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孤獨
今日一個朋友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原文抄錄如下 孤獨應該被享受,還是應該被拯救呢? 愛情可以拯救孤獨嗎? 社交可以緩解孤獨嗎? 我們可以享受孤獨嗎? 在回答這幾個問題之前,我想我們要先思考,什么是孤獨? 首先,看看孤獨所指的人群。孤,指幼年喪失父母的兒童,或是皇帝。獨,指老年喪失兒子的老人,因為時代的進步,我們可以理解為老年喪失兒女的老人。那么我們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孤獨,指的是喪失父母的兒女或喪失兒女的老人。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征便是失去了至親之人,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恐怕沒有比父母兒女更親密更令人心安的關系了。那么還有一些,雖然喪失父母,但在其他親人的照顧下長大,并得到了足夠他覺得幸福的關注的人,或許就會把那些照顧他成長的人視為至親之人。同樣,在帝王家庭,他或許并未喪失其母,但因為其家庭的特殊性,恐怕沒有常人那般的感情。 在孩童時代,大多數(shù)人會十分期盼父母外出辦事,那樣他們可以玩他們想玩的游戲,看他們想看的電視,不必時時刻刻學習。在成年后,卻又變成了父母看著我們一次次外出,周期一次接一次的變長??晌覀円廊徊粫惺裁磽模羰怯腥烁嬖V小時候的你,父母出去后不再回來,恐怕沒有孩子還會開心的玩樂。如果告訴成年的你,這是你與父母最后一次相見,恐怕多光明的前途也沒法讓你離開。我們始終堅信,不管我們走到哪,不管他們走到哪,我們總會找到他們,只是他們可能未必確切的知道你在哪里。這種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單向的,父母承擔了你在崩潰時有人可訴的責任,是你心里上的最后一顆稻草。那么自然也有把最后一棵稻草寄托在旁人身上的人。 如此,孤獨跳出了它所指定的人群,變成了一種十分主觀的情感。它所指定的人群,是那些無法找到一個可以放心的,無所不說的情感寄托者的人。那么第三個問題便迎刃而解,孤獨并不會因為社交兒緩解,那只會讓你在干戈寥落后更加寂寞。那些人(不論是老人,孩童,或是帝皇)都非無社交的人,甚至帝王的社交恐怕只會更加勞神費心。社交只是一個假象,它會讓你在社交時產(chǎn)生你似乎有了情感寄托的假象,但耳畔歸于平靜后,你是否說了你想說的,你是否得到了你所真正需要的情緒,卻只有自己知道了。 愛情能否拯救孤獨?答案卻也明顯起來,孤獨的關鍵在于,你能否找到那個可以讓你無條件,時時刻刻相信的寄托。他甚至未必一定要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寵物,一個愛好,只要是能讓你在崩潰時,還有一個退路的事物。父母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與我們逐漸脫節(jié),這不是個應該指責誰的事情。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始于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這與我們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的想法總會和他們有所不同,甚至完全沖突,這也許是社會進步的根本 只有新思想的不斷產(chǎn)生,才會改變社會的整體意識。所以一個好的伴侶,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在一個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人,自然可以成為我們的寄托。 自然在我看來,孤獨是無法被享受的,孤獨是精神上的失去,并非“獨自”。那些說享受孤獨的人,他并不是在感受孤獨,他們同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這不過是另一種精神寄托罷了。在你感受到孤獨時,你走在街上,身旁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遠處的霓虹燈在閃爍,車輛也并不為你停留,這要讓你如何享受?這時候你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可以讓你放松的擁抱,或是其他讓你振作起來的活動。在做這些事情實,我們恰恰在擺脫“孤獨”這種情緒,又何談“享受”? 那么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孤獨到底應該被拯救,還是被享受?我們依然秉持上文的觀點,孤獨并不能被享受,那它是否應該被拯救?我想這種情緒確實太過沉重了,一但被察覺,會為對方帶來極大的壓力,這樣沉重的感情,不應該隨意加之于人?;蛟S尋找其他途徑,比尋找一個人要簡單的多,也更可靠。 孤獨在目前的我,仍把它看做一種十分悲傷的情緒,它或許值得被拯救,但在那之前,自救或許才是孤獨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