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袖紅鑲邊》鏡頭語言分析,Be結(jié)局余韻悠長的2點關鍵
上一篇文章:以詩傳情的古典美,年末黑馬《衣袖紅鑲邊》曖昧“名場面”秘密
我分析了《衣袖》的兩處閃光點,一是女性視角,二是唯美的鏡頭語言。如今劇已落幕,這兩處亮點不僅貫穿始終,更成為了《衣袖》的結(jié)局深入人心、余韻悠長的核心點。
結(jié)局出現(xiàn)了許多前后呼應的畫面,有的是被強調(diào)的、著重刻畫的,有的只是一個鏡頭帶過,隱藏在細節(jié)中。例如導演巧用水中的倒影,婉轉(zhuǎn)地表達了人物的心境變化,其中藏了很多小細節(jié)。
最初,兩人相認就是透過水中倒影,水常常用來象征情感,最初的水面澄澈如鏡,周圍綠樹環(huán)繞,正是春夏好時節(jié)。

水映出他們各自的處境和內(nèi)心,祘的愛慕像水一樣澄凈,顯露無疑,掉入水中的扇子打亂了心緒,但水面很快又恢復明凈,無論他的身份是什么,他都是喜歡德任的。
而德任通過倒影,第一次看清了兩人真實身份的差異,后來她由內(nèi)而外一直抗拒的,不就是這種明擺著的,因為身份而注定無法對等的愛嗎?


15集結(jié)尾,經(jīng)過祘不斷地告白,德任終于給出一次回應,她抓住了祘的紅袍衣袖,這個動作是她不小心跑出來的真心,水中的倒影證明這一刻她是真心的、情感先于理智做出的選擇。
可是德任成為后宮之后,她目送伙伴出宮的場景,重點是放在她與自己告別的一幕。但那之后,獨留一人在橋邊的一幕也充滿了余韻,周圍不再是綠樹,一點夏意也無,而是枯黃的樹葉正凋謝的蕭瑟之秋,應了OST《放開你的手》中“微風拂過,就連花葉也一一凋零”這句歌詞。

這個遠景鏡頭讓德任顯得格外落寞、冷清,撒滿了落葉水面看起來也不再澄澈,也幾乎沒有水波,變得混沌而死寂,正是她內(nèi)心的寫照:一潭死水般的后宮生活。
再后來,德任不在了,這次換王一個人站在橋邊,物是人非。同樣是一個遠景,可以看到一個細節(jié),右邊的樹已經(jīng)是一片光禿禿的枯枝。失去了摯愛的祘,就像這巨大的枯木,雖然仍然挺拔地、頑強地站著,但已失去生機。



雖然不是同一年發(fā)生的故事,但也順應了季節(jié)的特征,愛意萌發(fā)的春夏、苦等而走向孤獨的秋、德任離去后變得枯寒的冬······
導演用季節(jié)變遷的細節(jié),一方面暗示時間流逝,一方面暗示人物的心境變化。
水面上成對的鴛鴦更襯托出王的孤寂,畫面越美越是殘忍,此時的水面也是混沌的,當年的清澈是再也回不來了。
特別的是,導演不僅用剪輯手法切入回憶畫面,而是巧妙地運用光影,讓情緒銜接得更自然。這一幕因水中波紋流動,祘的臉上一直有微微的波光在閃動,正映出他內(nèi)心變幻的思緒。

除了水中倒影,還有一點是唯美鏡頭語言的特別之處,導演擅長用俯角\鳥瞰鏡頭來表達宿命感、加強了悲劇性。
先王英祖和提調(diào)尚宮的愛情,一直與祘德的愛情像是對照組般的存在。
開頭是提調(diào)尚宮告訴小時候的德任,宮女一生都是王的女人,死在宮里就是體面等等,強調(diào)了宮女的悲哀宿命。

提調(diào)尚宮死去的時候,英祖也露出了悲慟的一面。導演用俯角從上往下拍兩人一紅一白、對錯而臥的身體,明明兩位都已年老,可這個角度看起來竟然像偶像劇男女主一樣浪漫唯美。
這個畫面表達出英祖對尚宮并非沒有情,但兩人注定會錯過,頭朝向不同的方向,演員姿勢的擺放有種倒錯、顛倒之美,更加深了宿命的悲劇氛圍。

紅、白的服裝也和德任臨終時一樣,她穿著白衣,而祘穿著紅龍袍。無論哪個女人離去,王都要繼續(xù)活著,因為他不是一人的王,而是朝鮮百姓的王。導演用鳥瞰鏡頭表達了這一點。


