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殘穢的我們”致謝
殘穢的我們制作組,你們好。
我剛通關了殘2這款游戲。
這款游戲我本人是先從站內(nèi)的游戲博主“神戳戳的蘇神”和“博偉君”視頻實況所了解的,并且我通過視頻實況了解了整個游戲劇情,然后才在6月份購買,拖到現(xiàn)在才鼓起勇氣自己游玩通關。(我不是怕這故事沉重,才拖那么久玩的,恰恰是怕恐怖[笑哭],其實也還好,這也是我頭一次自己玩這種恐怖沉浸式解密類型游戲。)
關于我的身份,我是一個23歲的00后,在一所普通的民辦大專學的攝影專業(yè),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學校畢業(yè),我并沒有像很多同學一樣去外面實習上班,而是回到自己老家縣城村莊里幫我爸開店,然后再趁著空余時間自己看書上網(wǎng)學習。
對于殘2,我覺得里面的故事講的真的很棒,人物的臺詞把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刻畫的很好,而且里面角色并不是我們常見的作品里那種單一性,如三哥他對于這些事件的發(fā)生,他對母親有過埋怨,對四弟不想繼續(xù)念書有過父親式的恨鐵不成鋼,他對那幫混混也試著反抗,但又怎會料到混混們竟然提前就動手,這些細節(jié)更能體現(xiàn)出三哥其實就是現(xiàn)實的人,這不再是過去紙張上的“紙片人”角色那么簡單。
我也是看過了你們近期的采訪,里面提到殘2運用電影式的運鏡以及各種方法,尤其是敘事手法。而我本人是學了攝影后,而且大學因為封校,我就經(jīng)常待在宿舍看影視劇,看完后還會每一部都會寫個個人感受,慢慢積累了電影相關的美學知識。所以我想說,殘2里面的方式手法,我十分認可。
從劇情上來說,第2章的游戲已經(jīng)10分完整了。本身游戲的劇情,它肯定是要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我覺得它的時代背景會讓90后的人群共鳴更多。但現(xiàn)在玩游戲的多數(shù)還是年輕人,并且游戲這東西或者說游戲這媒介太挑人了,這么有思想,這么有一定藝術成分的東西,它注定不是能讓大多數(shù)人能接受游玩的,并且這還要受時代因素這種條件影響。
我個人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幫父母開店,這也是一個暫時性的,一來是我個人有私心,想要有學習的環(huán)境,二來也想記錄自己家鄉(xiāng),真的,十年的時間會讓一切巨變,我想記錄留存一些家鄉(xiāng)的故事,而像我的朋友們,也只有一兩個理解我想做的事。我現(xiàn)在一邊試著從書籍上學習,一邊試著從現(xiàn)實周圍長輩們聽他們的故事,了解過去的歷史,而我敢保證,現(xiàn)在許多年輕人是不會主動試著了解父母年輕時那個時代的故事,也有可能是當下每個人的生活讓大家顧不起過去了。這一點,也恰恰是游玩《殘穢的我們》出現(xiàn)槽點的根本原因,這款游戲?qū)ν婕业拈啔v,他的文化修養(yǎng),藝術知識有一定的挑戰(zhàn)??梢赃_到共情的,感受會很深;不能達到共情的,對于游戲的槽點,就當然有很多。
不得不說,《殘穢的我們》,尤其是第二章的內(nèi)容,直接拉高了國內(nèi)恐怖現(xiàn)實題材游戲的水平。游戲有對像媽這類中國式一味求佛的普通人,這種癡愚不愿清醒的諷刺。游戲中的媽不知道神水是假的嗎,她只是昧著良心想完成那種十分常見的愚昧心愿,這現(xiàn)實中比比皆是,怎能不知道呢?所以游玩的過程當中,我一直抱著這樣的問題:“這些佛像一定是要這么猙獰邪惡扭曲的嗎?”但越玩到后頭我越發(fā)現(xiàn)這些邪惡佛像形象其實就是這一家內(nèi)心對佛的映射。佛,可以普渡眾生,佛,可以拜,只是別像這一家母親那樣一心求菩薩完成那天理不容的心愿,別那么癡。
關于游戲中家庭成員之間對話的細節(jié)與情緒,做的是很好,就很像現(xiàn)實中一個家庭的日常。好的臺詞生動描繪出人物的復雜情緒,以及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為后面的劇情做推動,讓整個劇情邏輯都很自洽。就是可能有人說為什么三哥后面就不能重新崛起,一個屠夫天天做的是殺生賣肉的生意,突然被母親叫做出那樣傷天害理之事,他也怵的慌,整個人狀態(tài)都沉浸于恐懼與懊悔中,自然對后面混混們找茬招架不住,以至于最后那樣。
臨近尾聲,就不得不提出,該游戲有一個繞不過去的一個點。為什么是悲???為什么一定要慘?我站在一個創(chuàng)作故事的創(chuàng)作者角度來看,通過整個故事以及兩種結(jié)局,的確悲劇的效果更好,我指的悲劇是指游戲劇情中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從故事的開始到三哥流浪在街頭,并與小混混們廝殺而死亡的劇情,這一切都悲劇得十分完美。我本人在初中階段也有一段黑羊時期,也轉(zhuǎn)過好多次學,之后我給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比較消極的狀態(tài),也當然有時候我的負面情緒占比也會相當大。我看了采訪有人說這游戲在殺人,我倒覺得這一款游戲其實它是更能打動于有相關經(jīng)歷的人。我覺得只要細心游玩,品味三哥與混混死斗,對菩薩的質(zhì)問,以及被引導選擇那個美好結(jié)局,是能感受到制作組你們的誠意的,是能感受到這個作品它其實就是借黑暗講光明的一個作品。悲劇,恰恰是向死而生。許多大眾,他對于戲劇也不是太了解,更不了解悲劇這個類型,它其實不是為了賣慘,恰恰是一份警醒。就像是我國戲劇——《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毛女》《西廂記》這些等等,它們本質(zhì)都是屬于悲劇,卻也都有積極的意義,《殘穢的我們》也是如此。
最后一點,有些人感覺玩這游戲太累了,我是能感受到制作組可能在游戲的娛樂性注重不是太強,或者說削減了這一部分,因為我看過“神戳戳的蘇神”他在玩demo那期視頻,他專門吐槽過那時候游戲設計的謎題太難了,所以等到整個游戲上架時,制作組已經(jīng)削減了謎題的難度,而現(xiàn)在來說這款游戲的難度真的太簡單了。以至于這個游戲現(xiàn)在更注重于敘事方面,你可以理解為玩這款游戲就像看一部電影一樣,而導致玩家參與操作的部分不是太多,而且這解密部分可能跟劇情也沒有結(jié)合太好。這一點還是很惋惜了,不過事事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吧,得有取舍。
在當下,像我這樣還想關注于過去的人來說,這部作品,沉重的合情合理,而且對任何方面來說都很有必要。你們的美術很棒,我是希望有一天能看到關于一些怪物的設計啊,美術的設計解析的內(nèi)容,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嘻嘻。你們的游戲從媒介的藝術方面來講,已經(jīng)十分賽高了,后面內(nèi)容就看怎么能降低一下下限,不過這主要還是因為題材受限原因為主,真的挑人,這一點不是你們的問題。
所以,加油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