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妻子跟人私奔將子遺棄草叢,不料此舉引發(fā)軒然大波
古代,一男子老婆與人暗通,兒子3歲了仍不收心。一天,丈夫出差,妻子帶著兒子與情夫私奔,才跑到城外幾里,孩子大哭不止,妻子覺得不便就狠心將兒子丟在草叢中,自己跟情夫跑了。不料如此行徑差點(diǎn)令好心人冤死!

這位男子叫黃節(jié),是宋朝南安府大瘐縣衙的一個小吏。他的妻子柳四娘,貌美多情,平日喜歡結(jié)識一些風(fēng)流哥,有次她同情夫私奔竟將兒子丟棄在草叢里,自己卻跟人跑了。
這孩子運(yùn)氣不錯,碰到了好心人。大瘐縣有個農(nóng)民叫陳三,他去城里辦事途中,聽見草叢中有小孩啼哭的聲音,往前一看,見一個小孩躺睡在草里,可憐巴巴地哭得撕心裂肺。

善良的陳三一下就動了惻隱之心,他見沒一個人管小孩,他也不知小孩的親生父母在哪里,就跑過去抱起他。
那孩子哭了半天不見有人來,很是害怕,哭得又累,今見有人來抱他,雖有些面生,還是止住了哭聲,任憑陳三抱他。
這陳三雖然40多歲了,卻無一兒半女,今見到這清秀可愛的小孩,很是高興,認(rèn)為是天賜佳兒,就一路小跑將孩子抱回了家。
他老婆見孩子清秀聰明,喜出望外,夫妻二人就將他當(dāng)成自己孩子養(yǎng)在了家里。卻不料引來禍端。

話說那個縣衙小吏黃節(jié)辦完事回到家中,見家里很安靜,再找妻子與兒子,竟都不見了蹤影,心下一驚,就跑去問鄰居。
鄰居說:“押司出去不久,娘子就帶著小哥出門了,不知是不是到親戚家了?!?/span>
黃節(jié)自知妻子有與人暗通的惡習(xí),著急之下四下向親戚打聽,但仍然無果,只得寫告示尋找妻子和兒子,還愿意出10貫錢當(dāng)作酬勞。
一天,黃節(jié)出城10里外尋找,恰好經(jīng)過陳三家門口,見陳三抱著撿來的兒子在門口玩耍。黃節(jié)上前仔細(xì)一看:這不正是自家的兒子嗎?
他怒不可遏,上前喝問陳三:“這是我家的兒子,你為何抱到這里來了?我家娘子呢?”
陳三回答:“這孩子是我在草叢里撿來的,至于你的娘子我怎知她在哪里?”

黃節(jié)說:“我妻子和兒子都丟了,我到處貼告示尋找,誰人不知?如今我兒子在你這里,必定是你作奸犯科誘藏了我妻,你還有何話說?”
陳三著急了:“我真的是撿來的孩子,至于其他事,我一概不知啊?!?/span>
黃節(jié)見陳三不認(rèn),大聲叫屈,驚動街坊四鄰,大家都聚攏過來。黃節(jié)向眾人說了此事,眾人說:“陳三確實(shí)沒兒子,抱來的這孩子也來歷不明,原來是押司的。”
黃節(jié)又說:“我兒子在他這里,但我娘子不見了,料想被他一同拐來藏起了?!北娙苏f:“這個我們就不知道了?!?/span>
陳三急了:“我哪里見過他娘子,我那天在草叢里發(fā)現(xiàn)他兒子在那哭,就抱了回家,既然是押司的孩子,我還你孩子就是,你怎么誣賴我藏你娘子?”
黃節(jié)說:“放屁!我怎誣賴你?你這奸徒,我要帶你見官。各位,這是你們鄰居,麻煩一同帶他去縣衙,不要讓他逃走了?!?/span>
陳三說:“我沒做什么虧心事,有什么見不得官的,與你一同去便是?!?/span>
黃節(jié)和眾人押了陳三、帶了兒子到了縣衙。黃節(jié)寫了訴狀,又將事情告知了縣令。縣令審陳三,陳三說只在草叢里抱了孩子,其他一概不知。
縣令說:“胡說,他家不見了兩個人,一個在你家,另一個又在哪里?你這是謊話連篇,不打不招啊?!?/span>
于是叫人對陳三用刑,陳三被打得皮開肉綻仍不肯招。而縣衙其他20多個典吏與黃節(jié)私交甚好,都護(hù)著黃節(jié)求縣令嚴(yán)懲陳三。

縣令就重罰陳三,陳三承受不住而屈招:“我因無子,見黃節(jié)妻抱孩子在那里玩耍,就殺了她偷了她兒子,現(xiàn)在被抓,只求一死?!?/span>
縣令又問尸首在哪里,陳三只得說怕人看見丟江里了。縣令叫人讓陳三畫押,又將他打入了死牢。但在處斬陳三這天,發(fā)生了一件怪事。
那天陳三帶重鐐和木枷跪在庭下,這時天空陰云密布、雷電交加,陳三身上鐐枷自行脫落,天空一聲霹靂,劊子手被當(dāng)場震死,20多個典吏頭巾被風(fēng)迅速刮走。
縣令嚇得魂不附體,趕緊叫人看看劊子手,只見他背上寫著四個朱紅大字“陳三冤枉”??h令再問陳三時,陳三很懵,聽到有人叫他才驚醒。
縣令問:“你身上的枷鎖,是怎么脫掉的?”
縣令才知此事有冤,又問他孩子是怎么得來的,陳三說:“當(dāng)日見小孩在草叢啼哭,于心不忍才抱回家,至于黃節(jié)夫妻之事,小人的確不知。”
縣令后悔道:“今日看來,此事與你無關(guān)?!?/span>
然后放了陳三,叫衙役與黃節(jié)再尋柳四娘,后來果真尋得,方知真的冤枉了好人。

鈺姐的觀點(diǎn):
故事中柳四娘品行不端導(dǎo)致好人蒙冤,最后雷神顯靈才制止了悲劇發(fā)生。其實(shí)把希望寄托于神靈,這只是古人的愿望而已。
而要制止此類事情發(fā)生,就得從源頭杜絕,文中禍根都在柳四娘身上,如果她安分守己、品行端正,哪會發(fā)生好人蒙冤之事?
曾國藩說過:“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本褪钦f一個人唯有自己行為端正,才可能去感化影響別人;唯有全力以赴盡人事,才能使他人折服。
誠然,一個人正已然后才能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不能正已,焉能正人?不能正已卻還連累別人,那就錯上加錯、罪無可恕了!

(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侵則刪)