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給我們喂屎了:好萊塢的日本ACG魔改之路何時休


在好萊塢“魔改”道路上相繼出現(xiàn)的諸多犧牲品,已然讓許多人對這一類型的電影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PTSD。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同類型作品的命運,不由地打上一個了大大的問號。
文/白胡椒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那只開口大叔音,全身毛茸茸的電老鼠——《大偵探皮卡丘》里的好萊塢版皮卡丘就要在銀幕上與觀眾見面了??梢哉f,自去年11月預告片解禁以來,在影迷當中圍繞著它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而從半年前到現(xiàn)在,雖然不少觀眾對角色造型也產(chǎn)生了“看慣了也能'真香'”的情感,但《大偵探皮卡丘》作為好萊塢對于日本ACG相關IP的又一次改編嘗試,它最終的表現(xiàn),說實話仍很難預料。
今年二月,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自木城幸人的代表作《銃夢》的電影《阿麗塔·戰(zhàn)斗天使》上映了,這部影片由“卡神”詹姆斯·卡梅隆擔任制片人,歷時十余年的籌備才終于登陸大銀幕。
然而,令人有些遺憾的是,這部日漫神作《銃夢》的好萊塢改編版本并不受很多原著粉的認可。盡管它擁有全世界最頂尖的制作團隊和超一流的特技水平,卻依然無法重現(xiàn)當年的黑白漫畫給人帶來的震撼與回味。豆瓣和imdb均為7.6的中等偏上分數(shù)仍不及漫畫原作的好評度,也表明這部日漫神作在改編過程中沒有達到觀眾的預期。

無獨有偶,2017年,同樣被譽為“日漫神作”的《攻殼機動隊》被好萊塢搬上大銀幕,不僅請來了“黑寡婦”斯佳麗·約翰遜飾演少佐,還請來了北野武、朱麗葉·比諾什等國際巨星參與助陣。然而,承載著無數(shù)人期待不已的IP和陣容,這部電影版《攻殼機動隊》經(jīng)過好萊塢的一通“魔改”,上映后不僅沒有收獲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績,反而因為嚴重的水土不服被原著粉們噴得狗血淋頭,最后只得倉皇淡出人們的視線。

不過,《阿麗塔》或《攻殼機動隊》未達預期的成績,卻并不會打消美國人對于“魔改”日漫作品的熱情。事實上,這兩部影片僅僅是這兩年最廣為人知的好萊塢"魔改"案例,還有更多的失敗案例因為他們的失敗而石沉大海,不為人所知。
這些在好萊塢“魔改”日本ACG作品的道路上相繼出現(xiàn)的犧牲品,近年來已然讓許多人對這一類型的電影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PTSD。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同類型作品的命運,不由地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好萊塢的“魔改”之路
《七龍珠》系列動畫和漫畫一度是全世界90后共同的童年回憶,時隔多年,很多人對其中的種種情節(jié)和人物依然歷歷在目,“龜派氣功”等當年的熱詞至今依然活躍在網(wǎng)絡。不幸的是,21世紀初,這部動畫被20世紀??怂?/strong>盯上并購買了版權(quán),2009年,這部童年經(jīng)典動畫被好萊塢翻拍的電影版上映。
為了降低東西方文化沖突所帶來的水土不服,20世紀福克斯找來了一個從小在美國長大幾乎完全不會中文的香港導演黃毅瑜;對了應對中國市場,??怂惯€請雞賊地來了全民男神周潤發(fā)來蹚這一趟渾水。

大概,看過原版動漫的人都不會接受一個叫做“孫悟空”的美國人和另一個叫做“比克大魔王”的美國人,于是這部電影爛得理所當然,爛得恰如其分,爛得讓觀眾不氣反笑,看這片子還想用怎樣奇葩的姿勢糟踐自己的童年。imdb2.6和豆瓣3.7相比,可見熱愛日漫的外國人對這部爛片的憎恨更為刻骨銘心。盡管全世界的觀眾都不買賬,從結(jié)果上看好萊塢也并沒有從中吸取足夠的經(jīng)驗教訓。

