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術(shù)演繹人聲——FiR Audio M4

1999年,日內(nèi)瓦車展上一個誕生于意大利北部小城摩德納的汽車公司讓整個跑車領(lǐng)域為之震顫,銀色的噴漆搭配超前的流線型碳纖維車身,帕加尼Zonda橫空出世,其背后的設(shè)計師Horacio Pagani在那時還不為人熟知,但他杰出的才華其實早已綻放在車壇,多少男孩將臥室海報中他設(shè)計的蘭博基尼Diablo作為自己的夢想之車,也是他推動了碳纖維材料在超跑追求極致過程中的發(fā)展。帕加尼沒有太多車型,但每一次升級都突破著極限,將藝術(shù)和性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堪稱一絕。

時間一轉(zhuǎn),2018年,F(xiàn)iR Audio在美國成立,2019年就推出了三款耳機——M3、M4、M5,簡單粗暴地用單元數(shù)量進行命名區(qū)分。瓶子是新的,但酒卻是陳年佳釀,F(xiàn)iR Audio的創(chuàng)始人Bogdan Belonozhko是64 Audio的前CEO,研發(fā)團隊中也有經(jīng)驗豐富的來自64的成員。明星陣容組團單飛,不搞出點大動作實在對不起牌面,再加之FiR Audio兜里絕活滿滿,就如其品牌logo——太空兔所象征的對新事物新領(lǐng)域的不斷探索,而大大的兔耳也寓示著將給用戶帶來絕佳的聽覺盛宴。而這也是讓我將FiR和帕加尼聯(lián)系在一起的契機,類似的出生背景,同樣是各自領(lǐng)域中的佼佼者,也同樣不斷追求著作品的創(chuàng)新和卓越。

這次拿到的是FiR家的次旗艦M4,就如前面提到的,“4”代表著一圈三鐵的配置(動圈負責低頻,2動鐵負責中頻,1動鐵負責高頻),相較參考級真旗艦M5少了一個極高頻的靜電單元。M系列全系都使用了無管式設(shè)計,這對于單元擺位以及相位的處理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都采用了第三代的ATOM舒壓技術(shù),能夠使得長時間聆聽更加舒適,不會產(chǎn)生壓迫感,聲音更加自然寬廣。

至于公模的外形只能說比較中庸,鋁合金外殼,香檳金面板上鐳雕出logo和型號,佩戴上腔體和耳廓結(jié)構(gòu)的貼合感不是很強,但通過耳套還是能得到較好的穩(wěn)定性和隔音性。插針方面公模采用了mmcx,原線插針處還帶有保護圈設(shè)計,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彎折損壞的可能,私模則是使用的是自家推行的RCX插針,杜絕了mmcx在使用中旋轉(zhuǎn)的情況,更加適合舞臺使用,但壞處就是普通用戶想換線的時候插針是個難題(jh表示不服)。

包裝配件簡單明了,包裝盒內(nèi)含有一份廠家的說明,一張貼紙以及一個皮質(zhì)收納盒,各類耳套和清潔刷巧妙地安置在收納盒中。

在談M4的聲音之前,我想先說一說定位參考級的M5,因為第一次與FiR的相遇就是在去年12月磚吧的展會上,那時還根本不了解這個品牌,就見他放在樂圖的展臺邊也沒有廠商人員坐鎮(zhèn),這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極為出色的高低頻延伸,對于樂器高度的還原以及整體聲音的規(guī)整清晰度令人咂舌,不同于gen3給人帶來的那種“不像塞子”的動態(tài)聲場,M5在勁的同時將HiFi味演繹到了現(xiàn)階段我聽過耳塞中的極致。而當我這次戴上M4的時候,我感受到的一種完全不同的性格。如果說M5是武裝到牙齒的賽道利器Zonda R,那M4就像Huayra,收起了張揚的大尾翼,以更加流暢優(yōu)美的身形呈現(xiàn)給世人,但也絲毫不掩飾內(nèi)在強勁的性能。

