貯煤場煤堆自燃預防措施
煤是一種在常溫下會發(fā)生緩慢氧化的物料。它與空氣接觸受氧化的同時產生熱量,并聚集在煤堆內,隨著時間的延長,煤堆內蓄熱增加,溫度越來越高;溫度升高又會加速煤的氧化作用,經研究表明,溫度每增加8~10℃,煤的氧化速率就會加快一倍,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當煤堆內溫度達到60℃后,煤堆溫度會急劇升高,若不及時處理便會著火。

為防止煤堆自燃,貯煤場的地面應當干燥,并且堅固,不應該貯存爐渣、干煤粉或其他多孔物質,地面應該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因煤種不同,其自燃傾向也不同。在貯存煤炭時,應將不同品種的煤分類組堆存放。因空氣是從煤堆底部進入煤層并向上循環(huán),需長期貯存的煤,應使空氣能在煤堆上自由流通,以利于使煤氧化生成的熱量容易散失,但最好逐層壓實,使其密度達到1~1.1t/m3,使空氣不能循環(huán),以減少空氣進入煤堆孔隙的機會。在煤場組堆的過程中,為了消除不同粒度煤的偏析現象,卸煤時,第一層要沿整個煤堆四周邊緣推平;第二層沿整個煤堆四周邊緣向心縮小0.5~0.7m,依此類推直到煤堆組成為止。其壓實的分層厚度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在0.3~0.8m之間。
煤堆不宜過高,否則,萬一發(fā)現有自燃的危險,在較短時間內很難倒堆。褐煤和長焰煤容易自燃,堆存高度不應超過3m,堆存時間應在半個月至一個月之內為宜。無煙煤和貧煤一般不易自燃,所以堆放高度不限,以安全堆取為準則,堆放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年,因為堆放時間越長,熱量損失越大,越容易造成自燃。
煤場組堆應選擇合理的角度。經驗證明,煤堆角度以40~45°為宜。60°角的煤堆會發(fā)生最大偏析現象;30°角的煤堆不僅浪費煤場場地,而且使煤炭氧化面積增大。
煤堆的形狀依據貯煤量、煤炭質量、可占用面積以及堆煤設備等因素決定。錐形煤堆易于自燃,因較大的煤塊往往落在煤堆錐體的四周,這就為中部煤粉提供了足夠的空氣進行氧化。因此,錐形的煤堆只適用于暫時存煤需要,長期貯煤不宜采用。因為正截角梯形的堆煤形狀頂端表面平整,煤堆自然通風良好,能減少風力和雨水的沖刷損耗,同時還有利于煤場盤點,因此,目前多數火電廠貯煤都堆成正截角梯形。
煤堆取向的合理設計。因地理位置因素,我國日光照射偏南時間較長。為了避免因陽光直射而引起的煤堆高溫,在設計的時候應選擇南北長、東西短的煤堆取向。
徐州吉安礦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的普瑞特煤氧抑制劑與水混合后噴灑于煤體表面,在煤體表面形成一層高分子保護膜。該保護膜具有多重功效,既能隔斷煤氧接觸,抑制煤炭自燃,延長煤炭儲放周期,也能有效抑制煤塵飛揚避免環(huán)境污染和風雨侵蝕造成的重量損失。
參考文獻:
[1]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華電力分公司科技信息部編. 國華電力首屆科技大會論文集[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