同樣的2009年,改編自日本CAPCOM公司經(jīng)典格斗類單機游戲《街頭霸王》的影片《街頭霸王:春麗傳奇》上映,相比于《七龍珠》,《春麗傳奇》顯得真誠了一丟丟——女主角克斯汀·克魯克是一個印尼華人與荷蘭人的混血,所以說好歹她有一半的中國血統(tǒng),長相上不乏東方美女的特點以及氣質(zhì)。
不僅如此,這部影片還有鄭佩佩、何超儀等華人明星出演,拳擊打戲上還算得上是拳拳到肉,并不如何精彩但也不至于毫無看點。雖然春麗不穿紅色旗袍,不扎丸子頭,也沒有金剛芭比版的壯碩身材,但至少很漂亮,但除此之外,這片子就真沒什么可看的了。

2017年,好萊塢“魔改”版的《死亡筆記》上映,由華納公司出品,網(wǎng)飛平臺播出。這部影片真心沒什么好說的,因為豆瓣4.1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如果硬是需要進一步說明的話,那么恐怕就只有一句:日版L有多白,美版L就有多黑。

一碼歸一碼,與上述那些毫無誠意的改編作品相比,2014年的《哥斯拉》相比之下倒是頗具看點,演員陣容也頗為豪華:“快銀”亞倫·泰勒-約翰遜、“緋紅女巫”伊麗莎白·奧爾森、日本巨星渡邊謙等人的參與讓這部改編自日本特攝片的B級電影擁有了A級的制作,好萊塢特效團隊精雕細琢下的哥斯拉也終于擁有了豐滿的細節(jié)。
但這部影片算得上是成功嗎?imdb和豆瓣的6.4說明,它也僅僅是剛及格。雖然有明星陣容和A級制作,但強烈的文化背景差異還是讓美國出現(xiàn)的哥斯拉顯得格格不入,相比之下,帝國大廈的金剛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大概美國人也意識到了問題的根結(jié),于是成功啟動了“怪物宇宙”,旨在爭取2020年能夠讓哥斯拉和金剛在美國的廣袤土地上快樂互捶,不讓哥斯拉去糟踐僅有立錐之地的日本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嘗試,換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再接再厲。盡管好萊塢在駕馭亞洲文化上始終呈現(xiàn)出一種力不從心,但這并不影響數(shù)十年以來好萊塢影人在“日漫改編”這條不歸路上前仆后繼一條道走到黑的勇氣和毅力。《銃夢》之后,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制片人的《阿基拉》還在積極籌備中,指不定哪天就會出現(xiàn)在大眾的視野之內(nèi)。大明星,大制作,大IP,下次嘗試能成功嗎?這誰也說不準。

“魔改”也不容易
雖然提到了很多失敗的作品,但并不是每一次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都是失敗的,其實更多情況下,改編作品的失敗還是源于制作團隊的不走心,只想拿著IP迅速打撈一筆情懷專款。由于這種情況的普遍存在,以至于很多改編只是白白消耗了觀眾的熱情和IP的價值,卻并沒有在改編這條路上有更進一步的探索,只留下一地雞毛,需要后人來掃除。
不過,即使像《阿麗塔·戰(zhàn)斗天使》這樣能夠看出主創(chuàng)想要做好的初心,卻只落得個差強人意的影片,也能體現(xiàn)出改編這件事本身也確實沒有那么容易。困難不僅僅是從一種藝術(shù)形式轉(zhuǎn)接到另一種藝術(shù)形式的適應性問題,更大的挑戰(zhàn)在于,對一種外來文化進行本土化的二次創(chuàng)作。
就近舉例,今年春節(jié)檔上映的《瘋狂外星人》,本質(zhì)上就是對美式科幻片進行本土化、作者化的解構(gòu)處理,相比之下就沒有原IP本來就是中國式科幻的《流浪地球》更受觀眾認可。

而好萊塢自身的文化影響力太過于巨大,這種美國式的文化自信導致他們在進行作品改編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第一時間考慮的不是融合,而是駕馭。
這使得好萊塢的改編,尤其是對于文化差異較大地區(qū)的作品改編,既想保留原著氣質(zhì)表現(xiàn)文化包容,又想插入美式特色彰顯大國氣度,于是常常會出現(xiàn)一種莫名其妙的混搭體驗。有的時候比例融合得恰到好處就能迎來滿堂喝彩,比如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有的時候則洋溢著濃郁違和感令人不禁咂舌,比如不知道融了多少亂七八糟東西的《功夫之王》。