祘登基時,一人走上御道,緩緩走向大殿,這條路是漆黑險峻、莊嚴肅穆的,但不得不走。在鳥瞰鏡頭下,王只是小小的一個點,宮卻很大,可因只有王能走上御道,因此在這一畫面中,不是李祘,而是王的符號,走上御道,是王的天職,也是宿命。
祘離開時,從御道反向而行,暗示他要卸下王的身份,做回李祘,王卸下身份,不就是將死之時嗎?也為結(jié)局祘選擇德任鋪墊。只有死了才能做為李祘本人活著,也是王的宿命。
前后稍微不同的是點亮的燈,意味著他在位已經(jīng)完成了使命,做了很多利于百姓的貢獻,也獲得了一直反對自己的大臣的認可,可以功成身退了,是對歷史上這位明君的肯定與致敬。

祘彌留之際一幕,也是俯角鏡頭,唯一被照亮的是《詩經(jīng)》。《詩經(jīng)》代表的是祘與德任心意相通的愛,經(jīng)過確認的愛。前后兩次讀《詩經(jīng)·北風》是他們彼此確認心意的時刻。
現(xiàn)在看來,臺詞中竟然沒有最直白的“我愛你”,只用“戀慕”、“和你成為家人”、“惠而好我”等委婉的說辭,真的是極具詩意、古典美的表達。
現(xiàn)在只有《詩經(jīng)》處有光,祘的臉上沒有光。暗示著他的生命即將結(jié)束,但他的靈魂會受到這微弱的亮光指引,回到他心之所向的,摯愛身邊。

同樣,導演也用類似的鏡頭表達了宮女的宿命。英祖去世后,宮女們都患上了白色的喪服,在這個俯角鏡頭中,她們的裙擺和旁邊的白衣在一起,就好像幾團被揉皺丟棄的紙······

在大殿的福妍因為失去了主人一度被趕出宮,也就是如果主人沒了,作為附屬品的宮女也變得毫無用處,因為宮女除了是王的女人,便沒有其他意義了。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德任去世的場面中,沒有這類象征悲劇宿命的,絕對的俯角\鳥瞰鏡頭,而多是特寫鏡頭。尤其很細膩的一點,是特寫隨德任死去而凝固的淚水,和祘不斷從鼻尖滴落的淚對比。


一個已經(jīng)不再流動,在死亡的瞬間停止了,一個像像泉水一樣涌出,源源不斷的、悠長的悲傷和悔意。
回到鏡頭的設計,為什么不要渲染德任悲慘的宿命呢?答案就在她的最后一句話中。

“您還不懂嗎?如果我真的不情愿的話,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會逃得遠遠的,最終留在您的身邊,是我的選擇,您不明白嗎?”
前面都在說導演拍攝的巧思,鏡頭語言的藝術(shù)性,而現(xiàn)在這一句“我的選擇”體現(xiàn)的正是《衣袖》的另一點關鍵,女性視角、女性意識的覺醒。劇中德任的命運,是她自己的個人選擇,現(xiàn)在很幸福,某天又會悲傷的生活。

英熙的話,似乎也是德任未說出口的,英熙對她的選擇表示不后悔:“我感受到了身為宮女不敢奢想的幸福,即使代價是死亡,我也在所不惜?!?/strong>
德任也沒有后悔愛上祘,她可是說著“我自己更珍貴”的成德任啊,那樣的德任與過去的自己告別時,高高地舉起了手。
我認為《衣袖》體現(xiàn)出的女性意識是非常珍貴的,尤其是在歷史背景的古裝劇中。正如大王大妃所說“后宮是華麗的監(jiān)獄”,從宮女到大王大妃,無一不受困于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德任追求自由、堅持自我選擇的心一直都顯得尤其珍貴。
與《步步驚心》最本質(zhì)的不同點就是,德任不是穿越而來,不是現(xiàn)代女性,而她擁有著超前的自我意識。但最終還是敵不過封建制度,是時代的悲哀。
如果不選擇更強大的人尋找庇護,她一定會被善妒的和嬪整死,如果投靠大王大妃,代表著背叛祘,這是說過要守護祘的德任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從頭到尾,德任從未懷疑過自己是祘的人,就像洪德老的“忠”是建立在從小與祘的“情”上的,而非政見相合。德任的“愛”,實際上和她的“忠”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祘一直是她唯一的選擇,就像封面劇照中直視鏡頭的德任一般,由自己選擇的命運,她沒有后悔。
往期閱讀:以詩傳情的古典美,年末黑馬《衣袖紅鑲邊》曖昧“名場面”秘密
(首發(fā)于公眾號:霧風誌,歡迎關注!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