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為何把周朝國都從鎬京遷至洛邑?天下大勢有何變化?
周幽王被殺以后,申侯和眾諸侯立原太子宜臼為天子,就是周平王。周平王該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呢?他一即位第一件事就是將周朝的國都從關(guān)中的鎬京向東邊伊洛河間的洛邑遷都,這就是歷史上的平王東遷,做出這一重大的歷史決策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的:
其一、王室內(nèi)亂由于幽王廢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廢申后而立褒姒為后,褒姒是褒國姒姓的女兒,申后是申侯的女兒,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發(fā)了圍繞周王室兩大外戚集團姒姓和姜姓間的激烈斗爭,而周平王雖然是申侯支持立為天子的,有了外戚的斗爭朝局很難穩(wěn)定。
其二、自然災害頻繁在上一集我們說幽王二年幾條大河渭水、涇水、洛水附近都發(fā)生了地震后來又干涸,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受到嚴重的影響,可見給老百姓生產(chǎn)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遷都重整山河是很好的出路。
其三、引狼入室申侯因痛恨女兒申侯與太子宜臼被廢而攻打王室,由于實力有限聯(lián)合西方的犬戎攻向關(guān)中平原的鎬京殺死幽王,洗劫一空,勝利以后犬戎從原來的山林里遍布在關(guān)中平原,申侯可以說引狼入室,對周王室形成強有力的威脅。
其四、東都洛陽條件很好統(tǒng)治者認為天下之中就在伊洛河之間,建洛邑是絕佳之地,周武王策劃,成王時期周公營建洛邑大功告成,成、康兩代天子經(jīng)常在洛邑接受諸侯的朝拜, 名副其實的政治中心,只不過后來周王室衰微周朝對于東方諸侯的政治影響力逐漸減弱,洛邑才褪去它的政治地位,而洛邑的各方面條件是相當完備。
平王在這樣的背景下于公元前770年在晉文侯、鄭武公、衛(wèi)武公、秦襄公等護送之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但是天下大勢已變,以前是周天子控制整個華夏局面,對于諸侯國有協(xié)調(diào)管理征伐的強大能力,至此之后周天子再也沒有能力控制天下局面,只是對于王畿之地有控制權(quán),就是周國。諸侯紛紛崛起,開啟了霸主政治的春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