相比之下,寶萊塢的本土化處理反倒是更為徹底。他們在處理舶來IP時,會注入一股強大且濃郁的咖喱味進行徹頭徹尾的改頭換面,以至于消除原IP固有的文化氣質(zhì)從而具備獨特的“寶式特色”。所以,看完《未知死亡》,你幾乎找不到諾蘭《記憶碎片》的影子;看完《調(diào)音師》,你也很難從中挖掘到原本法國短片的法式味道。

但是,對于好萊塢來說,雖然在解決好舶來IP“本土化”的問題上存在困難,但多年以來無數(shù)電影的嘗試和成功已經(jīng)讓他們能夠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有了豐富的經(jīng)驗,知道在文化選擇上如何取舍,尤其針對卡梅隆這樣的頂級制作人而言。
客觀來講,《阿麗塔》其實并不會給人帶來強烈的文化撕裂感,這一方面源于卡梅隆的處理,另一方面則源于《銃夢》本身就是一部面向全世界讀者、日本傳統(tǒng)元素稀少的科幻作品?!栋Ⅺ愃窙]有獲得巨大成功,也許并不是因為“本土化”的問題沒有處理好,更多是因為“二次創(chuàng)作”的失敗讓它最終難以攀登原作的高度。

在此,不得不提到另外一部電影。
櫻坂洋的輕小說《All You Need Is Kill》與所有前文提到的日本大IP相比,恐怕顯得微不足道,甚至鮮為人知。但是,由它改編的好萊塢電影《明日邊緣》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

這部影片由湯姆·克魯斯和艾米莉·勃朗特主演,講述的是阿湯哥飾演的上校通過不斷重復同一天的經(jīng)歷并進行修正,從而獲得戰(zhàn)役勝利的故事。盡管并不是改編自著名大IP,而是無數(shù)不知名的輕小說其中一部,但這部電影卻獲得了豆瓣8.1、imdb7.9的好成績,也讓2014年事業(yè)陷入低谷、自身淪為“票房毒藥”的阿湯哥慢慢有了事業(yè)回春的跡象。
同樣是大明星,大制作,日漫IP,科幻題材,但《明日邊緣》與《阿麗塔》相比,甚至于跟上述提到的所有日漫改編好萊塢電影相比,其實都更為優(yōu)秀。而原因則是多方面的。

首先,《All You Need Is Kill》是一部輕小說,與《七龍珠》、《攻殼機動隊》、《死亡筆記》、《銃夢》等等全世界知名的日漫經(jīng)典相比,不僅沒什么名氣和粉絲基礎,而且體量更小。但這也就意味著改編難度更小,能夠完整緊湊地塞入一部電影2個小時的時長內(nèi),沒有太過復雜的世界觀展示和名詞解釋,能夠讓觀眾迅速代入劇情。
其次,《明日邊緣》的劇本更加優(yōu)秀。雖然故事是阿湯哥一天的無限重復無限死去,但劇本本身是單一線性發(fā)展的,節(jié)奏緊湊,引人入勝,起承轉(zhuǎn)合以及矛盾沖突都符合好萊塢劇本的規(guī)范,雖然算不得如何優(yōu)秀畢竟同類型影片有《土撥鼠之日》珠玉在前,但本身沒有太大的毛病,觀眾能夠迅速看懂。

還有一點比較特別,因為當時阿湯爛片不斷名氣下滑,《明日邊緣》本身資金有限,不能與《阿麗塔》相比,也就沒辦法花太多精力在特效的創(chuàng)作上。因此,它力求做到故事的吸引力遠大于特效的呈現(xiàn)度,才讓這部影片顯得看上去雖然特效很粗糙,但是片子本身很好看。雖然特效和故事雙管齊下兩開花更好,但在條件有限的前提下,重故事文本比重特效更能贏得觀眾的青睞,畢竟,特效只是包裝,故事(妹子)才是內(nèi)核。

