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藜、傳柑、觀燈……古代元宵節(jié)還有這些活動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wǎng)
元宵,曾被古人稱為“新年第一佳時節(jié)”。這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春風乍到,金吾不禁,萬家燈火,徹夜笙歌。無數(shù)詩人留下過無數(shù)美麗的句子,如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白居易“春風來海上,明月在江頭”、邵伯溫“萬家燈火春風陌,十里綺羅明月天”、鄭剛中“春風燈火傾城醉,明月花枝滿地寒”……明月、春風、燈火、笙歌,是這個佳節(jié)的關(guān)鍵詞,也是那些盛世升平氣象的最好證見。

元宵“觀燈”,唐代通常三天,“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nèi)铡薄K纬跻蕴煜乱讯?,朝廷無事,又向后延展了十七、十八兩夜,變成五天,此前為“預賞”“試燈”,此后為“收燈”,都是詩中常見語。前人記載唐代元宵盛況,說“士女無不出游,車馬塞路,有足不躡地浮行數(shù)十步者”?!稏|京夢華錄》等書記載宋代情形尤為詳盡:“華燈寶炬,月色花光,霏霧融融,動燭遠近?!碧綍r世,大抵如此。
元宵張燈習俗,據(jù)說源自漢代祭祀太乙(太一)的典禮,《太平御覽》載“漢家祀太乙,以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觀燈,是其遺事”。劉筠《上元日》說“漢典久傳祠太乙”,宋庠《正月望夜聞影燈之盛齋中孤坐因?qū)懰鶓选氛f“漢家太一昏祠日,寶炬神燈遍京室”,薛季宣《元夜齋居》說“漢家傳舊事,太一祀中庭”。宋人重視太乙祭祀,四時都有,正月十五這天,有時皇帝還會親臨。所以很多元宵詩詞中,都會提到跟太乙相關(guān)的典故,有的取迎春之意,比如連仲宣《念奴嬌》說“太一行春,青藜照夜,夜色明如水。鰲山彩結(jié),恍然移在平地”。其中“青藜”也是一典,王安石《上元戲呈貢父》“不知太乙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施樞《正月十四夜》“自笑蓬窗勤苦士,何當太乙為燃藜”,劉克莊《又和宋侯三首》其三“歸對蓬窗燈一點,卻疑太乙夜相過”。這是個枯坐苦學的故事,據(jù)說漢代劉向半夜在天祿閣讀書,太乙仙人吹燃藜杖,替他照明,并傳授給他很多學問。讀書人自然喜歡用這個典故自況或譽人。
元宵典故中,和清冷枯寂的“燃藜”相對的,應該是富貴繁華的“傳柑”。這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高級版。唐代即有“貴戚傳柑”習俗,即“上元夜登樓,貴戚例有黃柑相遺,謂之傳柑”。宋代沿襲此例,蘇軾《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其三》即詠其事:“老病行穿萬馬群,九衢人散月紛紛。歸來一盞殘燈在,猶有傳柑遺細君。”自注“侍飲樓上,則貴戚爭以黃柑遺近臣,謂之傳柑,蓋尚矣”。宋人詩詞中也經(jīng)常艷稱此事,如洪皓《驀山溪·和趙粹文元宵》“蓮燈開遍,侍從盡登樓,簪花赴。傳柑處,咫尺聆天語”,侯寘《元夕上潭帥劉共甫舍人》“沙堤此去,傳柑侍宴,天上風流”,吳億《燭影搖紅·上晁共道》“誰識鰲頭,去年曾侍傳柑宴。至今衣袖帶天香,行處氤氳滿”。數(shù)年后被貶海南、與幼子蘇過相依為命的蘇軾,仍念念不忘這一細節(jié),在《上元夜過赴儋守召獨坐有感》中寫道:“燈花結(jié)盡吾猶夢,香篆消時汝欲歸。搔首凄涼十年事,傳柑歸遺滿朝衣。”幾枚小小的金色水果,亦曾見證繁華轉(zhuǎn)瞬、人世沉浮。宋末元初的林景熙,《西湖》詩中寫道:“繁華已如夢,登覽忽成塵。風物矉西子,笙歌醉北人。斷猿三竺曉,殘柳六橋春。太一今誰問,斜陽自水濱?!币欢嚷≈厥⒋蟮奶壹漓?,至此也成遺跡。
燃藜也罷,傳柑也罷,與多數(shù)普通人的生活,關(guān)系都不太大。如此良夜,狂歡即好?!豆沤裥κ贰分杏袆t“觀燈”笑話:“司馬溫公夫人,元宵夜欲出觀燈。公曰:‘家自有燈。’夫人曰:‘兼看游人。’公笑曰:‘我是鬼?’”沒想到砸缸的司馬光,也會有這種偷換概念的胡攪蠻纏。
平日因為宵禁,普通人沒辦法晚間隨便行走,“金吾不禁夜”的自由就格外可貴。這一夜,也因此成就了一些期約,一些相遇。如著名宋詞中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如“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過了元宵,月夜花朝,聯(lián)翩而來。蘇軾《虞美人》曾說:“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睆埾取对V衷情令》也言:
花前月下暫相逢??嗪拮鑿娜荨:螞r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此時愿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元宵行樂中,還發(fā)展出猜謎游戲。有個謎語恰好能應此時之景,附在這里。謎面“小小身兒不大,千兩黃金無價。愛搽滿面胭脂,常在花前月下”,打一物,謎底為“印”,因為古人蓋章的位置,通常在年月之下、花押之前,故稱“花”前“月”下。又有一種單用“花前月下”四字做謎面,打一字,謎底為“葛”,上面草頭扣“花前”,下面“曷”是入聲字,在韻書中屬“七曷”,居“六月”之下。不過不熟悉平水韻的人已經(jīng)很難猜到了。
這些文字游戲,和千百年前燈月輝煌下的那些言笑晏晏、離合悲歡一起,都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去年此時,疫情正重,正月十五曾讀明代張萱《癸亥榕溪燈夕謠其十二》:“杖藜不復渡星橋,一室如冰倍泬寥。有酒有詩思老友,無燈無月度元宵?!被赝f事,剛剛過去的年月猶如一場大夢。“一夜東風吹酒醒,夢回花月是元宵”,終于迎來新的開端。希望新的一年里,太平祥和。
(原標題:夢回花月是元宵)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廉萍
流程編輯 :L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