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5代戰(zhàn)斗機概念F-36“王蛇”
美空軍參謀長CQ布朗在2021年2月說過美國要研制一種“四代半/五代減”戰(zhàn)斗機替代F-16,從字面意思看它的隱身性能達不到標準五代機的水平。之后“另類航空”出版物《Hush Kit》設想了F-36“王蛇”中型戰(zhàn)斗機,它的俯視圖看起來像F-16XL驗證機,使用雙三角翼布局,不同的是插在主翼上的外傾雙垂尾替代了后者的單垂尾,安裝DSI進氣道,鋸齒形尾噴口,座艙蓋前方有光電球。DSI進氣道已經(jīng)在F-16DSI技術驗證機上驗證過,實際上除了垂尾,其他部分就是F-16的各型驗證機拼接出來的。因為它是4.5代戰(zhàn)斗機,所以沒有彈艙。









如果該機要加強掛載彈藥時的隱身能力,可以學習之前美國制造的F-18“先進超級大黃蜂”掛載的隱身武器吊艙、F-35的SUU-96隱身掛架+LAU-151傾斜近距空空導彈發(fā)射滑軌、KF-21“獵鷹”的半埋掛架或者F-15SE“沉默鷹”的保形武器艙兼油箱。不過“先進超級大黃蜂”和“沉默鷹”都被放棄了,應該是隱身效果不夠明顯,抵消不了掛載量縮水帶來的損失,所以美國的4.5代戰(zhàn)斗機估計只是外掛彈藥。





F-36這種F-16大改實際上意義不大,我認為如果美國的4.5代戰(zhàn)斗機是在F-16的基礎上改進的,那么很可能就是使用DSI進氣道的F-16,類似殲-10C,遮蔽發(fā)動機葉片減小正面RCS就行了,無外掛正面RCS值在1-2之間應該可以做到(作為對比,EADS MAKO/HEAT隱身教練機公布的正面RCS值小于1)。

?
如果美國空軍采用“五代減”而不是“四代半”的思路,可以用低配F-35A,不用吸波涂料,一些不涉及結構的昂貴機身復合材料替換成鋁材,EOTS和EODAS刪除,學習蘇-57使用光電球和光電瞄準吊艙替代。這種方案能與F-35A大量通用零件,保留了彈艙,在空戰(zhàn)內(nèi)置掛載時有接近蘇-57的隱身性能;在對地掛載時就當成4.5代戰(zhàn)斗機使用,不考慮隱身,野獸模式。
?
我國未來的艦載戰(zhàn)斗機是由殲-15和殲-35搭配,兩者分別是重型機和中型機。如果未來要像美國那樣用中型機統(tǒng)一艦載戰(zhàn)斗機,那么全部采用殲-35的路子不通,因為殲-35的彈艙掛載量有限且難以內(nèi)置大型彈藥;而且我國沒有F-18E/F這種雙發(fā)中型四代(三代)機,根據(jù)上面的“五代減”思路研制低配殲-35是一條路子。
?
雖然不清楚殲-10J艦載戰(zhàn)斗機的研制過程有什么波折,但個人認為殲-10這款單發(fā)中型機在航程和掛載能力上的劣勢對于艦載機而言難以接受。未來應該不會有單發(fā)中型戰(zhàn)斗機上艦。

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