整體看來,《銃夢》、《攻殼機動隊》、《七龍珠》這樣的大IP由于體量巨大,本身就具備更高的改編難度;更何況從日本文化移植到美國文化,從動漫移植到電影,將十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的積累和連載強行壓縮成兩個小時的銀幕體驗,每個作品還有那么多的IP粉絲對其中的設定和情節(jié)如數(shù)家珍,改編過程不管如何取舍都會有人不滿。
因此,好萊塢將這么巨大量的東西改編成電影這件事,本身就是吃力不討好的。
“魔改”與好萊塢的日本情結(jié)
但是,讓好萊塢放棄對日漫的覬覦又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畢竟好萊塢一直對神秘的東方文化抱有一種情結(jié),對日本元素也有難以割舍的情懷。
其實更多的情況下,除卻指名道姓的著名日漫改編電影,好萊塢在日本元素的運用和借鑒上遠勝于中國元素。由于日本電影對于意境和形式感的把控形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美感,很多導演都會向日本電影取經(jīng),借其神而不具其形,融入到自身的創(chuàng)作中,成為電影的骨血。

近三十年叱咤江湖的“新好萊塢四杰”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馬丁·西科塞斯、弗朗西斯·科波拉當初全部是黑澤天皇(黑澤明)的死忠粉,甚至組隊去日本追星。有時候給他打下手;有時候榮幸的話則能有機會客串一把黑澤的電影;黑澤明拍片子沒錢的時候他們更是會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砸錢投資。
因此,你能在這四個人的電影里看到許多對于黑澤明電影的致敬,比如盧卡斯《星球大戰(zhàn)》里一高一矮兩個機器人,致敬了《戰(zhàn)國英豪》中一高一矮的兩個流浪漢;光劍對戰(zhàn)的姿勢和形式感,也像極了日本武士道。

眾所周知,昆汀·塔倫蒂諾是香港武術(shù)片和日本武士片的狂熱愛好者,在他的影片中也不止一次向觀眾們展示了他自己的觀影癖好,而《殺死比爾》就是其中的集大成之作,昆汀確實將一個美式復仇故事做出來日式的形式美感。

僅有四部長片動畫卻被封神的今敏也深受好萊塢創(chuàng)作者的青睞,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的《黑天鵝》和《夢之安魂曲》借鑒了《未麻的部屋》,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盜夢空間》借鑒了《紅辣椒》,關于此事的爭論至今討論不休,但必須承認的是,今敏確實令人驚嘆。

2003年,當時還是兄弟的沃倫斯基姐妹在《黑客帝國:重裝上陣》上映前,邀請了許多知名導演和編劇制作來《黑客帝國動畫版》,其中前田真宏擔任第1集和第2集的導演,川尻善昭擔任第4集和第5集的編劇,森本晃司擔任第6集的導演,渡邊信一郎擔任第3集和第7集的導演。2017年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也拍攝了先導片,其中,《2022黑暗浩劫》的導演也是渡邊信一郎。

其實說這么多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好萊塢將日本已經(jīng)成為著名IP的東西,尤其是體量龐大的動漫作品整個拿過來重新改造,結(jié)果常常是不盡人意的,但是在自身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融入日本元素或者據(jù)此進行重新創(chuàng)作,反而更容易出現(xiàn)優(yōu)秀的作品。
其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人們不需要用不同的形式一遍一遍地重復經(jīng)典,因為經(jīng)典既然已經(jīng)成為了經(jīng)典,就是很難被超越的;相比之下,人們更樂意看到新的東西通過時間的錘煉成為新的經(jīng)典。

但是現(xiàn)在,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力集體枯竭,各種翻拍和改編層出不窮,有潛力成為經(jīng)典的東西反而越來越少,各路新瓶裝舊酒的老調(diào)重彈反而越來越多,本質(zhì)上還是吃情懷老本。
翻拍或者改編本身不應該被濫用,因為改編與被改編應該是互恰的。比方說漫畫改編動畫,小說改編電影或電視劇,盡可能保證體量上的相似性,保證將同一個作品在不同載體上相對完整的轉(zhuǎn)移,能夠用另一種形式讓更多的人看到,而不是一個拐賣情懷的騙局,更不是偷懶不去創(chuàng)新的借口。
結(jié)語
魯迅,或莫言,也可能是泰戈爾,或者是列夫·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二流的小說能改編成一流的電影,但是一流的文學作品永遠不可能改編成一流的影視作品”,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有些實在很難改編的東西就放過它好了,畢竟,不是什么改編都能像《哈利·波特》或者復聯(lián)那樣,能花十數(shù)年的時間去慢慢打磨,最后自成經(jīng)典。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shù)趴」,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我們需要 全職編輯、全職運營,有意者可以投稿至 babbler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