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藍玉

藍玉

藍玉(?-1393年),南直隸定遠(今屬安徽)人,與胡惟庸同鄉(xiāng),常遇春妻弟。藍玉早年隸屬于常遇春的麾下,因作戰(zhàn)勇敢,所以常遇春數(shù)次在朱元璋面前稱贊藍玉,后來自管軍鎮(zhèn)撫積功升為大都督府僉事。洪武四年(1371年),藍玉跟從傅友德進攻四川;洪武五年(1372年)跟從大將軍徐達征討北元,再從沐英收服吐番。由于屢立戰(zhàn)功,明洪武十二(1379年)年藍玉獲封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以征南左副將軍的身份跟隨傅友德進攻云南。洪武二十年(1387年),北元納哈出屢進遼東,朱元璋命藍玉為右副將軍,潁國公傅友德為左副將軍,跟隨征虜大將軍馮勝領軍二十萬北征。納哈出不敵,降明。藍玉等暫時移屯薊州以待其變。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拜藍玉為大將軍,統(tǒng)率十五萬兵馬征伐北元脫古思帖木兒。該年四月明軍抵捕魚兒海,大破北元主力部隊,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男女七萬七千余人,并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馬駝牛羊十五萬余。脫古思帖木兒投奔蒙古舊都和林,至此,北元一蹶不振。捷報傳至京城應天府,舉國歡呼,朱元璋在大喜之下,本來打算封藍玉為梁國公,后因為聽到藍玉有逼奸元妃的劣跡,改梁為涼。然而朱元璋仍然在其諭中,贊譽藍玉可比漢之衛(wèi)青、唐之李靖。
但是爵封國公的藍玉自恃有大功,行為開始暴戾,很多作為皆觸犯明朝的律法,此外他又在皇帝面前有損人臣之禮,令朱元璋心中對藍玉越發(fā)感到不滿。
,經(jīng)常友好往來。有一次,藍玉對太子說:“臣觀燕王在國,舉動行止,與皇帝無異。又聞望氣者言,燕有天子氣,愿殿下先事預防,審慎一二!”朱標不以為然。此事后來為燕王朱棣所知悉。朱標薨逝后,燕王上奏朱元璋說:“在朝公侯,縱恣不法,將來恐尾大不掉,應妥為處置?!敝煸斑@時已有大獄功臣的準備,但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元璋冊立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時,仍然命藍玉兼太孫太傅以示隆寵。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錦衣衛(wèi)指揮蔣瓛指控藍玉謀反,準備在明太祖躬耕籍田時發(fā)難,并在藍玉府庫內搜出近萬把倭制武士刀之說,朱元璋立刻以“謀反罪”處死藍玉,抄其家產,夷三族,此案連累一萬五千人被殺,包括一公爵、十三侯爵、二伯爵,史稱“藍玉案”。未久潁國公傅友德、定遠侯王弼、宋國公馮勝等亦在一兩年內相繼被殺。會寧侯張溫、都督蕭用等亦以黨誅。
統(tǒng)帥 A-
(藍玉有大將才,摧鋒突圍,無堅不下。當太祖削平諸國,汛埽中原,諸虎臣已奏績十八九,而就玄壚膏草野者亦十八九,獨玉成諸將未成之功,使開國之勛無遺憾焉,何其偉也。)
武力 A-
(藍玉長身赪面,有勇略。初隸遇春帳下,每戰(zhàn)先登,無所不摧陷。)
軍謀 B
(藍玉臨敵果敢,所向皆捷。時從馮勝討納哈出。玉聞元兵有屯慶州者,乘大雪,帥輕騎襲破之,殺平章果來,擒其子不蘭溪還。后帥師十五萬北征。玉諜知元主在捕魚兒海,間道兼程進至百眼井。去海四十里,不見敵,欲引還。王弼曰:“吾輩提十余萬眾,深入漠北,無所得,遽班師,何以復命?”玉曰:“然?!绷钴娛垦ǖ囟?,毋見煙火。乘夜至海南,敵營尚在海東北八十余里。玉令弼為前鋒,疾馳薄其營。敵無所覺,大敗之。奏捷京師,太祖大喜,賜敕褒勞,比之衛(wèi)青、李靖。)
智略 D+
(藍玉言動異常,始以常遇春妻弟從征,遇春數(shù)稱於太祖。太祖以遇春故,改容寵異之。及中山、開平?jīng)],玉數(shù)總大軍,多立功;然故恃上寵,多行不法事。時燕王從中構之,遂坐黨死。或曰,事有可疑者,史不載其實,但云獄具。考之說太子言,豈猶有諱之者歟?)
內政 D
(藍玉縱恣不法,帝不樂之。)
魅力 D+
(藍玉以威略似開平,太祖遇之厚,浸驕蹇自恣,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橫。嘗占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慚自經(jīng)死,帝切責玉。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于券。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后以謀反罪誅,夷三族,榜其狀示天下,并載《逆臣錄》。徹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致偏裨將卒,坐黨謀死者可二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