chǎn)主義者合作,以及從當?shù)卦S多前古拉格中被釋放的極端主義政治家的地下影響力;共和國的政治開始走向極端。政治暴力、陰謀詭計和準軍事組織的活動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
?
國家概況
1962年的共和國,是在算不上能讓民主制度有效運行、居民享受著文明生活的地方。犯罪率近來達到巔峰、準軍事組織在瑟克特夫卡爾街頭交火,打破街道的寧靜。陰謀家們互相打擊報復,暗殺、盜竊、欺詐。襲擊、勒索和密謀推翻共和國政權的事件層出不窮。
?
科米共和國的政客們,因其疏忽貫穿著整個共和國的特殊性質(zhì)——對陰謀詭計、暗箭傷人和權力游戲的偽癮——而臭名昭著。無論他們本人是否喜歡這類卑鄙的手段。共和國的環(huán)境要求著這種傾向,因此,在這種難以想象的壓力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的政客們往往會被打造成完美無缺的“鉆石”——詭計多端的權術大師,能夠把整個政黨玩弄與股掌之中。
?
中間派
盡管科米存在著各種各樣關乎民主黨派與分裂運動的問題,但共和國的可取之處在于,民主本身也是一個可供討論的政治問題和熱點話題。試圖破壞民主的運動力度之大,將原本迥然不同的中間派政黨壓縮一起,結(jié)成了一個搖搖欲墜的聯(lián)盟,它們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選舉制度,打擊激進主義,執(zhí)政的民主社會主義人民黨、青年改革者聯(lián)盟與主權民主黨在共和國的大環(huán)境中成為了溫和的盟友。
?
左派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科米共產(chǎn)黨是共和國里最為團結(jié)的政治“派系”。臭名昭著的米哈伊爾·蘇斯洛夫整合極左翼打造出一臺鋼筋鐵骨的政治機器,領導了一次又一次的行動來揭發(fā)共和國的政治丑聞,擊碎民眾對政府的信心,進而給共和國的治安力量帶來巨大壓力。然而,盡管共產(chǎn)黨十分團結(jié),但他們也不算毫無危機。黨的領導人們之間的裂痕在公開場合難以差距,但當他們關起門來開秘密會議的時候,這一切就全都原形畢露了。在黨內(nèi)人士看來,米哈伊爾·蘇斯洛夫和伊萬·謝羅夫的正統(tǒng)派與安德列·日丹諾夫和斯維特蘭娜·布哈林娜的改革派之間的沖突壓根無法避免,值得研究的只是這將對黨的根基造成多大的破壞。
?
右派
科米的進取組織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組織,它是社交俱樂部,同時也是秘密結(jié)社,還是一個以建立政治聯(lián)盟為目的的機構(gòu)。在進取組織的百衲傘下,有歐亞主義者、“慈悲保守主義者”、?;逝珊推渌恍┬∨上?,這些人都因要為共和國中開辟一條嶄新的右翼道路而團結(jié)在一起。因此,進取組織很快就成了海納百川的政治聯(lián)盟,其覆蓋了右翼思想每個可能的角落:此外,自相矛盾的是,他們既容易內(nèi)斗,又能在共和國內(nèi)部以極高的效率運作。在進取組織中,你總能找到你支持的觀點,據(jù)說他們的運作方式是驅(qū)使控制的媒體向民眾發(fā)出呼吁,組織集會。從而脅迫中間派聯(lián)盟向那些屬于進取組織的政客們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