拿到M4直接插上小墨菊沒挑歌直接播放《Beat it》,最近聽Michael的歌注意力并不是放在人聲上,而是會被背景聲里Jonathan Moffett的架子鼓吸引,底鼓的敲擊凝聚有力且彈性十足,不會顯得生硬,雖然不是強調(diào)下潛的類型,但對于量感和殘響的把控十分出色,給人足夠的低頻氛圍,配合獨特的腔體設(shè)計更是將空間感的感知提升了一階,尤其是換到像《鼓詩》這種打擊感強烈聲壓起伏較大的器樂,場面之盛大讓人直呼爽快,動態(tài)瞬態(tài)出色,但真要挑刺的話向下的延伸還是缺少一絲舒展。Hi-hat的打擊細節(jié)十分豐富,無論是對于基頻豐滿有力程度還是其泛音的光澤度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干凈不尖噪。在中高頻的解析上M4確實有兩把刷子,并且貴在對于細節(jié)的表達不是一股腦的堆疊,彼此之間層次分明(對于萬元賽來說做好人聲器樂的分離應(yīng)該是基本功了)在耐聽度上比較友好,就個人的喜好來說,過亮和延伸過強的高頻不是我的菜,畢竟老hufi黨了,而M4恰好在這點和我對上了眼,真要拿它來感受飄逸的小提琴就顯得不太對路了。當然如果是私模版本應(yīng)該會在兩端延伸上有所改善。

上文也提到M4是一條性格比較明顯的塞子,它更加偏向于流行人聲的表達,而個人認為M4在回放高質(zhì)量的live現(xiàn)場或者原本混音時聲場處理比較寬廣(或是說本身樂器之間擺位清晰分離明顯)的流行歌曲時又會有額外的加成。當聲場被撐開時忌諱的就是整個聲音變得空洞凹陷,在M4上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即便是在原線單端下已能呈現(xiàn)出開朗規(guī)整的扇形聲場,張學友與湯寶如合唱的《相思風雨中》兩人深情對唱,人聲結(jié)項距離稍靠后并通過適當?shù)幕祉憣θ寺曃惨羲p放緩,將整個舞臺感襯托出來。

M4在人聲的處理上表現(xiàn)的比較中性百搭,我想將它的風格概括為活潑動感又不失細膩,與我手頭同為人聲塞的森韻幽靈相比,與幽靈著重對于中低頻飽滿度刻畫并帶有明顯流行音染的風格相比,M4的人聲會更加鮮活明亮,并且干脆地跳脫于背景,比如鄧紫棋的《摩天動物園》或是《潛意識的殘酷》這樣背景中低頻元素豐富的歌曲,得益于圈鐵單元的組合,動圈能將鼓點的能量和其帶來的氛圍很好地在耳邊包圍,而人聲依然能清晰呈現(xiàn),不顯渾濁。這里不得不提一下M4對于人聲細節(jié)的處理,其厚度是比較適中的,對于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歌者都有不錯的包容性,無論是像Claris這類ACG女聲還是李克勤那種深情款款的男聲都是駕輕就熟,同樣在演繹陳佳《又見鄧麗君》的細膩優(yōu)美和林肯公園的炸裂律動也是張弛自如。人聲線條感在M4上并不明顯,大概就像是比較出色的“人像模式”,摳像完整又保留了充足的細部,與背景的過渡不突兀,存在一定的柔化,“銳”在M4上感知不強,不會給人很強的顆粒感。

對于萬元塞,我總是抱著敬畏之心去體驗,將一個小小的物件做到如此價位,我希望看到且聽到的是一些跳出常規(guī)與眾不同的地方,能讓我感受到產(chǎn)品的獨特性,無論是在外觀設(shè)計還是內(nèi)在黑科技,我更希望去了解其背后蘊含的設(shè)計思路和原理,再潛入聲音中尋找這些巧思帶來的成效??上驳氖牵覀兛吹搅烁鄰S家在這條通向“極致”的道路上給我們帶來驚喜,也正是他們在推動著行業(yè)的發(fā)展,像fww的前腔凹點、近年興起的鈹振膜、rs10的被動單元等等,總會讓人不禁感嘆道:“哇!原來還可以這樣”。

“每一處細節(jié)設(shè)計必須同時擁有情感與功能、藝術(shù)與科學”——Horacio Pagani,帕加尼對于“風”的深入理解運用以及對碳纖維材料的堅持成就了其如今的超跑甚至極跑地位,F(xiàn)iR Audio也是將腔體設(shè)計玩出了花樣,各類技術(shù)的加持賦予了M4自然開朗、活潑又細膩的特性。作為一條流行人聲塞,M4絕對可以算是標桿級的存在。雖然這類定位高端的產(chǎn)品不是普通消費者日常所能負擔的(說實話即使是參考級的M5定價在一眾對手中還是顯得比較“實惠”),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機會去接觸了解它們,正是這些真材實料的作品能讓你一窺行業(yè)的頂級水準,哪怕只是聽了一耳朵,或是坐在副駕兜一圈,僅僅是那一瞬間產(chǎn)生突破從前認知的感動都能讓我滿足,這種滿足來自于本身的喜愛和對設(shè)計師工程師的敬佩,更何況有機會能深入感受呢?希望每一個對愛好抱有熱忱的人都能有幸體驗到自己心目中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